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只关注物流的运输效率、仓储管理等方面,忽视了背后的网络安全隐患。”听完绪论课,物流220班学生王涵之说,“老师指出物流网络包含海量信息,从客户个人资料到货物运输轨迹,一旦遭遇网络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在4月15日第10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王涵之所在的华东理工大学开出“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让她认识到保障物流网络安全就是守护国家经济秩序稳定、维护民众生活安宁。“未来投身行业,我也会将网络安全意识融入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沪上高校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化,从校领导、大教授开讲,到师生组织起学习宣讲团,从“大中小”一体化到进社区、进家庭,形成了一门“大思政课”。


华东理工黄时进教授讲授“人工智能安全”专题课。

【开启国安教育课程专题教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为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战略部署,教育部要求在高等学校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华理党委副书记宋来讲授“文化安全”专题课。

像思政课一样,高校领导班子带头上国家安全教育课。在华理党委副书记宋来讲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的文化安全”专题课上,经济类2401班上学生重新认识文化与国家关系,读懂了文化安全的分量。大一学子吴子涵表示,“最让我触动的,是老师在课上对‘文化自信’的解读——文化自信不是简单的文化自豪,而是清醒认识到国际文化霸权渗透、数字技术风险等挑战后,从来路和当下找到民族精神的根脉,满怀信心地面对挑战”。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思路。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华理成立“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依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时代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开展,从顶层设计“价值、知识、能力、思维”4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其教学内容分为线下安全教育讲座、线上安全教育专题、安全教育实践3个板块,其中“线上安全教育专题”分为绪论、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金融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等章节。


校党委副书记沈海涛讲授“国家安全绪论”专题课。

讲授绪论课时,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沈海涛认为,“课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大安全视角下的跨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类安全问题时,能有正确判断和应对策略。”信息学院2024级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王昕欣表示,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子,还需为未来中国无坚不摧的“网络城墙”出一份力、发一分光。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宣讲团“出发”】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宣讲团,全团依托上海交大国家安全研究院学科优势资源,遴选本硕博学生骨干,构建起“师生协同、双轨运行”的组织架构,宣讲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国土安全等20个安全领域,开发成一个系列12门精品课程,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也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由专家团队编写的《国家安全教育宣讲标准化手册》同步发布,来自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进行首场理论授课,系统阐释了国家安全五大要素、五大统筹的战略内涵,结合人工智能安全、海外利益保护、科技数据风险等前沿领域案例,通过视频资料与情景模拟解析非传统安全的方方面面挑战。

最好的“学”或许就是“讲”。作为宣讲团成员,交大2021级本科生杜佳欣禹也站上讲台,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为题开展主题宣讲。她以“一粒玉米种子”为切入点,从“小切口”解析“大主题”,通过农业安全这一独特视角,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安全的“隐形战场”,带来一堂深入浅出的国安教育课。


按计划,宣讲团后续将深入大中小学、社区及企事业单位,通过“集中宣讲、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三位一体的模式开展宣宣讲活动,同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助力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课堂、进社区、进基层”。

宣讲团团长、2024级硕士研究生陈雷认为,身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重返校园后,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学知识,讲好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故事。他说,“只有实现高水平的安全,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社会普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和思想,汇聚当代大学生的一份力量。”


青浦区和上海政法学院区校联动“共同体”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等。

【大朋友小朋友同上一堂课】

国家安全教育正覆盖全学段、校内外。“4·15”当天,青浦区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代表们,按计划走进上海政法学院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微课展示,启动青浦区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项目结对,带领不同学龄的学生代表在国防教育园内参观“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图片展,同上国家安全教育实践课。


事实上,这项“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深走实十周年”大思政课建设主题活动已打下“大中小”一体化根基。设有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上海政法学院,入选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坚持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时推进学校各课程之间、本硕不同学段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布局,实现课程建设纵向与横向联动。

同时,基于校内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上政获批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并凭借学校上海纪录片学院专业优势,拍摄《申江红浪》《穿越上合》等优秀纪录片,让学生透过镜头理解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组织实施国家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也从校区深入社区。13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社区(企业)宣讲团成立,开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上海实践宣讲会。其中,上海开放大学和市总工会分别从全市各社区学院、各级工会组织遴选产生53名社区宣讲员和26名企业宣讲员。

作为社区宣讲员之一,上海开放大学宝山区社区学院副院长浦毅华分享认为,做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社区宣讲工作,要善用群众语言、善用生活案例、构建教育共同体,凝聚委办局、居委、学校等各方力量,把优质国家安全教育资源送进社区,打通“最后100米”。


上海开放大学宝山区社区学院副院长浦毅华宣讲。

不仅进社区,作为“功能性、平台型”新型高校的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研究中心),发挥市、区、街镇、居(村)委学习点四级办学体系优势,也让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网络,依托易班大学与易班博雅网两大平台,组织实施国家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还让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家庭,依托“上海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开展系列图文推送及主题作品征集活动,甚至让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入老年大学课堂。

原标题:《第10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上海国安教育课程化,形成一门“大思政课”》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