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大家肯定会想到济南市。至于山东省经济第一的青岛市,属于近现代历史上,才一步步崛起的。与青岛市不同,从明朝统治前期开始,济南就一直是山东省的省会,时间长达几百年,并且延续至今。但是,在济南成为山东省会之前,青州曾经做了19年的山东省会。那么,山东省的省会,为何从青州迁往了济南?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行省制度的建立。在元朝之前的各个王朝,长期推行州、府两级区划。在州府两级区划之上,再设立各种监察区。但是,元朝建立以后,改变了这样的区划模式。元朝在全国划分了10个行省,例如岭北行省、河南江北行省、辽阳行省等等。在元朝统治的前期,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全部隶属于中书行省管理。

但是,到了元朝统治的后期,情况迅速变化。在中原、两淮一带,爆发了规模巨大的红巾军起义,正所谓“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面对红巾军起义,元朝措手不及。红巾军先后攻占了河南、安徽、湖广等大片地区,甚至能够集结三路大军,对元朝发动北伐。面对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军势力,元朝疲于应付。尤其是大军屡屡战败以后,元朝已经基本放弃了南下进攻的想法。



开始进入战略守势,请注意,一旦北方政权进入守势,山东的重要性,立刻显现出来。一旦山东丢失,南方的农民起义军,进而进攻河北、河南,退而拱卫两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元朝不得不进一步提升山东省的地位。1357年,元朝正式设立了山东行省,省会设立在青州,也就是当代的潍坊市境内。

那么,山东行省组建以后,省会为何设立在青州呢?青州的地理位置,正好位于山东省的核心位置,省会设立在青州,能够同时兼顾省内各个方向,并且阻挡农民起义军的北上之路。山东省组建的11年以后,也就是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在南京称帝。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基本上平定了淮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开始向元朝开启大规模北伐。



鉴于山东省的重要性,朱元璋采用了“先山东、后河南”的进攻路线,一步步平定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元朝残余力量,败退回北方草原,继续与明朝对抗,这就是历史上的北元政权。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忙于进攻元朝残余势力,先后爆发了太原大战、定西大战等几次大规模战役,元朝一败再败,已经基本上丧失了与明朝正面对抗的实力。

在明朝建立之初,由于忙于作战,无力调整各地的区划和管理模式,基本上沿用了元朝遗留下来的框架。以山东省为例,省会仍然留在青州。不过,仅仅是暂时的,对于这个的省会,明朝并不满意。果不其然,1376年,明朝把山东省的省会驻地,从青州迁移到了济南府。从这一时刻开始,奠定了济南府的省会地位,并且延续至今。



随着交通、经济等各方面的变化,各个省的省会,并不是长期不变的。例如河南省的省会,从开封迁移到了郑州。河北省的省会,从保定迁往了石家庄。安徽省的省会,从安庆迁往了合肥。那么,济南府有哪些优势,能够取代青州,成为山东省的省会呢?

首先,我们需要看一下明朝统治前期的实际情况。青州的地理位置,位于全省中心,这是实际情况。但是在明朝统治的初期,山东省需要加强对鲁西北、鲁西南等地的管理。省会迁往济南府以后,更加便于兼顾鲁西南、鲁西北。除此之外,黄河、济水的频繁改道,让山东很多地区,苦不堪言。省会迁往济南府以后,完全避开了上述区域。



除了上述两个任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绕不开,那就是确保大运河的航道安全。自从元朝调整了大运河的航道以后,京杭大运河的航线,已经基本形成。京杭大运河,属于连接南北的重要航道,作用和地位至关重要。京杭大运河从山东省西部的部分州县经过,省会迁往济南府,也是为了兼顾确保大运河航道的安全。与之相比,青州距离大运河航道,明显远了很多。



当然,济南府自身也是山东重要城市,自身拥有很强的实力。在明朝统治时期,济南府属于内河航运的枢纽之一,利用巨野泽——白沟的水道,沟通大运河。又能靠小清河航运,将海盐西运至大运河沿线。在铁路出现之前,内河航运一直是运输主要方式,例如开封、桂林、武汉等城市,曾经都是内河航运重要城市,济南也是其中之一。



在上述各方面原因的相互作用下,山东省的省会,从青州迁往了济南府,并且延续到了当代。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进入近现代之后,随着交通模式、经济模式、区划框架的调整,对于各省的省会城市,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的省会城市,越来越强,例如武汉市、成都市、广州市等等。也有部分省会城市,被新兴城市取代,例如安庆、保定、开封等等。



关于我国古代区划调整、变迁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