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乘联会公布3月国内整体乘用车零售数据,本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正式突破50%,实现同比增长8.7%的同时,坐实了新能源车的“主流”身份。而在各个分类市场来看,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的渗透率分别为72%、6%,差距之大显而易见。而且随着小米、理想等高端品牌的进击,豪华品牌渗透率也达到了35%。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品牌、哪些车型,能够在如今竞争十分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占据头部位置:



第一名:特斯拉Model Y参数图片)(48,189辆)

指导价:26.35 - 31.35万元

关键词:焕新版重振市场信心

特斯拉Model Y在新能源市场继续保持收割之势,接近5万辆的数据让身后的高端竞品望尘莫及,堪称一匹黑马。可以看到的是,焕新版的到来不光为车辆提升了视觉颜值、续航能力,也随着FSD完全自动驾驶的开通而实现了全方位竞争力提升。



第二名:五菱宏光MINIEV(39,957辆)

指导价:3.28 - 9.99万元

关键词:下沉市场焕发第二春

从最初的百公里代步到如今的全系200km+四门版上市,这台3万级纯电代步车通过快速换代与多车型补充,焕发出了第二春。除了低价策略之外,车辆也同步满足了城市上班族、乡镇通勤以及个体工商户代步的多样需求,加上车辆能装能改的属性,年轻人也开始接受“老头乐”。



第三名:比亚迪海鸥(33,965辆)

指导价:6.98 - 8.58万元

关键词:纯电通勤也有技术普惠

低价不等于低质量,无论是e平台3.0的三电三件套,还是比亚迪对于车身整体安全性的把控,海鸥都帮我们打破了这样的偏见。而且在这个性的外观之下,智驾版的到来更让纯电通勤车也能落地高阶智驾,让年轻家庭逐渐成为了“买菜车”的一份子。



第四名:吉利星愿(32,481辆)

指导价:6.88 - 9.78万元

关键词:A0级身材、A+级标准

基于GEA架构打造的吉利星愿成为了纯电通勤市场的“大家伙”,2650mm轴距越过了一众A0级对手,而且全系1.66C快充+高配410km续航让它能够进一步满足大半径通勤需求。不仅如此,星愿更透明底盘、电动尾门、座椅加热、车外扬声器等配置集于一身,配合带14.6英寸屏的Flyme Auto系统,大部分10万级A级车都比不上它。



第五名:小米SU7(29,244辆)

指导价:21.59 - 29.99万元

关键词:用智能生态击败大厂

小米SU7的爆发不仅源自于雷总的个人魅力,更源于小米生态的无缝衔接。从手机车机互联到米家设备控制,再到800V高压平台、超级电机等技术的落地,“年轻人的第一台豪华车”口号的确照进了现实,也用生态打败了一众大厂。



第六名:特斯拉Model 3(25,938辆)

指导价:23.55 - 33.95万元

关键词:重夺智驾优势,充电网络普及

尽管Model 3已经无法在纯电高端挪车市场一骑绝尘,但在经历生产线调整后,随着FSD V12本土化适配落地,Model 3在智能方面重新夺回了优势。而且能看到的是,特斯拉在三电乃至充电网络覆盖方面优势依旧,也给了消费市场更多信心。



第七名:比亚迪宋Pro DM(20,847辆)

指导价:10.28 - 14.28万元

关键词:3字头油耗,让家庭SUV换代

第五代DM-i技术的到来,让宋Pro DM-i能够将亏电油耗带入3字时代,这本身就能让不少用户对新能源放下戒心。而且现在的宋Pro DM核心竞争力更在于完成了高阶智驾的普及,并升级了视觉风格与DiLink智能网联系统,这些都让它成为了家庭SUV市场的换代产品。



第八名:比亚迪元PLUS(20,179辆)

指导价:11.58 - 14.78万元

关键词:设计驱动全球化

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佳绩的元PLUS,在国内的智驾版改款中也同步了更年轻化的外观设计语言。但车辆最吸引人的依旧是能够用有限的成本,把高效三电、大空间以及智能智驾都一并覆盖,难言豪华,但智趣出行已然足够。



第九名:比亚迪秦L DM(19,962辆)

指导价:9.98 - 15.38万元

关键词:错位竞争成关键之道

秦L DM以A级车的价格获得了B级车的尺寸与配置规格,让首发第五代DM技术的它成为了10万级市场的新标杆。车辆所实现的2100km续航虽遭受过质疑,但不再为里程、为补能焦虑,并同时收获宽大空间与高阶智驾,这足以支撑起它的B级定位。



第十名:理想L6(17,197辆)

指导价:24.98 - 27.98万元

关键词:家庭场景垄断者

砍掉空气悬架、取消二排屏幕,理想L6通过“减配”实现了价格下沉。但它的依旧强势的标准化智驾、豪华的8295智舱,还有扎实的底盘与增程式动力技术,依旧符合城市精英群体的关键需求,愿不愿意生二胎,它都有足够舒适的大空间。



毫无疑问,2025年会是属于“智驾平权”与高阶科技的变革之年,尤其是在新能源市场当中,电气化与智能化几乎完成了绑定。而在这场变革中,虽说也有以15万级进入高阶智驾的丰田铂智3X等车,但大部分合资品牌依靠降价的苦苦挣扎与自主品牌不惜成本代价的进击形成了鲜明对比。当传统车企还在为如何插上电焦头烂额的时候,自主新能源的头部品牌们已开启“技术普惠”的新战争。而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只需要用销量来投票,避免踩雷的同时,坐享其成即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