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见习记者 胡特旗

为切实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缺乏法律知识、不熟悉诉讼流程的普通群众也能准确填写诉状,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人民法院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要求,通过“线下精准指导+线上智能推送+全域宣传覆盖”三位一体模式,全力推动立案服务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引导”转变,助力群众诉讼“省时、省力、省心”。

面对面指导,重在为民

“法官,我没啥文化,对法律又不懂,家里又穷,今年38岁了,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女朋友,我把近两年打工赚的十多万都转给她,今年年初她却跟同村一个男人好上了。我想起诉要回我的钱,可是自己现在没钱找律师写,一辈子没见过诉讼状是咋样的,怎么办?”

近日,大方法院立案大厅来了这样一位当事人。导诉人员听闻,现场引导他用最新推出的“要素式”民事起诉状模板,快速地完成了立案手续的办理。

“真没想到现在法院诉讼立案又方便又快捷,真正让我们老百姓感受到了什么是省时、省力、省心又省钱。”当事人激动地说道。

针对接受度低、抵触性大的来访群众,法官则直接现场解答疑问,教学诉状书写,替来访群众节约诉讼成本,现场解答疑问500余人次,群众接受度提升至95%。

“智”能服务,重在便捷

针对网上立案,线上审核人员对提交非示范性文本的当事人,实现100%电话回访。线上审核人员还在电话中积极推广示范文本的高效、便捷并取得当事人理解,实现11类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使用率达97.6%。

大方法院立案窗口还摆放“两状”示范文本二维码,当事人扫码即可获取电子模板及填写指南。针对智能手机操作困难群体,导诉员“一对一”辅助填写,2025年以来累计协助当事人下载使用模板600余人次,实现“纸质+电子”双轨并行。

立体式宣传,重在知晓

在大方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显著位置摆放11类纠纷案件的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等示范文本纸质档,设置“文书模板自助取阅区”,方便群众现场参照填写。今年该院还拍摄《两分钟学会写诉状》《法官教你写诉状》等普法短视频,通过法院官方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发布,累计播放量超万次。

不仅如此,该院立案窗口还对提交非示范文本的当事人,主动发放《要素式诉状填写指引》,减少因格式问题导致的退补次数,线下立案一次性通过率提升至92%。

业务培训,夯实根基

在全院范围内对示范文本从当事人信息的准确录入,到诉讼请求的合理拟定,再到事实与理由的清晰陈述等内容的专题培训。旨在提高干警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行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改革,是司法为民的一次重要实践。大方法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搭建线下实体样板区、线上智能推送系统、全域短视频宣传矩阵,让示范文本从“纸面规范”落地为“指尖工具”,累计惠及群众万人次,立案效率提升40%。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当事人从“无从下笔”到“轻松填表”的欣喜面容,是司法服务从“机械受理”向“主动引导”的深刻转变。示范文本的推广不仅是文书格式的简化,更是司法理念从“专业化”向“便民化”的跨越。在全面推进“要素式”诉讼状、答辩状文本的过程中,大方法院以落实立案登记制为中心,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倾听律师、当事人意见,不断完善应用机制,实现精准推广、报道、应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