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月底、4月初,本是春光明媚,登高踏青之际,一贯以蓝天白云为标签的昆明,却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尽管太阳高照,天色也暗沉无光,不少市民都感呼吸不适。
昆明再遭雾霾,一时引发热议。
据了解,比较严重的3月22日监控数据显示,昆明多地出现“三级轻度污染”,东风东路片区更是“四级中度污染”。到22日15时,昆明空气质量开始好转。但到了3月23日,”雾霾“又重新来袭。当日13时发布的数据显示,昆明7个监测站点中有6个AQI指数超过了100,最高的达138。
自此之后一周多时间里,昆明虽然放晴,但是烟雾缭绕却久久挥之不去。
对此,官方发布消息称,昆明此番状况是“雾”不是“霾”,且污染源来自云南省西南方向,并非当地污染源造成。
那么,如果是“雾”不是“霾”,为何会呈现轻,甚至重度污染?为何又会让人感到呼吸不适呢?这不免让人担忧。
梳理不难发现,每到春季,昆明的空气质量都会有所下降,从昆明市历史数据情况看,空气质量指数超过90的情况在2019年出现14天、2020年15天、2021年14天、2022年9天,到了2023年4月也持续了10天左右,且都在春季。倒是去年2024年春季,昆明空气质量下降没有明显的感受。
那么,时隔仅一年,“烟雾”又回来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都是“雾”不是“霾”?
回看2023年4月昆明空气质量下降,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昆明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说法是:“4月7日以来,受极端干旱、高温影响,加上昆明周边的安宁市和玉溪市江川区森林火灾污染传输,昆明市空气质量相较以往有所下降。”据介绍,春季是昆明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季节,加上2023年气象条件相比往年更加严峻,上风向存在大量生物质燃烧形成的污染物随风传输,进入城市后不能很快消散,每天夜间和上午时段长时间在空气中飘浮;下午时段随太阳辐射增强又发生转化,造成昆明市空气通透度降低,空气质量下降。
2019年2月12日,昆明同样呈现“大雾”并伴有一股火烟味,PM2.5和PM10浓度出现了短时大幅升高的情况。当时,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这是因为玉溪市境内与昆明一交界处正在进行计划烧除,昆明处在下风口,烟雾随着风向便飘了过来。
早在2016年出现的云南大范围低能见度天气,云南省气象局服务首席郭荣芬介绍,这是典型的辐射雾,滇中及以南秋冬易出现雾主要与雾的形成有关:近地层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0%;风速弱或静风;有逆温;近地面气温低于5度。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这种雾就称之为“辐射雾”,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往往范围较大。
他还介绍,雾和霾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水分含量的不一样: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
能见度不一样: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或纯白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的厚度则有1千米~3千米;霾的颜色则是黄色、橙灰色;霾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但当时就有人表示了对这次的大雾的疑惑。有网友表示这次大雾中有呛人的味道,人吸入之后就会咳嗽。
查阅当时天气网发布的昆明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趋势不难发现:从2016年8日23时起至9日5时,昆明都属于重度污染,往后的时段则是中度污染。
那么,当时多个时段的重度污染都是“雾”造成的?
不难发现,昆明这些年春季的空气质量下降,情况基本类似,都是天色灰蒙,严重时伴有难闻气味。但每年公布的原因却有所不同,有说原因是火灾,有原因是“计划烧除”,当然,还有原因叫“辐射雾”……
不管你有没有明白昆明这个“雾”到底是什么,反正小编是越来越不明白了。
昆明到底有没有雾霾呢?到底要怎样的天气才能称作“雾霾”天呢?
百度给的解释是,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大,可达1~3公里左右。
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
霾在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霾是由汽车尾气等污染物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那么,你觉得昆明出现的是雾还是雾霾呢?
很多时候,我们也明白为什么昆明的空气污染,不能说是“霾”,只能说是“雾”。毕竟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4年,云南省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态势。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飙升至99.1%,细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低至20.5微克/立方米,全年杜绝了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昆明市更是一骑绝尘,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7%,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