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及造船工业强国,中国、日本和韩国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前三”。无论是民用船只还是军用舰艇,“东亚怪物房”中的这三个国家都有着非同小可的实力。而在人民海军尚未迎来高速发展的上个世纪,日本海上自卫队曾一度是国内大量军迷倍感羡慕的对象。“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村雨”级通用驱逐舰等,无不代表着当时的世界一流水平。然而,当时间来到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今天,日本新开工的一款战舰,却多少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这张经典照片曾让许多中国军迷感到羡慕

据日本防卫省关东防卫局官方期刊报道,日本海洋联合公司横滨矶子造船厂,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开工了4艘哨戒舰。据悉,这款战舰的标准排水量为1950吨,满载排水量约为2300吨。其不会编入海上自卫队护卫舰队,而是属于海上自卫队地方舰队,用以取代上世纪80年代诞生的“阿武隈”级护卫舰,以及本世纪初期服役的“隼”级导弹艇


日本防卫省官方期刊的报道

从舰艇体量来看,这款尚未确定名称的哨戒舰,要比中国的056系列轻型护卫舰大一个量级,基本相当于俄罗斯海军的20380型和20385型护卫舰,算得上是轻型护卫舰中的“大块头”,但尚未达到中型护卫舰的程度。不过,虽然这款哨戒舰不算小,但其整体火力配置却相当低下,基本武装仅有舰艏的1门30毫米口径机炮,没有预留后天加装垂直发射单元或倾斜式导弹发射架的空间。别说是和体量相近的20385型护卫舰相比,就是吨位更小的056型护卫舰,综合火力强度都远在这款日本哨戒舰之上。


日本新型哨戒舰效果图

该怎么说呢?对于日本海上自卫队地方舰队的任务定位,我们并不是不清楚,那就是更多地承担起日常近海巡逻和警戒等低烈度任务,将主战类驱护舰艇从这种“琐事”中解放出来,让后者可在护卫舰队中更好地承担起中高烈度任务。因此,地方舰队装备的舰艇,确实用不着堆砌太多的先进船电系统和武器装备


MK-44机炮炮弹

然而,2000吨级轻型护卫舰仅装备1门小口径机炮,也实在是有点“轻”得过分了。看起来,部分欧洲国家海军被嘲讽称为“浪费吨位”的“大舰扛小炮”的做法,算是被日本人给学明白了。不过,火力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还不算啥,这款哨戒舰最大的特色其实在于舰员,说得准确一些就是舰员编制仅有区区30人


056型护卫舰舰员编制不低于60人

得益于船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仅需30名舰员就足以操控哨戒舰,这成了日本防卫省和海上自卫队宣传这款战舰时的一大“卖点”。确实,还是以我们的056型轻型护卫舰来做对比,在满载排水量约为1500吨级的水平下,056型舰的舰员编制不低于60人。仅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人确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舰艇损管作业

不过,自动化程度高所带来的舰员编制人数少,真的代表了最优发展方向吗?恐怕也未必,因为这可能是一柄双刃剑。要知道,一旦舰艇在海上发生事故或出现战损,损管人员就要迅速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首要目标就是防止舰体进水。视破损部位和程度的不同,有时会需要投入尽可能多的损管人员同时开展作业,如分别负责修补破损部位、加强对受损结构的支撑,以及对舰内进水的抽取和排出等。唯有这样,才能在“同时间的赛跑”中挽救战舰


舰艇损管作业

然而,仅仅30人操控1艘2000吨级战舰,一旦这款哨戒舰真的出现了某些程度较大的破损,那损管作业所需的人手够用吗?这不得不令人深感质疑。而日本海自之所以将该型舰的“高度自动化”和人员精简设定为最主要要求,原因其实多少有些滑稽,那就是为了对抗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


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

毕竟,日本自卫队于近年来愈发面临“现役自卫队员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以及“新招募的年轻自卫队员越来越少”的难题。既然可用人数越来越少,那自然就只能想方设法地提高装备自动化程度,2000吨级哨戒舰仅需30名舰员的“重大成果”,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少子化也困扰着日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款哨戒舰首要的假定潜在对手,并非是中国海军或韩国海军,抑或是其他国家的海上战力,而是日本社会中程度越来越深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也算得上是创下了一个日本水面舰艇发展史中的“首次”纪录了。只不过,这种“首次”怕是一条歪路,一旦未来某天需要紧急损管作业时,不知道船上那30个人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