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4月12日,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与《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与智能化——‘第三届公共服务研究合作网络’论坛”在厦门大学开幕。论坛吸引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多所知名高校及多家杂志社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近100名师生代表,共同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公共服务体系设计与规划、政务服务智能化等重大问题。


活动现场

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崔庆炜主持。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智勇在致辞中表示,厦门大学始终围绕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形成多学科协同的民生服务矩阵,构建了公共服务全链条研究体系,在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期待论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智勇致辞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张定安在致辞中指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40年来持续关注公共服务等重大问题,此次论坛是创刊40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构建起既植根于中国实践土壤又与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有效对接的公共服务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张定安致辞

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表示,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性力量,推动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与智能化转型尤为迫切,希望与会学者以学术共同体的方式推动公共服务理论创新。


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主旨报告会举行。上半场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教授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目标、公共服务中的合作生产、中国公共服务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大数据赋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构建、数智化时代下的基层民政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建设等议题发表演讲。

下半场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李德国教授主持下进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公共服务的空间均衡、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可持续性、政策信息学视角下的网上政务问答自由裁量、数字身份治理等议题展开探讨。

会议还设有三个分论坛,为与会者提供深入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在“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圆桌论坛上,专家们围绕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的多个议题展开讨论。“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供给”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公共服务治理等内容。“政务服务的数智化转型”论坛探讨了如何实现政务服务的数智化转型。

此次论坛为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界与实践界的深度融合,相信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与智能化发展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徐林 沈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