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挖的管坑标准规范
向远处延伸
黝黑的管道平铺坑底
等待下一步连接
已完成敷设的上万米管道深埋地下
四通八达
日前,在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子沟村的田野间,一个能源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全力以赴推进。
这是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镇片区供热管道和设施新建项目,总投资5952万元,新建3座换热站,配套敷设一网及二网供暖管道1.6万余米,建成后的总供热面积将达30.6万余平方米。
“我们以完善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基础设施为出发点,科学谋划、提前着手,及时启动了这个供热项目。项目能够对园区入驻企业实施集中供热,为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投资项目提供可靠的热力供应。”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伟介绍,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为入驻企业提供便利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还能为附近村庄提供集中供暖,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施工现场,几名施工人员或测量数据、或商量计划、或组织机械入场,施工管理员、监理人员驻守现场,根据施工图纸现场调度。
自该项目启动以来,项目部科学制定施工计划,严把施工进度,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在设计、施工、物资、技术等方面全力保障,组织了专业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施工队伍,配备了挖掘机、雾炮车、发电机、吊车等施工设施设备。
该项目经理史琪介绍:“我们组织了6个班组140余人的施工队,在8个工作面同步进行施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两座换热站建设,总长4200余米的一网已完成3300余米,总长11000米的二网已经全部完成,整体进度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75%以上。”
据了解,该项目西起襄汾县滨河路的绿色能源长输管线,东至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4.2公里的主管线要穿越农田、果园、国道等地,涉及临时占地的问题成为最大的“考验”。
各属地乡镇政府和沿线村“两委”联动发力、加强协调,全力以赴为工程保驾护航;群众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贡献了力量。
尤其是这条供热管道要穿越几条农田灌溉水渠,与关键的春浇形成交叉,互有影响。项目部组织专人与村民对接,掌握沿线春浇的时间、跨度等信息,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春浇顺利进行。
该项目去年12月25日开工后,项目实施单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市“冬季行动”工作要求中,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地表清理、管坑开挖、管道敷设等工作,实现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面对沿线地势不平、个别地段坡度较大的问题,项目部临时加派人手、增加机械,进行大面积开挖。史琪说:“最高的地方需要挖深五六米,我们就集中力量,昼夜不停,全力攻坚,确保全线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如今,已经建成的二网管道在园区纵横交错,成了一条条温暖“经纬线”,剩余的700余米主管线和一座换热站正在加紧施工,即将进入换热设施入场安装阶段。
梁伟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开发区关于强化要素保障工作要求,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园区路网、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来投资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全市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作出积极贡献。”
文/图/视频 临汾日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