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仅两个多月,已经把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搅得天翻地覆,尤其是“出卖”乌克兰和最近发起的对全世界的“关税战”,让美国在二战之后花费几十年构建起来的“盟友”体系出现了崩塌的迹象。在这场关税战中,中国成了全世界唯一敢和美国“硬刚”的国家,而且几个回合的较量下来,特朗普已经开始步调慌乱,很显然他和他的草台班子幕僚们从没想过中国居然敢反抗。他的最新表态是“希望马上和中国领导人会谈”。面对特朗普造成的窘境,美国民主党的一群政客心急如焚。最近美国前拜登政府的副国务卿兼印度太平洋协调员坎贝尔,以及前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中国和台湾事务的高级副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联合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数万字的长文,引经据典地指出美国政府低估了中国的规模优势和持久优势,劝说特朗普政府要重视盟友,需要依靠盟友的规模效应才能和中国对抗。
这两位前政府官员虽然目标仍然是反华,但他们指出了特朗普草台班子的要害:完全不了解中国、低估了中国,以为只要一加税中国会就像其他国家那样跪下,结果踢到了铁板。他们指出,这种认知错误来自于美国媒体和智库在过去几年自己制造的一系列幻觉:比如从2018年起到现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5%左右,导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GDP同美国GDP的比例,从几年前的超过80%降到了现在的70%左右,这让美国战略界的一群人大喜过望,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的表现,还给这个“结论”找了一堆理由,从有关中国的各种数据中,挑出了符合他们观点的作为“论据”,比如中国人口老年化加剧,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没有从新冠疫情中恢复出来,半导体行业被美国的禁运深受打击等等,而同时美国正掀起人工智能革命,由股市“七仙女”公司引领美国经济从伟大走向更伟大。最终的结论是“中国经济相对于美国正在萎缩”,“美国仍然拥有持久的控制优势”等等,这些判断不但是《外交事务》上曾经发表过的文章标题,作者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智库”、“学者”和政客,而且是特朗普的草台班子们信以为真的“理论”。
然而,作者指出这种幻觉是错误的。经济上,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是美国的两倍以上,按购买力平价的GDP和经济规模远超美国;在技术上,中国主导着从电动汽车到第四代核反应堆的一切,“中国制造2025”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中国每年都会产生比美国更多的专利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论文;在军事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倍以上,同时导弹库存大幅增加,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高超音速武器等等。因此哪怕近些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如以前那么快,中国在战略上仍然是强大的。最关键的是,作者认为美国仅凭自己的力量已经很难对抗中国。
而当前特朗普政府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利用“盟友”的力量来共同对付中国。作者引用了历史案例:美国的经济规模和实力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接近并超过了英国,然而英国却没有整合自己的殖民地体系和欧洲大陆的“盟友”来共同对抗美国,结果导致几十年后被美国远远甩在后边,只能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在二战中,英国面对强大的德国,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战胜,于是与美国结盟共同对付德国,最终取得了欧洲战场的胜利。
因此,作者认为特朗普政府必须和“盟友”们联合起来,尤其是传统的西方国家,他们的整体实力仍然远远超过中国,不论在经济上、工业上还是科技上。所有盟友制定统一的经济、科技、军事和政治策略,处处“围堵“中国,才能让西方,尤其是美国,“永远伟大”。
但是现实恐怕会让作者失望。特朗普上台仅仅两个多月的胡作非为,已经让所有盟友对美国的信任降到了最低点。在战略上,这些盟友至少看到了中国在一心发展经济、主张双赢的国际合作,并不值得为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卖命,和中国对抗。哪怕未来美国民主党再次执政,并且努力挽回特朗普造成的破坏,美国与大部分“盟友”的关系也回不到过去了。
不得不说,美国民主党里还是有几个明白人。所以,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这场“关税战”我们必将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