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美国那边传来好消息,始终等不到中国电话的特朗普做出重大妥协。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深夜悄然发布公告,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半导体等127项电子产品豁免"对等关税"。
同时特朗普还在不断放话,等中国的电话,认为双方能达成协议。但中国的态度却非常冷淡,要求美国取消错误的“对等关税”。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反复性在此次关税调整中显露无遗。这次妥协看似是对中国的让步,实际上是对美国科技产业哀鸿遍野的紧急止血,更是特朗普政府单边主义政策遭遇现实铁壁的微妙转折。
政策松动的三重压力
此次豁免清单精准锁定中国对美出口前两大品类——智能手机和电脑。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为4390亿美元,其中大概有1000亿美元的产品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占总额的23%左右。
还没开始谈判,特朗普就先砍掉自己的筹码,表面上看是对中国让步实则暗藏美国三重困境。
首先通胀压力并未缓解。美国3月CPI同比下降0.1%,为2020年5月以来首次负增长,但核心商品价格仍高企。如果维持关税,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关税,很大概率会导致美国的通胀重新抬头。拜登政府大部分时间在对抗通胀,但迟到任期结束仍未取得明显进展,这也是民主党输掉大选的重要原因之一,特朗普绝不想步他的后尘。
其次产业界施加压力。由英特尔、高通等半导体企业对中国的依存度很高,而且消费市场也主要在中国,关税政策使他们遭受双重打击。受冲击最严重的是苹果,因为主要在中国制造,关税消息一出,苹果股价一夜蒸发3000多亿美元。库克早就说了,苹果离不开中国,不是因为廉价劳动力,而是中国的模具技术别国无法取代。美媒称,周末美国产业界频繁联系白宫,要求对政策进行调整。
最后中期选举压力。摩根大通测算,若维持现有关税,2025年美国GDP将萎缩0.3%。经济低迷意味着,许多工厂将缩减开支,进行裁员,大量人工将会失业。他们必然会把怨气撒到特朗普身上,影响接下来的中期选举。
主动让步还是缓兵之计?
正如前文所言,特朗普进行妥协,更多是国内原因,是缓兵之计。果然,不久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明确表示,豁免只是过渡措施,针对半导体的专项关税将在“一两个月内”推出。
此前美国还推出过分而治之的策略。在中国宣布进行反击后,特朗普意识到不是中国的对手,连忙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对等关税。并希望他们在90天内与美国达成协议,接下来好一致对付中国。
但这只是给自己喘了口气,以关税为筹码的外交手段正遭遇反噬。主要经济体已经在寻找退路,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
欧盟在4月9日通过对美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的反制措施,涉及商品价值达210亿欧元。中欧宣布启动电动汽车“最低进口价格”机制谈判,试图以市场化方案替代欧盟此前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35.3%反补贴税 。跨大西洋的经贸联动,正瓦解美国构建的关税同盟。
所以,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毫不留情面地进行批评:“美国现任政府对全球加征关税,将动摇美国家信誉,导致‘美国优先’变成‘美国独行’。”
同样,对于美国的缓兵之计,中国也进行了反制。半导体行业协会紧急出台“原产地认定新规”,要求以晶圆流片地作为申报依据,直接冲击英特尔等企业的全球供应链 。
中方的战略定力
面对美方释放的"橄榄枝",中方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冷静,根本不愿搭理。商务部强硬表态要求美国"彻底取消错误做法",因为中国不接受任何威胁手段,美国试图以此逼中国妥协,中国根本不会进行谈判。这背后是三大底气支撑:
我国对美国出口占全部出口份额的比例已经不断下降,从2018年的19.2%下降到2024年的14.7%,对美出口下降并不对对我国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而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可以逐步替代出口美国减少的份额。
相反,美国对中国的依存度却非常高。不仅需要进口中国的廉价产品稳住通胀,许多电子产品也在国内生产,一些中间产品也需要从中国进口,若干品类依存度超过50%,短时间内难以在国际上找到替代品。
此外,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出台,我国经济正处于筑底回升阶段,韧性非常强。近些年,我国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多点突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被美国卡脖子的困境。这使得我国在反击美国时更有底气和信心。
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广场协议》遏制日本半导体崛起。但如今中国市场规模和经济韧性远超当年的日本 ,当前中国持有近8000亿美元美债,若大规模抛售可能动摇美元霸权,这种金融威慑力是日本未曾具备的战略筹码 。
尾声
当前局势恰似暴风雨前的平静,接下来还会有暴风雨。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真正的转折点将出现在6月——美国科技企业二季度财报披露期与美联储议息会议重叠,届时资本市场的审判可能迫使政策回调。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总有先妥协者。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全球贸易额缩水66%。
教训犹在眼前,而今中美作为全球经济双引擎,任何"脱钩"企图都将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