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白色的山桃花、山杏花在彭阳大地肆意盛开。
生态彭阳美如画。
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梯田花海·醉美彭阳”农文旅促消费活动开幕式现场。
茹河瀑布、77号彩虹路等网红景点吸引众多区内外游客。
非遗文创产品与农特产品吸引游客驻足购买。
游客在山花树下打卡。
彭阳县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期的3%提高到如今的21.27%。
彭阳县扶持发展27家星级农家乐、11家民宿。
四月芳菲始盛开,六盘山花迎客来。4月13日,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梯田花海·醉美彭阳”农文旅促消费活动在彭阳县体育场盛大开幕。全国各地的游客如期而至,在漫山遍野的山桃、山杏花海中,共赴这场春日之约。
层层叠叠的田垄犹如乐谱,粉白相间的山花是跳跃的音符。40余年来,彭阳县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将昔日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建设成为花海连天、锦绣铺地的旅游胜地。昔日的荒山秃岭,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蜕变。
这场以花为媒的春日盛事,既是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生态画卷,也是一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新篇。精美绝伦的非遗文创产品、营养健康的农特产品,吸引游客驻足购买;茹河瀑布、77号彩虹路等网红打卡点,拍照人群络绎不绝。传统与现代交融、生态与经济共生,一曲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春天交响曲在这里奏响。
万亩花海引客来
4月13日,彭阳县体育场,数千名游客在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梯田花海·醉美彭阳”农文旅促消费活动现场共聚一堂。来自陕西省榆林市的游客刘芳在网上看到六盘山山花节的预热短视频后,约了几位好友自驾到彭阳县赏花。“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壮观的花海,这趟自驾游不虚此行。”刘芳说。
彭阳县现有山桃38万亩、山杏35.2万亩、红梅杏8.2万亩,山花共计80余万亩,同时打造了金鸡坪梯田公园、青云湾、嘛喇湾77号彩虹路、白岔老杏林、牛湾杏花岭等30个最具代表性的山花观赏点。刘芳说,很多朋友看到她的朋友圈,都羡慕她找到一个这么美的地方,还约定六七月份彭阳红梅杏成熟时再来彭阳。
在彭阳县茹河酒店,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聚集在前台,向工作人员咨询“宝藏”赏花线路和赏花攻略。酒店负责人杨文华介绍,山花节期间的客房很早就被游客预订一空,接下来一段时间都处于满房状态。
近年来,彭阳县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旅惠农,聚焦农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资源禀赋,探索走出一条“壮大一产夯基础、带动三产促繁荣、撬动二产强动力”的“一三二”产业发展新路子,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品质持续提升,旅游活力不断迸发。
漫山花海是彭阳县的“颜值担当”,特色美食则是“灵魂所在”。“牛羊肉都很好吃,燕面糅糅、洋芋擦擦也很有特色。我最喜欢的还是‘十大碗’,每一碗都各具风味。”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游客黄耀清被彭阳的美食吸引。近年来,彭阳县以特色美食为切入点,将“舌尖风味”转化为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旅游美食“金名片”,培育旅游美食消费市场,走出一条“美食+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实现旅游与美食融合发展。
“从田间到餐桌,彭阳县用特色美景和美味,让游客的心灵与味蕾同频共振。”彭阳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山花节期间,共吸引银川市、吴忠市、平凉市等34个市、县(区)的217家企业前来参展。全县预计接待游客75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社会综合收入3亿元。同时还将举办“山花颂”文艺演出、“花开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文艺晚会、第二届“繁花时刻 相约夜肆”音乐美食派对等丰富的活动,真正将“山花流量”转变为“产业增量”,让“颜值”转化为“产值”。
四十春秋画青山
在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粉白色的山桃花、山杏花正肆意盛开。在观景台上,游客们有的举起手机自拍,定格最美瞬间;有的张开双臂,想要把整片花海拥入怀中。“彭阳县的山花不是以朵为单位计量,而是以‘山’为单位计量的。一山一山的花海,把彭阳县点缀成一座大花园。”来自银川市的游客吕青被眼前的山花烂漫震撼。
很多游客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一山一山的花海,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来自人造。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的土丘。
从1983年建县开始,彭阳县便开始与大山进行不懈的较量。1998年,彭阳县委、县政府改革造林机制,成立彭阳县造林队。白阳镇阳洼村村民杨万清作为造林队的一员,曾参与阳洼流域、长城塬等1万多亩重点经济林带建设示范点的建设。
一把铁锹、一袋干粮、一壶热水、一双胶底鞋,是造林队组建之初队员们的“标配”。当时彭阳县缺技术、少管理,造林成活率很低。“我们造林队里有句顺口溜,‘春天栽,秋天拔,冬天熬了罐罐茶’。”杨万清说。
但造林队员们仍日复一日地奋战在荒山上。手磨破了,缠上胶布戴着手套继续挖;锹挖断了,换一把接着干。凭借这种不服输的韧劲,造林队将阳洼流域、长城塬的荒地,建设成重点经济林带建设示范点。这片示范点,就是当下游客争相打卡的金鸡坪梯田公园。
这支由农民组成的专业造林队,20多年累计完成造林15万多亩,成活率总体达到93%以上,且大部分造林地段一次性成林,不需要进行补植补造。
42年来,彭阳县坚持“生态立县”的理念不动摇,在昔日的荒山秃岭上营造了174.18万亩人工防护林地,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期的3%提高到如今的21.27%,是宁夏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区之一。
今年52岁的吴耀德老家在白阳镇崾岘村。30多年前,他离开彭阳县到陕西省工作、生活。山花节期间,吴耀德专程带着爱人和孩子回老家赏花。几十年间,家乡生态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吴耀德站在金鸡坪梯田公园,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激动地对家人说:“这片桃杏林里,一定有父亲当年带着我种下的树苗。”
2024年,彭阳县实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宁南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项目,共造林11.3万亩,治理小流域52.5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81.2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90%以上,生态治理成效凸显。
产业延链花更红
在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梯田花海·醉美彭阳”农文旅促消费活动现场,彭阳县及周边县区精心布置了农特产品、非遗文创产品、康养产品、家电促消费等展示展销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购物选择。
“这些都是用彭阳的山桃核手工打磨穿制的,每一颗都独一无二。”在城阳乡刘河村村民黄俊的摊位前,游客们被山桃核手串制作技艺吸引,纷纷驻足选购。
“山桃仁是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山桃核还能串成手镯、项链等手工制品销售。”彭阳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强生产管理,积极采摘销售,实现全部林产品采光卖尽、变现入账,助力农民持续增收。2024年,彭阳县林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58亿元,为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增收1616元,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实现“山绿”与“民富”共赢。
“花美,看着游客在我院子里赏花,我心里更美。”游客们在白阳镇周沟村方登峰的果园中穿梭,有的踮起脚尖闻花香,有的小心翼翼地靠近花朵拍照。今年已是方登峰种植红梅杏的第九个年头。去年,得益于精细化管理,他的果园大丰收,售卖红梅杏鲜果就收入4万余元。
一代代彭阳人共同努力,将原本的生态林变成了富民产业。2024年,彭阳县红梅杏总产量达到6000吨。其中,销售红梅杏鲜果5628吨,直接为农户带来收入6223万元,红梅杏种植户户均增收1.38万元。红梅杏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3亿元,其中一产和三产贡献约1.03亿元,二产的收购加工转化则贡献约1.25亿元,实现从采摘到加工全链条增收。
不止方登峰的果园热闹非凡。在城阳乡杨坪村朱小红的果园里,来自甘肃省、陕西省和银川市、中卫市等地的游客在游览茹河瀑布后,来到她的果园拍照。
随着山花节的名声越来越响,每年来杨坪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2015年,朱小红一家开办了茹河庄园农家乐。“住在这里特别舒心,空气好、环境美,一边赏着花,还能体验最地道的农家生活。”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游客朱万坤说。
近年来,彭阳县成功打造金鸡坪梯田公园、茹河瀑布风景区、彭阳博物馆3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金鸡坪、青云湾、嘛喇湾、栖霞滩、桃花山5个梯田景观点,乔家渠、小岔沟、任山河3个红色旅游点,培育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扶持发展27家星级农家乐、11家民宿。截至目前,彭阳县已成功举办12届“梯田花海·醉美彭阳”文化旅游节,构建起“春赏山花、夏观梯田、秋品红叶、冬览水墨”的四季全域旅游画卷,不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持续擦亮“梯田花海·醉美彭阳”文旅品牌。
2024年,彭阳县全年接待游客17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综合收入6亿元、增长15%,文旅融合发展正逐步成为彭阳县做精全域旅游、加速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和支撑力量。“今年,我们将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丰富延展旅游业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一批特色民宿、农家乐,全链条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品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彭阳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