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阿根廷和中国已同意延长5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阿根廷央行发布消息称:“中国央行和阿根廷央行将两国间价值350亿元人民币(约合5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延长12个月。阿根廷央行将在12个月内逐步减少货币互换协议已使用部分。”因此,在一年内将无需按货币互换协议付款,而是从下一年开始。付款整体延至2026年7月。阿根廷央行补充称:“2023年使用的350亿元人民币使央行得以在国民经济关键时刻控制国际收支流动。”

特朗普政府威胁过阿根廷。当时,特朗普政府对米莱提了两个要求:1.与中国保持距离;2.立即终止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不然,后果将是:美国会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停止向该国发贷款。美国这个逻辑挺有意思:他们的威胁不是“我们美国不给你钱”,而是“我们不会让国际组织给你们钱!”也就是说,无论如何,美国自己都是分文不掏的。看起来,米莱没有被特朗普吓着,他也知道美国自己是没钱的,而国际货币组织给不给钱,也不是美国一国说了算的。



阿根廷(资料图)

这次中阿双方续签协议,在一个相当微妙和复杂的时间点。一方面,就在几天之前,美方还在施压阿根廷,终止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特朗普提名的拉美问题特使克拉弗-卡罗内声称,中阿本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对阿根廷的勒索,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确认,将于本月14日访问阿根廷,根据媒体报道,贝森特此次访问将与阿根廷讨论经济改革,贸易互惠等议题,但也不排除就货币互换协议继续向阿根廷施压。这意味着,阿根廷是顶着美国压力,做出的继续与中国合作的决定。

中国用真金白银的合作网络对抗美国的空头支票,阿根廷的选择绝非偶然——这个被美国视为"后院"的国家,在特朗普政府威胁切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的情况下,依然顶着压力拥抱中国。数据显示,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已占阿根廷外汇储备的40%,而美国除了挥舞制裁大棒,连自家后院起火都无力扑灭。这种反差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当美元武器化遭遇人民币国际化,强权政治正在输给互利共赢。中国此次对美反制堪称"教科书式反击"。最令特朗普措手不及的,是南美盟友的集体倒戈。



特朗普(资料图)

对于阿根廷政府来说,选择美国的支持或坚持与中国的合作,无异于一场艰难的二选一局面。如果米莱政府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弃中投美,短期内或许能缓解一下资金饥渴,但长远来看,不啻于饮鸩止渴。中国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次性的金融支持,更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而这正是美国无法提供的。美国的贷款看似“慷慨解囊”,实则背后附带苛刻的政治条件,这些条件往往是其他国家无法承担的。

有人说,这是一场“外交上的反水”,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场战略自主的觉醒。米莱或许欣赏特朗普的个人风格,但他更清楚,真正能帮助阿根廷解决燃眉之急的,是那个不附加政治条件、愿意提供真金白银的中国。在这场暗潮涌动的博弈中,中国表现得格外沉稳。从未公开要求阿根廷在外交上“站队”,更未在合作中设置任何政治前提。中国通过实实在在的金融工具——货币互换机制,给予阿根廷喘息的机会。这种做法,与美国一贯的“要钱就得听话”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资料图)

2023年,阿根廷进口的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中,38%来自中国,而这些交易全部使用人民币。更让美国恐慌的是连锁反应。 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直接亮明态度:“中国同有关国家双边合作从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干扰。 到底是谁在勒索胁迫,公道自在人心。 ”这句话背后有硬核数据支撑:截至2024年,中国已与40个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4万亿元人民币,帮助多个国家避免了美元加息引发的债务危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