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缕晨光透过青瓦,洒在道观的木窗上。
老道士轻轻摇了摇头,看着面前神情憔悴的年轻弟子。
"师父,弟子修行一年有余,却感元气日渐不足,精神恍惚,这是为何?"
年轻弟子低垂着头,声音中带着困惑与羞愧。




老道士捋须良久,目光如炬:"你可曾听说过'意淫伤神,甚于实淫'的道理?"
年轻弟子心头一震,面色顿时变得苍白。
究竟何谓"意淫"?
为何古人言其比"实淫"危害更甚?
又有何妙法可断其根源?
"师父,弟子不解,何谓意淫'?"
年轻弟子抬起头,眼中满是困惑。
老道士缓缓走到窗前,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声音平静而深沉。
"所谓意淫,即心中纵欲,思想放荡,虽无实际行为,却在心中反复沉溺于欲念之中。"
"《太上感应篇》有云:'好淫者,天地鬼神,共所厌恶。'而淫不仅指肉身之淫,更有心意之淫。"
年轻弟子若有所思,眉头紧锁。
"弟子明白实淫耗损元阳,可为何说意淫更甚?"
老道士端起案几上的茶盏,缓缓抿了一口。
"《黄帝内经》中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淫便是心神不守,频生妄念。"
"实淫虽耗精伤气,却有限度,一时而已;而意淫无有边际,念起念灭,不断侵蚀元神。"
年轻弟子忽然想起自己近日来的状态,确实是心神不宁,难以专注。
"古人云:'一念起时,遍界生灾。'意淫之害,非止于身,更伤神魂。"
"《修真九要》有言:'心动则神散,神散则精溢,精溢则气衰,气衰则神弱,神弱则形枯。'此乃意淫之害也。"
年轻弟子面色惨白,双手微微颤抖。
"那岂不是说,弟子每日打坐修行,却因心中妄念,反而伤及元神?"




老道士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慈悲之色。
"正是如此。心有妄念时反复修行,反而强化了妄念,犹如以水救火,却误用了油。"
"《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淫之害,正在于此。"
年轻弟子低下头,羞愧难当。
"师父,弟子近日确实常有杂念,心中难以安宁,每于静坐之时,思绪却反而更加纷乱。"
老道士走到弟子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必过于自责,此乃修行常见之障,当知而避之。"
"清朝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亦有言:'淫者,败德之首,人欲之渊薮,一念萌动,驰骋心魔,莫可遏抑。'"
"而宋代张载在《正蒙》中说:'存天理,灭人欲。'意淫乃人欲之极,修行之人当慎之又慎。"
年轻弟子恍然大悟,却又陷入忧虑:"师父,既知意淫之害,弟子该如何断除此念?"
老道士从怀中取出一枚古旧的玉佩,灵光隐现,神秘异常。




"此玉名为'明心',乃我门中至宝,可助你看清心中真妄,断除意淫之根。"
正当老道士准备传授秘法,山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钟声。
老道士神色一变:"有急事!且随我去。"
二人快步出门,只见山道之上,一位青年跌跌撞撞地奔来,面色惨白如纸。
"道长救命!我兄弟因入魔走火,现已七窍流血,命在旦夕!"
老道士闻言,目光如电:"又是一个被意淫所害之人!"
年轻弟子心头一震:"师父,此人也是因意淫而入魔?"
老道士沉声道:"正是!他兄弟必是修行之人,却不明意淫之害,强行修炼,导致走火入魔。"
"你可知,我门中有一秘传心法,名为'明心见性法',专破意淫之根,救人于危难。"
年轻弟子心中激动:"请师父教我此法,救那人性命!"
老道士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此法玄妙,需谨慎传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