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4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文件,将“因俄罗斯有害对外政治活动”而设立的国家紧急状态延长一年。这份文件将于4月14日公布,延续的是前总统拜登在2021年4月15日签署的第14024号行政命令。彼时的拜登政府声称俄罗斯破坏国际秩序、干预他国选举、从事恶意网络攻击,因此冻结俄在美资产、实施一揽子制裁。如今,特朗普作为现任总统,不仅未作政策纠偏,反而选择继续,强化“国家紧急状态”的框架,打出延续霸权的又一张王牌。



这份延长声明,在特朗普强硬风格的包装下,看似“坚决对抗全球威胁”,实则不过是美国例行公事的战略表演。国家紧急状态这一政治工具,早已不是用来解决实际安全危机,而是成为美方维持霸权的制度性护身符。所谓“俄罗斯威胁”,是美国自冷战以来一贯的政治幻象,是华盛顿在面对国际格局失衡、相对地位衰退时不断上演的伎俩——用外部敌人掩盖内部困局,用制裁逻辑掩饰失控霸权。

当前的国际环境已与拜登时代完全不同。随着俄乌冲突持续进入第四年,欧美制裁非但未令莫斯科屈服,反而促使俄罗斯加快与全球“非西方世界”的接轨。在特朗普任期内,俄罗斯与中国、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在能源、金融、科技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绕过美元体系、加速本币结算,进一步瓦解美西主导的单一金融架构。而在国内,特朗普面对财政赤字持续飙升、社会极化加剧、种族矛盾未解的大环境下,更加迫切需要一个“可控的外部敌人”,以维系其“美国优先”的国家叙事。



从战略逻辑上看,“俄罗斯威胁论”不再具备现实基础,却依然被美国反复操作,说明其已由现实战略转化为制度惯性。这种惯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俄制裁成为两党共识,无论政党更替,反俄框架始终不变;二是“国家紧急状态”制度被严重滥用,截至2025年,美国仍维持着40多项国家紧急状态,大部分长期无人审查;三是围绕制裁延伸出的法律、财政、外交体系已形成稳定利益链条,推动美对外政策进一步固化为“零和博弈”模式。

特朗普政府延长对俄紧急状态的政治动机显而易见。面对全球影响力下滑,特朗普并未选择反思与调整,而是转向更为激进的路线图:强化与北约核心国家的军事合作、重启对中东和东欧的武器输出、鼓动亚太盟友配合其“印太战略”遏制中国。在这样的战略扩张中,俄罗斯被当作战略“挡箭牌”,其存在不仅为美国干涉别国事务提供合法性,更成为维系国内军工、情报、能源游说集团的“政治续命剂”。

然而,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将这种“紧急状态化”的外交模式向外输出,并强迫盟友站队。例如,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美国不惜威胁扣留与俄有贸易往来的第三国企业资产,甚至胁迫欧洲国家接受更高昂的天然气价格。美国所谓的“国际规则”日益变成一套不容置疑的单边逻辑,其核心诉求不是和平与发展,而是绝对控制、压制对手、主导秩序。国际社会已逐渐意识到,美式规则并非全球共识,而是一种带有强烈地缘政治企图的制度霸权。



但在美国延长“紧急状态”的同时,俄罗斯国内并未出现预想中的动荡,反而通过政策转向实现内部产业链重构、粮食能源出口多元化、科技研发自主化。换言之,所谓的紧急状态,紧急的从来不是俄罗斯,而是试图通过维持旧秩序来掩盖自身焦虑的美利坚合众国。

特朗普政府继续以虚构的“俄罗斯威胁”维系全球干涉体系,这不仅是一种地缘政治退步,更是一种制度性道德崩坏。国家安全应服务于和平与发展,而非成为对外扩张的遮羞布。美国若继续依赖制造敌人、构建对抗、维持恐慌来谋求霸权续命,其最终只会在自设的“紧急状态”中走向更大的孤立与崩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