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总台驻日本记者刘茁野。就在昨天,也就是13日,日本大阪世博会正式对公众开放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阪世博会。
大阪世博会从4月13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10月13日。世博园位于在海中建设的一座人工岛上,它有一个美妙的名字叫作:梦洲。园区面积是155公顷。
世博园效果图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在这个主题下,包括各国展馆以及主题展馆等,都将“生命”“循环”等作为主题,通过多媒体技术、互动展示和机器人等,构想未来社会的景象。
博览会的吉祥物昵称为“脉脉”,吉祥物的头部和身体可以通过不同组合来改变形态,寓意是“未来拥有无限变化的可能性”。这也很好地契合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
2025大阪世博会吉祥物“脉脉”
整个世博园区里,最惹人注目的,应该首推巨大的木制建筑——“环形大屋顶”。这是一座全长2公里、高约20米的木结构建筑,是连接会场各区域的通道,被视为世博会会场的象征。它以世界最大木结构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所收录。
标志性建筑:“环形大屋顶”
在参展国家和地区中,有42个由参展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展馆,这些展馆造型各异,内部展示也各具特色,十分引人注目。
13日当天,中国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
中国馆开馆仪式
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园区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展馆之一。从外观上看,中国馆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让观众一眼就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国馆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以“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为主线,通过大量互动装置和数字化科技、AI技术等,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也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与成就。馆内展示了珍贵的殷墟后母戊大方鼎、三星堆青铜神树等多个文物的复制品,还以数字化呈现出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耕织图》以及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都江堰。
馆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月壤展区,这里展示了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从月球采回的样品。这是历史上首次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参观完中国馆,观众仿佛穿越了一段从古老文明走向未来世界的旅程。
园区内还有8座由知名文化人士参与创作的主题馆。其中之一的“大阪健康馆”展示用最新科技手段制成的会跳动的“心肌膜”。从展示中可一窥未来医疗景象,因此也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健康主题馆
电力主题馆
大阪世博会的另一大亮点是能够享受高水准的娱乐体验。包括面积达8800平方米的“水上舞台”上面进行的水舞秀,以及音乐会与传统技艺等各式各样的精彩表演以及巡游活动。
世博会期间,参展的国家和地区及国际机构还将结合自身特色,分别举办国家馆日,几乎每天都会交替上演代表各自特色文化的精彩节目,并举办各种特别的活动。大阪世博会已经如期召开,人们有理由相信展会将十分精彩,有兴趣的听众不妨前去参观。
以上就是总台记者刘茁野从日本大阪发回的观察报道。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驻日本记者 刘茁野
中国之声《总台记者看世界》栏目
通过总台驻外记者视角
记录世界风云变幻
为您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总台记者看世界》每日播出时段
中国之声《正午60分》节目首播
《新闻进行时》16点时段重播
监制丨吴菁
记者丨刘茁野
编辑丨王一棚
新媒体编辑丨廉金亮
供图|总台亚太总站
(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