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美国品牌在中国汽车膜市场一骑绝尘,垄断局面长达数十年。然而,近年来中国本土企业强势崛起,一场惊心动魄的市场变革悄然上演。从早期的艰难摸索,到如今与美企分庭抗礼,国货究竟是如何逆袭的?让我们一同探寻中国汽车膜市场崛起背后的力量。
一、美国车膜的霸主时代:辉煌与垄断
曾几何时,美国汽车膜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独领风骚,尤其在漆面保护膜领域,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自 1966 年 3M 公司开创膜类产品先河后,车衣逐渐成为欧美豪车的标配。欧美 “老钱” 们对汽车漆面珍视有加,车厂复杂且精细的喷漆工艺,从电离子覆盖到高压喷漆,再经多次高温烤制与冷却,赋予车漆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原的特性,使得车衣成为保护这份珍贵的不二之选。
美国车膜品牌借机强化高端形象,威固赞助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车队,将品牌标识醒目地贴于赛车上,在速度与激情的赛场上刷足了存在感,令其高端奢华的印象深入人心。2003 年,威固率先在广东东莞开设专卖店,开启美企进军中国大幕。随后,XPEL、3M、龙膜等品牌纷至沓来,与中国大量经销商、4S 店紧密合作,构建起庞大销售网络。在 2009 - 2017 年,美企以超 90% 的市场占有率,让中国本土品牌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其产品动辄 2 万元以上的高价,更是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二、国货萌芽:困境中摸索前行的本土企业
面对美企的强势垄断,中国本土企业并未一蹶不振。早期的 “厂系” 公司成为国货崛起的先锋力量,以保镖(BOP)为代表的这类企业,扎根于制造业。浙江世窗光学薄膜制造有限公司从 2011 年毅然投身车衣产业布局,经历数年默默耕耘,2014 年初步建成产线,承接代工订单积累经验,直至 2017 年推出自主品牌保镖。然而,起步阶段困难重重,一方面需从大量进口关键原材料,受限于人;另一方面,重生产轻渠道的模式弊端渐显,市场上涌现大量借其生产线贴牌售卖的 “三无品牌”,使得本土车膜品牌初期形象蒙尘,被贴上 “低端”“劣质” 标签。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膜产业在技术供应链上艰难蜕变。2019 年之前,只能依赖进口基材,自主完成涂层和胶层涂覆已是不易;但此后,国内流延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基材国产化带来曙光,到 2021 年前后,国产 TPU 粒子制造工艺成熟,逐步挣脱国外供应链的束缚。
三、“网系” 登场:电商赋能下的弯道超车
2019 年成为中国汽车膜市场的关键转折点,“网系” 品牌异军突起,为国货逆袭注入强大动力。膜小二精准洞察电商机遇,以 “电商 + 低价” 策略切入车衣市场。在京东等电商平台大量铺设中低端产品线,用亲民价格吸引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借助网络传播的爆发力迅速积累用户,而后逐步优化产品,提升品质定位。
易车旗下的 “鲨壳” 更是凭借深厚互联网基因,背靠腾讯强大平台,整合汽车行业资源。秉持 “国际品质、国产价格” 理念,与加盟店建立深度合作,不仅运用大数据为门店精准引流,还签约奥运冠军孙杨担任品牌大使,大幅提升品牌辨识度与美誉度,全力打造 “百城千店” 服务网络,开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篇章。更是在2024年推出了旗下新品牌膜恋,将优质聚己内酯脂肪族TPU基材的车衣价位打到了3000元以内。
四、国货崛起:重塑市场格局的辉煌当下
如今,中国汽车膜市场已然旧貌换新颜。国货凭借价格与品质的双优势,向美企发起猛烈冲击。鲨壳 “乘风” 款车衣在电商平台售价降至 5000 元左右,保镖、家小二等品牌紧跟其后,成功将价格拉至美货的 60% 以下,迫使威固、龙膜、XPEL 等昔日霸主纷纷降价应对。XPEL 三八妇女节促销活动中,主打产品售价大幅跳水,生产模式也悄然转变为 “USA 监制,CHINA 制造”。
在这场激烈变革中,消费者无疑是最大受益者,曾经遥不可及的汽车膜成为更多车主的选择。尽管市场上仍有部分低价劣质产品扰乱视听,但头部品牌积极作为,易车与巴斯夫携手搭建正品溯源体系,守护消费者权益,让国货崛起之路愈发坚实。
五、展望未来:国货领航全球汽车膜新征程
展望前路,中国汽车膜产业前景一片光明。随着 “厂系” 与 “网系” 品牌持续深耕,有望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将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智能调光膜、纳米陶瓷膜等前沿产品有望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个性化的需求。
在国家政策鼓励创新、扩大内需的东风下,中国汽车膜品牌有望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诞生如美国开市客、日本优衣库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民品牌,让世界见证中国汽车膜产业的崛起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