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拥有数千万粉丝的美国顶流网红 "甲亢哥"在蒙古国博物馆遭遇“史诗级抽象解说”,讲解员不仅强行将阿迪达斯、Gucci与现代蒙古历史挂钩,还声称国际象棋是蒙古人发明的,离谱程度让甲亢哥当场瞳孔地震,网友直呼:“比韩国还会‘申遗’!”



甲亢哥在听到讲解员一本正经地说出:“国际象棋是蒙古民族创造的传统文化。”这句话的瞬间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反复质疑:“这怎么可能?蒙古不可能创造象棋”。这场始自直播间的争议,意外地将蒙古国和象棋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也折射出当代文化溯源背后的认知鸿沟。

关于象棋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自周朝时期的“六博棋”,《楚辞・招魂》中 就有"菎蔽象棋"的记载 ;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塞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塞戏的规则和形式逐渐完善,最终演变成为了现代象棋。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象棋起源于公元2-6世纪之间的印度的一种“恰图兰卡”的棋类游戏,其规则与现代象棋非常相似,因此有人认为象棋可能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但是,这种说法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目前尚无法确定象棋的确切起源。

而在国际象棋起源问题上,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古印度、中国、阿拉伯国家等。不过世界上多数棋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



根据棋史学家考证,国际象棋的雏形可追溯至公元2-4世纪印度的"恰图兰卡"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 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之后以梵语“恰图兰卡”命名的“四方棋”在6世纪时传入波斯,由于读音不同,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误读为“恰特兰格”,后面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 并在中亚和阿拉伯地区流传开来,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



10世纪以后国际象棋逐渐传入欧洲,最终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欧洲形成现代样式和棋制。

而深扒历史文献会发现,蒙古象棋虽与之渊源深厚,但要说是起源,那就存在三重悖论:

造型穿越:蒙古象棋蒙语念做“沙塔拉”,正是阿拉伯“沙特拉兹”的转音,而棋子造型由骆驼替代了大象、勒勒车替换了战车的设计,明显带有13世纪草原特色。还有很明显的一点是,在13世纪以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不分黑白格的,而蒙古象棋的棋盘有黑白格,也就是说,蒙古象棋与古印度“四军棋”的象兵战车体系存在300年断层。

规则穿越:蒙古现存最早的《蒙古棋谱》是记载于明朝永乐年间的文献,其棋盘形制与走法规则明显保留着13世纪"沙特拉兹时期"的特征。



文物穿越:单说中国赤峰辽墓出土的鎏金象棋(公元916年),就比蒙古文献记载的象棋早诞生两个世纪,其中“砲”字棋子更是中原军事智慧的独家专利。

至于"古代阿迪达斯"的争议,考古发现确有耐人寻味之处。



2016年阿尔泰山脉出土的突厥女性木乃伊,足部织物因三条平行纹路酷似现代运动品牌标识引发联想。但科学检测显示,这些1500年前的编织工艺源于游牧民族防滑需求,与1949年创立的德国运动品牌毫无关联。

这种古今巧合也暴露出了文化溯源中的牵强附会,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种历史重构现象并非蒙古独有。

从韩国"发明活字印刷"的争议,到印度"上古核战争"的传说,边缘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往往通过重塑历史叙事寻求文化认同。

蒙古国是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近年来频繁有“改写人类文明史的重大发现”出土,其国家博物馆很多文物的标注都存在争议性阐释,以证明自己也拥有璀璨的文明。这种情况就像草原上孤独的牧人,想用嘹亮长调证明自己的存在。但文化自信不应建立在虚构历史上。



2025年1月"匈奴蒙古宝棋"在成吉思汗国家博物馆亮相,按照宝棋创作者的说法,该作品正是为了象棋起源于蒙古国。

然而故宫博物院棋类文物研究员陈墨白指出:“把象棋框定为某国专属,就像争论小麦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还是印度河谷。蒙古象棋的骆驼战车、中国象棋的楚河汉界、国际象棋的皇后主教,恰是文明交融的活化石。”

蒙古象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魅力正在于真实的历史沉淀——棋子"勒勒车"造型记录着游牧迁徙记忆,"王车不易位"规则凝固着冷兵器时代的战略思维。

正如内蒙古非遗保护工作者所言:"真正的文化传承,是让历史自己说话,而非给历史强行配音。一个民族的尊严,不在于虚构辉煌过往,而在于正视历史的勇气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