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啊,我真的好担心,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万一...”

王秀英握紧手机,声音有些颤抖。

“秀英,相信我,这辈子能遇到你,是我最大的幸运,你来了,我保证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电话那头,陈志明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可是我儿女都反对,他们说福建离江西太远了,我怕...”

王秀英话还没说完,就听见陈志明轻笑一声。

“你放心来吧,等你见到我,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

01

江西上饶,一个普通的小区里。

王秀英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茶,眼神有些迷离。

今年58岁的她,是一名退休教师,教了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

丈夫五年前因病离世,留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

儿子在南京工作,已成家立业,一年到头也难得回来几次。

女儿在上海一家外企做会计,工作忙碌,平时只能通过视频聊天。

王秀英的生活,一如既往地平静而规律。

早上六点起床,去小区的空地上和老姐妹们跳广场舞。



回来煮一锅粥,配上几样简单的小菜,就算是早餐了。

上午看看书,或者去超市买些日用品。

中午简单吃点,然后小睡一会儿。

下午去学校接外孙放学,帮忙照顾到女儿下班。

晚上回到家,煮一锅面条,开着电视,一个人默默吃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平淡无奇。

有时候,王秀英会感到一阵无法言说的寂寞。

那种寂寞,像是深夜里突然醒来,发现身边空无一人的感觉。

直到那天,女儿李小云来家里看她,带来了一部崭新的智能手机。

“妈,您该换手机了,这个新手机可以视频通话,还能加各种群聊,您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李小云一边说,一边帮母亲设置手机。

王秀英有些抗拒,但架不住女儿的热情。

“我这把年纪了,学得会吗?”王秀英有些犹豫地接过手机。

“当然会,您可是教了三十年书的人,这点小事算什么?”李小云笑着说。

就这样,王秀英开始了她的智能手机之旅。

起初,她只是用来和儿女视频通话,后来慢慢学会了看新闻、听音乐。

三个月后,李小云又教会了她使用微信。

王秀英加入了几个退休教师群,每天在群里和老同事们聊天,分享生活点滴。

一天,她收到了一条好友申请。

“您好,我是'夕阳红'群里的陈志明,看您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想加您为好友。”

王秀英点开对方的头像,是一位头发花白、笑容温和的老人。

犹豫片刻,她点击了同意。

陈志明自称是福建闽南一个小镇上的退休干部,今年65岁。

妻子十年前因病去世,有一个儿子在厦门工作,平时很少回家。

他的生活和王秀英很像,同样是孤单一人,同样喜欢读书。

两人从最初的客套寒暄,渐渐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陈志明知识渊博,谈起历史、文学如数家珍,但从不炫耀。

每次聊天,他总是认真听王秀英说完,才缓缓道出自己的看法。

他的言谈中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智慧与淡定。

王秀英开始期待每天晚上的视频聊天。

她会提前梳好头发,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

有时候,两人会聊到深夜,谁也不舍得先说再见。

陈志明会给她念一些闽南老歌的歌词,声音低沉而悠远。

王秀英则会分享自己教书时的趣事,逗得陈志明开怀大笑。

半年后的一个晚上,视频那头的陈志明突然变得有些紧张。

“秀英啊,我们认识也有半年了,一直在网上聊天,我想...我想邀请你来福建玩几天,我们见个面。”

王秀英心跳突然加速,脸上一阵发烫。

“这...这不太好吧?我们才认识半年,而且我从没去过福建...”

“不要有压力,就当是旅游,我可以带你去鼓浪屿、土楼转转,福建的风景很美的。”陈志明的声音充满期待。

挂断电话后,王秀英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

她想起了丈夫去世后的这几年,孤独如影随形。

她想起了陈志明温和的笑容和那双饱经风霜却依然明亮的眼睛。

她在想,是否应该冒这个险,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见一个只在网络上认识的人。

夜深了,窗外的月光洒在她床前的照片上。

照片里,已故的丈夫正对着镜头微笑。



王秀英轻轻抚摸着照片,低声说:“老李啊,你说我该不该去呢?”

02

周末,王秀英邀请儿子李强和女儿李小云回家吃饭。

桌上摆着他们最爱吃的红烧肉和糖醋排骨。

“妈,今天怎么做这么多菜?有什么喜事吗?”李强笑着问道。

王秀英深吸一口气,放下筷子,说出了她和陈志明的事。

“什么?网恋?妈,您都多大年纪了,还玩这个?”李强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妈,您知道网络诈骗有多猖獗吗?那个人说不定是个骗子!”李小云也急了。

王秀英早料到会是这种反应,但还是感到一阵心酸。

“我和志明聊了半年多了,他不是骗子,他是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网上谁知道是真是假?妈,您这么单纯,很容易被骗的!”李强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我已经58岁了,不是18岁的小姑娘,我有自己的判断。”王秀英有些生气。

“妈,您冷静点想想,一个从没见过面的人,邀请您单独去福建,这不是很奇怪吗?”李小云语气软了下来。

王秀英沉默了,她知道孩子们是为她好。

“这样吧,妈,我帮您查查这个人的底细,如果没问题,到时候我陪您一起去。”李强提议道。

王秀英点点头,虽然不太情愿,但也知道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晚上,李强坐在电脑前,输入了陈志明的名字和所在地。

搜索结果显示,确实有这么一个人,是福建闽南小镇的退休干部。

但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更多信息。

李强又尝试了各种搜索方式,依然一无所获。

这种情况在网络时代很不寻常,让他更加怀疑。

第二天一早,李强把查到的情况告诉了母亲。

“妈,我查了,确实有这个人,但信息太少了,我觉得很可疑。”

王秀英的眼神暗了一下,但很快又坚定起来。

“我自己去见他一面,如果有任何不对劲,我立刻就回来。”

李强和李小云见母亲态度坚决,知道劝不动了。

“那您答应我们,每天必须视频通话,报平安。”李小云强调道。

“如果有任何异常,我马上订机票飞过去接您。”李强补充道。

王秀英感动地点点头,眼眶微微湿润。

离开母亲家后,兄妹俩在小区门口交谈。

“哥,妈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怎么就网恋上了?”李小云忧心忡忡。

“我猜是太寂寞了,自从爸走后,她一个人确实挺孤单的。”李强叹了口气。

“可是网恋也太冒险了,万一那个人有不良企图怎么办?”

“我会私下再查查那个陈志明,如果发现任何问题,绝不会让妈去福建。”

两人担忧地看着母亲的窗户,那里亮着温暖的灯光。

屋内,王秀英正在和陈志明视频通话。



“志明,我决定了,下个月初我去福建看你。”

屏幕那头,陈志明的脸上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太好了,秀英,我会在车站等你,保证让你吃到最正宗的闽南菜。”

挂断电话,王秀英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既忐忑又期待。

这是她丈夫去世后,第一次为自己做出这么大胆的决定。

她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是什么,但她决定勇敢一次。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03

五月初,福建闽南的天气已经有些炎热。

王秀英坐在开往小镇的长途汽车上,心跳加速。

她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陌生风景,不知不觉攥紧了手提包。

车厢里播放着闽南语歌曲,虽然听不懂,但旋律悠扬动听。

四个小时的车程,王秀英几乎没有合眼。

终于,汽车缓缓驶入一个小镇的车站。

站台上,陈志明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的栀子花。

他比视频里看起来要精神许多,身板笔直,目光炯炯有神。

“秀英,你来了。”陈志明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王秀英点点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陈志明接过她的行李,动作利落得不像是个六十五岁的老人。

“我租了三轮车,带你去我家,不远,十分钟就到。”

小镇的街道并不宽敞,两旁是典型的闽南建筑,红砖灰瓦,古朴典雅。

三轮车行驶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发出哒哒的响声。

路上,不时有人向陈志明打招呼,语气中透着一种特殊的客气。

“陈先生,今天有客人啊?”一个卖菜的老人笑着问道。

“嗯,江西来的朋友,来住几天。”陈志明平和地回答。

王秀英注意到,虽然陈志明的语气平常,但那些人看他的眼神却充满敬意。

三轮车拐进一条幽静的小巷,停在一座朴素的院落前。

“到了,这就是我家,不大,但住着挺舒服的。”陈志明说着,推开了深褐色的木门。

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一棵老桂花树立在中央,郁郁葱葱。

房子是典型的闽南三合院,主屋三间,两侧各有厢房。



“你住东厢房,我收拾好了,有独立的卫生间。”陈志明带着王秀英参观。

房间虽然简朴,但一应俱全,床单被褥都是新的,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王秀英放下行李,心里的紧张感渐渐消散。

“饿了吧?我去做午饭,你先休息一下。”陈志明体贴地说。

王秀英点点头,看着陈志明离开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丝暖意。

她坐在窗前的藤椅上,望着院子里的桂花树,感到一种久违的安宁。

不一会儿,阵阵饭菜香味飘了过来。

王秀英走到厨房,看见陈志明正熟练地颠勺炒菜。

“没想到你厨艺这么好。”王秀英由衷地赞叹道。

“一个人生活久了,总要学会照顾自己。”陈志明笑着说,“来尝尝我做的佛跳墙。”

饭桌上,陈志明为王秀英盛了一碗香气扑鼻的汤。

汤里有鲍鱼、海参、瑶柱等珍贵食材,味道鲜美至极。

“这...这也太奢侈了吧?”王秀英有些受宠若惊。

“难得有客人来,当然要拿出最好的。”陈志明笑着说。

吃完饭,陈志明提议带王秀英去镇上转转。

小镇不大,古色古香,处处透着历史的沧桑感。

走在街上,不时有人向陈志明打招呼,称呼他“陈先生”。

一位卖糕点的老妇人甚至执意要送给王秀英一盒特制的凤梨酥。

“陈先生的朋友,就是我们的贵客。”老妇人热情地说。

王秀英疑惑地看向陈志明,后者只是笑笑,没有解释。

经过一座古老的祠堂时,几位正在门口下棋的老人立刻站了起来。

“陈先生,今天怎么有空出来走动?”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问道。

“带朋友来逛逛,王老师,刚从江西来。”陈志明介绍道。

那几位老人对王秀英十分客气,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和好奇。

离开祠堂后,王秀英忍不住问道:“志明,他们为什么对你这么客气?”

陈志明轻轻摇头:“可能是我这个人比较热心吧,经常帮助邻里解决一些问题。”

但王秀英感觉,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回到院子,夕阳西下,桂花树的影子拉得很长。

陈志明泡了两杯乌龙茶,两人坐在院子里,静静地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志明,你在这个镇上住了多久?”王秀英好奇地问道。

“从出生到现在,除了上大学和工作调动的几年,基本都在这里。”陈志明回答。

“你好像很了解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嗯,祖辈都生活在这里,很多故事都是从小听到大的。”陈志明的语气中透着一丝怀念。

夜幕降临,院子里亮起了温暖的灯光。



虫鸣声和远处的潮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图景。

王秀英不禁想起了李强和李小云的担忧,现在看来似乎是多余的。

陈志明,至少从表面上看,是个文质彬彬、生活规律的退休老人。

但那些镇民异常的尊敬态度,又让她感到一丝不解。

晚上,王秀英躺在陌生的床上,思绪万千。

明天,她要继续探索这个小镇,或许能找到更多关于陈志明的线索。

带着这个想法,她慢慢进入梦乡。

04

接下来的几天,王秀英逐渐适应了小镇的生活节奏。

每天早上,她会和陈志明一起去镇上的小公园晨练。

公园里的人都认识陈志明,对他打招呼时总是带着一种特殊的礼貌。

陈志明会和王秀英分享各种闽南特色小吃。

沙茶面、土笋冻、蚵仔煎、海蛎煎,每一种都让王秀英赞不绝口。

陈志明烹饪技艺精湛,每天变着花样做不同的闽南菜肴。

有一次,他做了一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却有着极其复杂的工序和火候控制。

“这道菜很少有人会做,是我年轻时学的。”陈志明随口解释道。

王秀英有些疑惑,一个普通的退休干部,怎么会懂得这么复杂的烹饪技巧?

但她没有多问,只是将这个疑点默默记在心里。

第三天下午,陈志明被人叫走了。

“有点急事,你在家休息,我很快回来。”他匆匆说道。

王秀英趁机在院子里转悠,想了解更多关于陈志明的事情。

东厢房对面是书房,门半掩着,里面摆满了书籍和卷轴。

王秀英推门而入,惊讶地发现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看样子年代久远,价值不菲。

书架上的书大多是线装古籍,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厚重的文件。

书桌上放着一份盖有红色印章的文件,王秀英没有翻看,但看到了“会议纪要”几个字样。

这些发现让她更加困惑,陈志明的背景似乎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傍晚,陈志明回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抱歉,镇上有些事情需要我去协调。”他解释道。

“什么事这么重要?”王秀英好奇地问。

“哦,就是一些老房子的保护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陈志明轻描淡写地说。

但王秀英注意到,他说这话时眼神有些闪烁。

第四天,王秀英独自去镇上的小市场买水果。

在一个水果摊前,她遇到了之前在祠堂见过的那位白发老者。

“你是陈先生带回来的江西朋友吧?”老者笑眯眯地问道。

王秀英点点头,好奇地问:“大爷,您能告诉我,为什么大家都对陈志明这么客气?”

老者愣了一下,然后意味深长地笑了:“陈先生在我们镇上,受人尊敬啊。”

话还没说完,就被赶来的陈志明打断了。



“老王,买菜呢?今天的菜看起来不错。”陈志明若无其事地岔开了话题。

回家路上,王秀英忍不住问道:“志明,你在这个镇上好像很受尊敬?”

陈志明停下脚步,看着王秀英的眼睛,轻声说:“秀英,相信我,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在这个镇上生活得久了,大家都认识我而已。”

王秀英不再追问,但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

晚上,院子里又来了几位老人,和陈志明低声交谈。

王秀英坐在房间里,隐约听到“准备”、“下个月”之类的词语。

交谈持续了很久,直到深夜,那些人才离开。

陈志明回到屋内,看上去心事重重。

“出什么事了吗?”王秀英关切地问道。

“没什么,就是一些镇上的小事,需要操心一下。”陈志明勉强笑了笑。

第五天早上,王秀英起床后发现院子里已经聚集了好几个人。

他们看到王秀英,立刻噤声,然后纷纷离开。

陈志明歉意地解释说是来咨询一些事情的乡亲。

但王秀英分明看到,其中一人给陈志明递了一份红色的文件袋。

午饭后,陈志明接到一个电话,脸色突然变得严肃。

“我得出去一趟,可能要晚点回来。”他匆匆说道。

王秀英点点头,目送陈志明离开。

趁着这个机会,她决定去镇上走走,看能否了解更多关于陈志明的信息。

在一家古老的茶馆里,她遇到了几位正在聊天的老人。

听到他们提到陈志明的名字,王秀英不禁竖起了耳朵。

“下个月的活动,还是要请陈先生主持啊。”

“那是当然,这可是重要的日子,只有他才合适...”

看到王秀英走近,他们立刻住口,转而聊起了天气。

王秀英假装不经意地问道:“请问,你们说的陈先生,是陈志明吗?”

老人们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位笑着说:“您是陈先生的客人吧?他是个好人,会照顾好您的。”

显然,他们不愿多说关于陈志明的事情。

王秀英有些失望地离开了茶馆。

在回陈家的路上,她经过一座古老的建筑。

门口挂着“陈氏”的牌匾,庄严肃穆。

王秀英站在门口张望,里面似乎正在进行某种活动。

几位穿着传统服装的老人正在布置一个大厅。

其中一人发现了王秀英,快步走了出来。

“这位女士,有什么事吗?”那人客气但戒备地问道。

“我是陈志明的朋友,从江西来的。”王秀英如实回答。

听到这句话,那人的态度立刻变得热情起来。

“原来是陈先生的贵客,请进来喝杯茶吧。”

建筑内部宽敞庄重,墙上悬挂着各种字画和对联,地面是光可鉴人的青石板。



那人给王秀英倒了杯热茶,介绍道:“我们正在准备下个月的活动,很多事情都需要陈先生帮忙。”

王秀英好奇地问:“陈志明在你们这里,担任什么职务吗?”

那人明显犹豫了一下,然后含糊地说:“陈先生...他是我们所有人都尊敬的人。”

就在这时,陈志明突然出现在门口。

他看到王秀英,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秀英,你怎么来这里了?”他语气平和地问道。

“随便走走,没想到走到这里来了。”王秀英有些尴尬地回答。

陈志明点点头,对那人说了几句话,然后带着王秀英离开了那里。

回家的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

直到快到家门口,陈志明才开口道:“秀英,我在这个镇上确实有一些...特殊的身份,但这不影响我对你的感情。”

王秀英看着他,等待他继续解释。

但陈志明只是轻轻握了握她的手,说:“时机到了,我会告诉你一切的。”

晚上,王秀英躺在床上,回想着这几天的种种发现。

陈志明的身份,远比他所说的要复杂得多。

但无论他是谁,这几天的相处让王秀英确信,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带着这个念头,她慢慢进入梦乡。

05

第二天早上,王秀英起床时,发现院子里的桂花树下摆着一张小桌。

桌上放着热腾腾的豆浆和刚出炉的糯米糕。

陈志明坐在桌旁,看见她,立刻站起来。

“睡得好吗?我做了早餐,趁热吃吧。”他笑着说。

王秀英坐下来,轻轻抿了一口豆浆,恰到好处的甜度让她惊讶。

“这豆浆...”

“我记得你说过喜欢甜一点的豆浆,我特意多加了点糖。”陈志明温和地说。

这种细致入微的关心,让王秀英心里一暖。

早餐后,陈志明提议带她去海边走走。

小镇距离海边不远,骑着三轮车半小时就到了。

海滩上人不多,海风轻拂,阳光明媚。

两人沿着海岸线漫步,谈笑风生。

陈志明讲述着小镇的历史和闽南的风土人情。

他的眼神中透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秀英,我这辈子离开过这个小镇,但最终还是回来了。”陈志明感慨道。

“为什么?”王秀英好奇地问。

“因为这里有我的根,有我的责任。”陈志明望着远处的海面,语气中有一丝复杂。

王秀英点点头,虽然不完全理解,但能感受到陈志明话语中的分量。

海滩边的一家小餐馆里,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海鲜午餐。

陈志明熟悉每一种海鲜的做法,连老板都对他恭敬有加。

饭后,两人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看着日落。



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

“秀英,七天很快就过去了,你考虑得怎么样了?”陈志明轻声问道。

王秀英明白他指的是什么。

这一周的相处,已经让她对陈志明有了深刻的了解。

虽然还有很多疑问,但她已经能感受到陈志明的真诚和对她的关心。

“志明,我想...我想留下来。”王秀英微微低下头,脸上泛起红晕。

陈志明的眼睛亮了起来,握住王秀英的手。

“秀英,谢谢你愿意相信我。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的。”

回家的路上,两人的心情都格外轻松。

陈志明提议第二天带王秀英去镇上买一些日用品,准备长期居住。

王秀英同意了,但想起了子女的反应,不免有些担忧。

晚上,她视频通话告诉李强和李小云自己的决定。

“什么?妈,您认真的吗?才认识一周就决定嫁过去?”李强震惊地说。

“妈,您冷静点想想,这也太冲动了吧?”李小云也劝道。

王秀英平静地说:“我已经想清楚了,志明是个好人,我和他在一起很开心。”

“但您对他了解多少?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做什么工作的?”李强追问。

王秀英顿了顿,说:“他是个退休干部,在当地很受尊敬。”

“就这些?妈,这太模糊了,我们担心您啊!”李小云焦急地说。

“孩子们,我已经58岁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王秀英语气坚定。

最终,兄妹俩见劝不动母亲,只好妥协。

“那您答应我们,婚前我们一定要去见见这个陈志明。”李强坚持道。

王秀英同意了,挂断视频后,陈志明走了进来。

“子女们同意了?”他关切地问。

“他们还是有些担心,想来见见你。”王秀英如实说道。

陈志明点点头:“当然可以,随时欢迎他们来。”

“志明,我有个疑问...你在这个镇上,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大家都对你这么尊敬?”王秀英终于问出了这个困扰她已久的问题。

陈志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声说:“秀英,我答应你,在我们的婚礼上,你会知道一切的。”

王秀英看着他真诚的眼神,决定再等等。

第二天,王秀英回到江西,收拾行李,准备搬到福建去。

李强和李小云帮忙整理物品,虽然还有顾虑,但看到母亲坚定的态度和幸福的表情,也只能支持她的决定。

“妈,您一定要幸福啊。”临别时,李小云抱着母亲,眼中含泪。

“放心吧,我会的。”王秀英微笑着说。

回到福建小镇,陈志明已经将房子重新布置了一番。

东厢房被打扫得更加整洁,添置了新的家具和装饰。

院子里栽种了更多的花草,甚至还在角落里搭建了一个小小的菜园。

“以后你可以种些喜欢的蔬菜。”陈志明体贴地说。

王秀英心中感动,这种被人关心的感觉,自从丈夫去世后就很少有过了。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开始筹备简单的婚礼。



虽然都是二婚,年纪也大了,但陈志明坚持要给王秀英一个正式的仪式。

“这是对你的尊重,也是对我们未来的承诺。”他认真地说。

婚礼定在下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陈志明说这是个好日子。

随着日期临近,王秀英发现小镇上的气氛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不仅是为了他们的婚礼,似乎还有什么其他的大事要发生。

陈志明也变得越来越忙碌,经常需要外出处理各种事务。

每当王秀英问起,他总是笑着说:“下个月,你就都明白了。”

终于,李强和李小云从江西赶来,见证母亲的婚礼。

他们见到陈志明,对这位继父的第一印象还算不错。

“陈叔叔,我妈以后就拜托您照顾了。”李强真诚地说。

“会的,我会好好珍惜她。”陈志明郑重承诺。

婚礼前一天,小镇上的人纷纷前来送礼祝贺。

王秀英惊讶地发现,几乎全镇的人都来了,场面比她想象的要盛大得多。

礼物也都很贵重,远超普通人家的婚礼标准。

“志明,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王秀英疑惑地问。

陈志明笑而不答,只是说:“明天你就知道了。”

那晚,王秀英失眠了,各种疑问在她脑海中盘旋。

她隐约感觉,明天不仅是她人生的新起点,也会揭开陈志明身份的谜团。

06

婚礼当天一早,王秀英被窗外的喧闹声惊醒。

推开窗户,她惊讶地发现院子外已经聚集了许多人。

他们有的在布置彩灯和花篮,有的在搬运桌椅,场面热闹非凡。

“志明,这是怎么回事?”王秀英找到陈志明,困惑地问道。

“我们的婚礼啊,镇上的人都来帮忙了。”陈志明微笑着说。

中午时分,婚礼正式开始。

让王秀英震惊的是,竟然有上百位宾客前来祝贺。

不仅有镇上的居民,还有从周边城市专程赶来的人。

他们对陈志明的称呼也各不相同,有的叫“陈先生”,有的直接喊名字,更多的则是一种王秀英听不懂的闽南方言称呼。

婚礼仪式简单而温馨,但处处体现着对新人的尊重和祝福。

李强和李小云也被这场面震撼到了,不停地询问母亲,这位继父到底是何方神圣。

王秀英只能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婚宴上,一位看起来德高望重的老者起身致辞。

他用闽南话说了一大段,王秀英听不懂,但从众人的表情看,似乎非常隆重。

陈志明随后起身,用普通话简短地回应,引得众人鼓掌。

宴席结束后,人群慢慢散去,只剩下几位看起来地位较高的老者留下。

他们告诉陈志明,明天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请他务必准时出席。

王秀英听了更加困惑,但知道很快就会揭晓真相了。

晚上,夫妻二人终于有了独处的时间。



“志明,现在可以告诉我了吗?明天是什么日子?你又是什么身份?”王秀英直截了当地问道。

陈志明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

而他接下来的话,顿时就令王秀英愣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