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能相信吗?我们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就这样变成了一堆废纸。”
林小雨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手中紧紧攥着那张刚从银行取出的钞票,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银行说这不是他们的责任,但我知道,这钱从未离开过我的手。”她望向窗外,雨水拍打着玻璃,就像她此刻不安的心跳。
01
上海市普陀区的一条老街上,林小雨的“雨林服饰”已经开了六年。
这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女装店,承载着她对时尚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店铺不大,却整洁温馨,每一件衣服都是她亲自挑选,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她的用心。
清晨六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林小雨已经睁开了眼睛。
她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丈夫陈明。
陈明是一名长途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上,难得回家一次。
昨晚他刚刚结束了一个星期的长途运输,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
林小雨站在镜子前,看着镜中那个已经三十六岁的女人。
岁月在她眼角留下了细纹,却没有磨灭她眼中的那份坚韧。
她轻轻拍打着脸颊,给自己打气:“今天也要加油啊,小雨。”
七点整,林小雨来到厨房,熟练地准备着早餐。
煎蛋的香气很快弥漫了整个房间。
她的儿子小宇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出卧室,坐在餐桌前。
“妈,今天我数学测验,我有点紧张。”
小宇低声说道,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餐桌。
林小雨放下锅铲,走到儿子身边,抚摸着他的头发:“初二了,压力会大一些,但妈妈相信你。记住,不管结果如何,尽力就好。”
小宇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妈,爸爸什么时候能休息久一点?我好久没和他一起打篮球了。”
这个问题让林小雨心里一阵刺痛。
她知道,儿子正处于需要父亲陪伴的年龄,可现实却是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聚少离多。
“爸爸说了,等过完这个月,会请几天假,带我们去崇明岛玩。”林小雨微笑着说,她没有告诉儿子,这个承诺已经推迟了三次。
送走儿子后,林小雨叫醒了丈夫陈明,两人简单吃了早餐。
陈明的眼睛布满血丝,但他仍然关心地询问着店铺的情况。
“对面那家新开的'沁香衣阁'怎么样?影响你生意了吗?”陈明问道,声音里带着疲惫和关切。
林小雨笑了笑:“还好吧,他们装修得很气派,老板是个大投资商,听说投了几百万。不过我们的老客户还是很支持我的。”
她没有告诉丈夫,过去两个月,店里的销售额下降了近三成。
每当夜深人静,她都会翻看账本,看着那一串串下降的数字,心里揪成一团。
“我在路上想了很多,”陈明握住妻子的手,“你一个人支撑店铺太辛苦了。我们或许可以考虑扩大一下规模,找个更好的位置,增加一些新品类。”
林小雨心里一动。
确实,这个想法她也有过。
普陀区这几年发展迅速,新的商业区吸引了大量客流,而她的小店却还停留在老街区,即使是老客户也渐渐被新商场吸引走了。
“需要不少钱吧?”林小雨轻声问。
陈明沉默了一会儿:“我们不是一直有存款吗?那二十万,原本是给小宇上大学准备的。现在他才初二,我们还有时间再存。”
林小雨心中五味杂陈。
那笔钱是他们多年的心血,每个月省吃俭用才攒下来的。
用它来扩大店铺,风险不小。
“我再想想吧。”林小雨最终说道。
那天晚上,林小雨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
窗外的霓虹灯光透过窗帘,在天花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对面新开的服装店生意红火的景象一直在她脑海中浮现。
“或许真的该做出改变了。”她在黑暗中自言自语。
02
周一早晨,林小雨做了一个决定。
她要把存款取出来,扩大店铺规模,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好的未来。
陈明已经出发去南京送货,临行前他再三嘱咐:“如果你决定了,一定要小心。那可是我们这么多年的积蓄啊。”
林小雨点点头:“我知道轻重。”
八点三十分,林小雨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化了淡妆,看起来精神焕发。
她想让自己在这个重要的日子保持最好的状态。
取完钱后,她计划直接去看几个中意的店铺位置,如果合适,立刻付定金。
建设银行普陀支行坐落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林小雨推开旋转门,一股凉爽的空调风迎面吹来,让她微微松了一口气。
大堂内人不多,几个客户分散在各个窗口办理业务。
林小雨取了号,静静等待叫号。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膝盖,心跳比平时快了许多。
“请A008号客户到3号窗口办理业务。”电子语音响起。
林小雨深吸一口气,走向3号窗口。窗口坐着一位年轻女性,二十多岁的样子,戴着银行统一的蓝色丝巾,面带职业微笑。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女柜员问道。
“我要取款,二十万。”林小雨的声音有些发颤,这是她第一次一次性取这么多钱。
“好的,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和银行卡。”
林小雨递过证件,女柜员熟练地操作着电脑。
当林小雨报出密码后,女柜员点点头:“请稍等,我去准备现金。”
就在女柜员起身的瞬间,林小雨注意到她似乎与旁边4号窗口的男柜员交换了一个眼神。
她没太在意,只当是同事间的日常交流。
女柜员离开柜台大约五分钟后回来,手中拿着一叠现金。
她开始在点钞机上清点。
“请您当面点清,没问题的话在这里签字。”女柜员将现金和单据推向林小雨。
林小雨小心翼翼地数着钱,一沓、两沓、三沓......全部是百元大钞,崭新整齐。
她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现金,但还是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
数完后,她在单据上签了字。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女柜员微笑着说。
林小雨将现金放入准备好的手提包中,紧紧抱在胸前。
走出银行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仿佛抱着整个家庭的未来。
走到银行门口,她掏出手机给陈明发了条信息:“钱已经取出来了,准备去看店铺。”
陈明很快回复:“路上小心,记得随时联系我。”
林小雨微笑着收起手机,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她早已看好的一处新商圈。
03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林小雨满怀希望地参观了几个可能的店铺位置。
一处位于新开发商圈的店面特别合她心意,面积比现在的店大一倍,周围全是年轻人喜欢的品牌店,人流量是老街区的三倍。
“这个位置很抢手,押金是五万,要是真想要,最好今天就定下来。”房产中介李姐热情地说。
林小雨思考了一下,点头答应:“好,我今天就付押金。”
签完合同,林小雨从包里拿出五万元现金。
李姐接过钱,熟练地点了起来,突然她的动作停住了,皱起眉头:“这张...好像有点问题。”
李姐拿起一张百元钞票,对着光看了看,又在桌面上摸了摸:“手感不对,我用验钞机看看。”
她拿出一台小型验钞机,将那张钞票放进去。
机器立刻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假的。”李姐严肃地说,“不止这一张,我再多检查几张。”
林小雨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李姐又随机抽了几张钞票检验,警报声一次次响起。
她的表情从疑惑变成了警惕:“这些钱...都是假的?你从哪里弄来的?”
“不可能!”林小雨惊叫道,“这是我刚从银行取出来的!”
李姐将信将疑地看着她:“我理解你可能不知情,但这确实是假钱,而且是很拙劣的仿制品。你最好再仔细检查一下其他的钱。”
林小雨的手开始发抖,她急忙从包里拿出剩余的钱,一张张地放进验钞机。
每一声警报都像一记重锤敲在她心上。
“全是假的?怎么可能...”林小雨跌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
她的脑海中回放着早上在银行的每一个细节:女柜员离开去拿钱,和男柜员交换的眼神,点钞的过程...难道银行给了她假钱?
“我必须马上回银行!”林小雨一把抓起包和那些被证实是假钞的钱,冲出了房产中介的办公室。
外面的阳光依旧灿烂,但林小雨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她拦了一辆出租车,颤抖着报出银行地址。
“师傅,麻烦开快点,很急!”她的声音带着哭腔。
“出什么事了?”司机从后视镜关切地看了她一眼。
林小雨摇摇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可能...被银行骗了。”
回到建设银行普陀支行,林小雨几乎是跑进大厅的。
大堂经理看到她匆忙的样子,迎了上来。
“女士,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我今天上午在这里取了二十万现金,结果发现全是假钱!”林小雨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变调,引来了其他客户的注目。
大堂经理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他压低声音:“请跟我来,我们到会议室详谈。”
在一间小会议室里,林小雨见到了一位中年男子,他自我介绍是支行副行长苏志强。
“张经理已经简单告诉我情况了。”苏志强的语气冷静而专业,“您说从我们银行取出的钱是假的,有什么证据吗?”
林小雨将那些钱放在桌上:“我上午在你们3号窗口取的钱,从银行出来后就直接去了房产中介,中介用验钞机一验,全是假的!”
苏志强拿起几张钞票检查,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确实是假币,而且做得很粗糙。但是林女士,您要明白,我们银行有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每一分钱进出都有记录和监控。您离开银行后,这些钱是否被掉包,我们无法确认。”
林小雨感到一阵眩晕:“你是在暗示我撒谎?我为什么要用假钱来换你们的真钱?那对我有什么好处?”
“我不是这个意思,”苏志强平静地说,“但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这些假币来自我们银行,我们无法承担责任。”
“那监控呢?”林小雨急切地问,“查一下监控不就知道了吗?”
“监控只能证明您从银行取了钱,但无法证明我们给您的是假币。”苏志强顿了顿,“坦白说,即使您报警,警方也很难认定责任。”
林小雨感到一阵绝望,她的二十万,六年的积蓄,就这样变成了一堆废纸?
“我不会放弃的,”她站起身,声音因愤怒而颤抖,“我一定会讨回公道!”
走出银行,林小雨的腿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
她跌坐在银行门口的台阶上,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她掏出手机,拨通了陈明的电话。
“小雨,怎么了?”陈明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明哥,出事了...”林小雨哽咽着,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丈夫。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终于,陈明的声音再次响起,坚定而有力:“你别急,我马上请假回来。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查清楚!”
挂断电话,林小雨抬头望着银行大楼,心中的绝望逐渐被一种坚定的决心所取代。
04
陈明提前结束了工作,连夜赶回上海。
当他推开家门时,已经是深夜。
客厅的灯还亮着,林小雨坐在沙发上,眼睛红肿,手里攥着那些假币。
“小雨。”陈明轻唤一声,林小雨抬起头,看到丈夫的那一刻,坚强的外壳终于崩溃,她扑进陈明怀里,失声痛哭。
“都怪我,都怪我太贪心,非要扩大店面...”林小雨哭着说。
陈明紧紧抱住妻子:“别这么说,不是你的错。我支持你的决定,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陈明拿起一张假币仔细查看:“确实是假的,而且做得很粗糙。银行不可能发现不了。”
林小雨擦干眼泪,将银行的态度告诉了丈夫。
陈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们这是想推卸责任!我明天去找他们!”
“我已经报警了,”林小雨说,“但警方说需要证据证明钱是从银行取出来的,且是假的。”
陈明沉思片刻:“我们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二天一早,陈明通过朋友联系上了一位知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律师王律师。
王律师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气质干练,说话直截了当:“坦白说,这类案件很难处理。银行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很特殊,他们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团队。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我们该怎么做?”陈明急切地问。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更多证据。”王律师思考着,“你们说去银行取钱那天,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异常情况?”
林小雨回忆道:“那个女柜员离开柜台去拿钱,时间有点长,而且似乎和旁边窗口的男柜员交换了眼神。”
“这是个线索。”王律师点点头,“我们还需要了解那天银行的人员安排,有没有陌生人或临时工作人员,是否有内部管理漏洞等。”
接下来的日子,林小雨和陈明开始了艰难的证据收集工作。
他们找到了当天在银行也办理业务的邻居张阿姨,她证实看到3号窗口的柜员确实有些反常。
“那姑娘出去拿钱,回来的时候脸色有点不对劲,好像很紧张。”张阿姨回忆道。
陈明通过以前的物流伙伴了解到,那家银行最近有内部人员调动,一些操作流程可能存在混乱。
林小雨找到了一位货币鉴定专家李教授,请他对那些假币进行鉴定。
李教授确认这些假币很可能来自同一批次,且是近期制作的。
“这些假币的特点很明显,是用普通打印机印刷的,手感和纸张都与真币相差甚远。
任何经过培训的银行工作人员都应该能够轻易辨别出来。”李教授的结论给了他们一些信心。
同时,这起事件也开始引起媒体的关注。
一位姓赵的记者联系到林小雨,希望深入报道这个故事。
“消费者维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针对金融机构的。”赵记者说,“你们的经历可能会帮助更多人。”
在媒体的初步报道后,银行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苏副行长主动联系林小雨,邀请她再次面谈。
“林女士,我们银行非常重视您反映的问题。”
会议室里,苏副行长的语气比上次和善了许多,“经过初步调查,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核实情况。”
林小雨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陈明和王律师陪在她身边。
“那请问苏行长,银行准备如何核实?”王律师直接问道。
苏副行长有些犹豫:“我们会查看相关记录和流程,但这需要时间。”
“我们需要查看当天的监控录像。”陈明坚定地说。
苏副行长的脸色变了:“这涉及银行的安全规定,恐怕不太方便。”
谈话再次陷入僵局。
离开银行时,林小雨感到沮丧,但陈明和王律师却显得冷静。
“他们态度的变化说明我们的行动有效果了。”王律师说,“继续施压。”
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意外的转机出现了。
一天晚上,林小雨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
“林女士,我是建设银行普陀支行的员工,关于您的假币事件,我有些信息想告诉您。”电话那头的声音很低,似乎怕被人听见。
“你是谁?”林小雨警惕地问。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真相。”那个声音继续说,“那天确实有一批'待验证'的现金被错误地发放给了客户。银行内部已经在调查这件事,但他们不想公开承认错误。”
林小雨的心跳加速:“你有证据吗?”
“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份内部备忘录的照片,上面提到了这个问题。你们应该寻找直接证据,比如那批现金的序列号或特殊标记。”
通话结束后,林小雨收到了一张模糊的照片,上面确实有关于“待验证现金错误分发”的记录。
她立刻将这一线索告诉了陈明和王律师。
“这是个突破口,”王律师兴奋地说,“但我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据。
林女士,请你仔细回忆一下,取款那天有没有任何可能留下的证据?
比如收据、照片,或者...”
林小雨努力回忆着那天的每一个细节,突然,她想起了什么:“等一下,我当天穿的外套!我记得柜员递给我钱的时候,好像有一张小纸片混在里面,我随手塞进了口袋...”
她冲向衣柜,翻找出那天穿的浅蓝色外套,仔细检查每一个口袋。
终于,在内侧的一个小口袋里,她找到了一张折叠的小纸片。
当她展开那张纸片时,三人都惊呆了。
“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