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7岁男童被恶犬撕咬致残!5万赔偿背后的法律与治理考题
来源极目新闻↑
据极目新闻4月14日,上午08:10报道:
2024年3月,贵州毕节发生一起揪心事件:7岁男孩小宇(化名)放学途中遭三只未栓绳大型犬攻击,经司法鉴定构成三级伤残。经过一年治L,家庭背负20万债务,而狗主人仅赔偿5万元。这场悲剧不仅重创一个家庭,更暴露出养犬管理中的深层问题。
我在洛阳的真实经历:一根牵引绳,能避免多少悲剧?
我家住洛阳老城区某小区,一楼王老太太养了一只浅棕色泰迪犬“毛毛”。每天早晚遛狗时,她总笑着说:“我家毛毛最乖了,从来不咬人,拴绳太委屈它了。”直到上个月,我5岁半的儿子在楼下玩滑板车,毛毛突然追着车轮狂吠,儿子吓得摔在地上,膝盖蹭掉好大一块皮。从那以后,我每次带孩子出门都得攥紧防狗棍——即便如此,上周孩子独自取快递时,仍被挣脱的毛毛追着跑了半栋楼,边跑边喊“妈妈救我”,嗓子都哭哑了。
直到前天清晨,王老太太哭着敲我家门:“姑娘,快帮我看看!毛毛把晨练的张大爷脚踝给咬了!”我们赶到现场时,张大爷正举着手机输入110。民警到达后,依据《洛阳市养犬管理条例》第15条“携犬出户未束犬链”,当场暂扣了毛毛。王老太太蹲在地上抹眼泪:“早知道每天拴绳,咋会闹到这一步……”
这个发生在身边的教训让我深刻意识到: 所谓“我家狗不咬人”的侥幸,本质是拿他人安全赌概率。
一、法律责任的三重追问:从洛阳案例看养犬管理漏洞
1. 5万赔偿为何难抵20万治L费?
根据《民法典》第1246条: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饲主需承担医L费、误工费及经损失赔偿。
以洛阳为例,洛阳市城市管理局2024年发布的《养犬管理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犬伤门诊接诊1.2万例,其中30%因未栓绳引发,但最终进入司法程序的索赔案不足10%——多数受害者因“饲主无赔偿能力”选择私了。如小宇案中,狗主人名下无房产、车辆,法院判决后仍难以执行。
2. 刑事追责为何不多见?
现行国内法律对犬伤人多以民事赔偿处理,仅在涉事犬为烈性犬或造成重伤/死亡时可能追究刑责。
但实践中,此类案例却不多见:
2015年河北隆化曾发生猎犬挤出门缝咬伤路人致死案,狗主人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获刑,成为少数被追责的典型。
3. 流浪犬管理为何成监管盲区?
据《2023年全国犬类管理白 皮书》,60%的犬伤人事件因未栓绳引发,而流浪犬肇事问题更凸显管理漏洞。上海闵行区曾判决长期投喂流浪猫致路人伤残案,投喂者需承担20%赔偿责任。但在小宇案中,涉事犬只是否为流浪犬、是否存在长期投喂者等关键信息没有明确说明。
二、实用避险与维Q指南:普通人如何应对犬只追逐?
1. 紧急避险四步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 靠墙静立:背靠墙壁或角落,避免与犬只眼神对视,双手护颈护住要害(我曾用这招吓退追来的泰迪)
- 静止防御:保持身体僵硬,切勿奔跑或挥手,减少犬只攻击冲动;宠物训练师建议,避免尖叫或逃跑
- 工具威慑:就近寻找棍棒、雨伞等物品,横向挥舞制造威慑但不主动攻击;
- 大声呼救:立即拨打110或向周边人群求助,清晰描述犬只特征与位置。
2. 法律维Q三要点(保留证据是关键)
- 现场取证:拍摄犬只外观、伤人现场,与记录目击者加好友;
- 医L留存:保存诊断证明、治L清单、受伤照片等完整记录;
- 法律途径:通过法院申请先予执行,要求饲主提前垫医L费,避免因执行难延误治L。
3. 文明养犬五必须(饲主必看)
- 持证登记:按各地规定办理犬证(如咸宁需凭双证登记);
- 强制约束:携带犬只外出须佩戴嘴套(大型犬必备),使用不超过2米牵引绳;
- 主动避让:遇老人、儿童及孕妇时,主动拉紧牵引绳并侧身等候;
- 即时清理:随身携带拾便工具,及时清理犬只排泄物;
- 健康管理:定期为犬只接种Y苗,办电子芯片。
三、如何破解“恶犬伤人”?
小宇的遭遇与我身边的泰迪犬事件并非个例,2024年江西、河南等省份均发生多起犬只伤人致残事件。若要解决这一公共安全隐患,需从三个方面入手:
1. 法律方面
建议将《动物防疫法》第30条“携带犬只出户应系犬绳”纳入地方立法,对第一次违规者罚200,多次违规者罚1000并暂扣犬只。
2.技术落实到位
借鉴深圳试点的“犬只芯片”系统,将犬只品种、免Y记录、饲主信息等录入电子档案,扫描芯片即可快速溯源。同时建立“养犬信用黑名单”,对三次以上违规者实施5年内禁养处罚,让饲主履行管理义务。
3. 公众意识要“觉醒”
学校应将“犬只避险”纳入安全教育课程,社区定期组织“文明养犬训练营”,分享“拴绳是对他人负责”的理念。每位市民都应明白:我邻居老太太的懊悔,本可以通过一根小小的牵引绳避免——每一次规范养犬,都是对他人生命权的尊重。
四、结束语
晴姐姐浅谈:
在洛阳生活的这几年,我见过太多“不咬人”的狗吓到老人孩子,也见过太多“没关系”的饲主在悲剧发生后追悔莫及。
小宇的遭遇和王老太太的教训都在提醒我们:文明养犬没有“小事”,每一次拴紧牵引绳,都是在为公共安全系上“保险扣”。
你见过哪些暖心的文明养犬行为?遇到未栓绳犬只,你有哪些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学会如何避险。
(以上内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