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获悉,秘鲁著名作家、诗人,“拉美文学爆炸”代表人物、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于当地时间4月13日在秘鲁利马逝世,享年89岁。



略萨的儿子阿尔瓦罗·巴尔加斯·略萨在社交媒体X上宣布了这个消息。他表示,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家人环绕中平静地离世。父亲度过了漫长的、跌宕起伏而又充实的一生,他留下的累累著述将比他活得更长久。

根据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遗愿,将不举行公开的悼念活动。


秘鲁著名作家、诗人,“拉美文学爆炸”代表人物、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略萨出生于秘鲁阿雷基帕,幼年因父母离异随母亲迁居玻利维亚,10岁时返回秘鲁。少年时期,他被送入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就读,这段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城市与狗》的重要素材。1953年,他进入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攻读文学与法律,并供职于两家报社。后赴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略萨的文学生涯始于1960年代,首部长篇小说《城市与狗》(1963)以半自传体形式揭露军事学校的暴力与腐败,引起巨大反响,甚至遭到秘鲁军方的公开焚毁。此后,他陆续发表《绿房子》(1966)、《酒吧长谈》(1969)等作品,确立了自己在拉美文坛的地位。



他的小说风格独特,常采用多线叙事、时空交错的手法,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如《世界末日之战》(1981)以巴西卡努杜斯农民起义为背景,探讨理想主义与现实的冲突;《公羊的节日》(2000)则影射多米尼加独裁者特鲁希略的暴政,展现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略萨与胡里奥·科塔萨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卡洛斯·富恩特斯并称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四大主将。2010年,略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犀利刻画。”此外,他还获得塞万提斯奖(1994)、阿斯图里亚斯亲王文学奖等众多国际大奖。他的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学。



上世纪70年代末,略萨的文学创作开始受到相关领域中国专家学者的关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略萨的作品逐渐译介入汉语世界。略萨是在中国出版较早,也深受读者喜爱的拉美作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时代文艺出版社就已推出由赵德明、孙家孟等翻译的九卷本“略萨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自2022年起全新推出“巴尔加斯·略萨作品”精装版,包括《酒吧长谈》《公羊的节日》《城市与狗》《艰辛时刻》《绿房子》《胡利娅姨妈和作家》《水中鱼:略萨回忆录》《给青年小说家的信》《略萨谈博尔赫斯》等小说、戏剧、评论经典作品。

略萨一生曾两次到访中国。第一次是1994年7月,巴尔加斯·略萨如愿携家人访华,就作品译介问题与学者、翻译家赵德明、尹承东等面谈。第二次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2011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塞万提斯学院等机构的邀请,略萨再次进行了为期一周左右的中国行。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别作了题为《一个作家的证词》的演讲,同中国作家叶兆言、孙甘露、张抗抗、莫言、刘震云、阎连科、徐小斌、李洱等进行对话交流,并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的殊荣。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