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方公众号发文《驻日本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地震灾害》,文章称“3月31日,日本政府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风险评估报告,将未来30年日本发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从70%提升至80%,称地震可能波及西起冲绳、东至福岛的广大区域,导致29.8万人死亡,造成1.8万亿美元经济损失。”
中国驻日大使馆公众号援引的这个地震风险评估报告,是日本政府3月31日发布的。日本政府及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以最新地形数据、房屋耐震程度,以及兴建海啸避难设施及防波堤等情况,作出最新的预测报告。
报告指,如果“南海海槽”发生震度达6弱以上或高3米以上海啸,在最严重情况下,会导致29.8万人遇难,而在2012至2013年进行的同类预测是死亡32.3万人,尽管最新估算减少了约2.5万人丧生,但这仍然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报告还指出,若“南海海槽”发生强震,并产生超过3米高的海啸侵袭福岛至冲绳一带,估计可能将人冲走及造成生命危险、30厘米以上的水浸区域达11.51万公顷,并料四国高知县土佐清水市成会有34米高的海啸打击。
据报告分析,七成遇难者者——约21.5万人主要是死于海啸,而人口密集的东海地区就成为重灾区。建筑物全毁的数量,亦由之前的238.6万栋,下修至235万栋。
经济损失方面,计算物价上涨等因素,新版报告预测是损失292万亿日圆,较旧版报告的237万亿日圆高。新估算又指,在震后翌日有最多3690万人缺乏食水、2950万户家庭停电。
再看一下历史上“南海海槽”强震的间隔时间。
最近一次是1946年8.0级+1944年7.9级,紧密连震2次,间隔2年;
再往前,则是1854年8.4级,紧密连震2次,间隔32小时;
而这两轮强震之间的间隔是90年,再往前分别间隔147年、102年、107年、137年……,再往前则是265年、209年、203年……
可见强震间隔有个大趋势——200多年一次,到100多年一次,到不足100年一次——间隔越来越短了。
目前距离最近一次1946年8级强震已经过去79年,基于此,日本政府预警报告中设定的未来30年,显然极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