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中国车市,价格战硝烟弥漫,新能源与燃油车的角力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场 “内卷” 盛宴中,老牌合资车企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新能源车型的政策红利持续挤压市场份额的同时,消费者对燃油车残值率的担忧愈发加剧。
当行业陷入 “以价换量” 的泥潭时,上汽大众却以 “燃油 SUV 家族整车终身质保” 的承诺,撕开了一条关于价值竞争的新赛道。4 月 1 日,上汽大众宣布旗下所有燃油 SUV 均可限时(截至 4 月底)获得整车终身质保,覆盖从 7.99 万的途岳(参数丨图片)新锐到 32 万的途昂 Pro 全系产品。正如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强所言:“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服务升级,而是对行业竞争规则的重新定义。”
从时间线来看,这一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3 月 10 日途昂 Pro 上市时,上汽大众首次试水整车终身质保,政策推出后途昂家族 3 月订单突破 6500 辆,其中 70% 用户选择顶配车型,进口零件甚至需要空运补货,市场的强烈反响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个人来看,上汽大众的终身质保政策具有鲜明的战略逻辑。首先,政策选择以 SUV 家族为突破口,精准命中市场痛点。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 SUV 持续增强,全年零售占比达到49.4%,且用户对车辆耐久性和售后服务的关注度显著高于轿车。傅强坦言:“SUV 车型最能体现我们的质量底气。” 以途昂 Pro 为例,其搭载的第五代 EA888 发动机历经 600 台样机、25000 小时台架试验,覆盖极寒、极热、高海拔等极端工况,生产线上关键参数的 CPK 值(过程能力指数)始终保持 1.67,这意味着生产误差可以被控制在百万分之三点四的级别。
该政策的另一大亮点是 “全价格带覆盖”,从入门级的途岳新锐到旗舰车型途昂 Pro,用户只需满足首任车主、非营运车辆、4S 店保养三个条件,即可享受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的终身质保。这种 “服务平权” 策略打破了传统质保政策的阶层分化,让 8 万元级车型也能享受与 30 万元级产品同等的售后保障。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推出后途昂 Pro 顶配车型订单占比达 70%,用户对高价值车型的偏好显著提升,这表明终身质保不仅是促销手段,更是重塑用户购车决策逻辑的关键变量。
作为首家推出大范围终身整车质保的合资车企,上汽大众面临的最大质疑是 “政策是否存在套路”。对此,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明确回应:“我们要求首任车主、非营运车辆且在 4S 店保养,不是为了设限,而是要确保服务质量。”
具体来看,该政策的三个核心条件均有明确的质量管控逻辑。首先是首任车主限制,这避免车辆在多次转手后出现责任界定不清的问题,确保质保服务的连续性。其次非营运车辆要求,营运车辆的高强度使用会显著增加故障概率,排除这类车辆可避免系统性风险。再者是4S 店保养规定,原厂配件和标准化服务是质量追溯的基础,排除第三方维修可能导致的零部件兼容性问题,亦能降低故障概率。
政策的深层价值在于倒逼体系升级,通过终身质保,上汽大众推动供应商提升零部件耐用性,制造端强化工艺一致性,开发团队覆盖更多极端使用场景,质量部门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这种 “自我加压” 的逻辑,暗合 “以用户需求倒逼技术进步” 的行业规律。
与此同时,个人看来终身质保只是上汽大众战略布局的冰山一角,其更深层的谋划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品牌价值重塑,通过终身质保,上汽大众将 “高质量” 的传统标签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权益。这种 “长期主义” 的服务承诺,与新能源车企的短期政策红利形成鲜明对比。
其二用户生态构建,政策推出后,上汽大众将获取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其售后服务收入占比势必会得到一定提升。并且在此过程中,上汽大众可通过数字化服务升级,让品牌与用户的连接从 “交易” 转向 “陪伴”。
其三是行业规则改写,在上汽大众之前,很多国产自主品牌,比如红旗、捷途和蔚来等,其实已经尝试推出过整车终身质保,例如红旗对部分中高端产品提供首任车主终身免费保修(含整车)。而在合资企业中,却没有哪家车企敢于对旗下多款产品承诺整车终身质保。作为带头大哥,上汽大众这次吃螃蟹,显得极具行业示范意义。在上汽大众的推动下,这场由服务引发的 价值战,正在替代单纯的价格内卷。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对于消费者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在价格战此起彼伏的当下,上汽大众的终身质保政策犹如一记重锤,砸向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坚冰。这不仅是一次服务升级,更是对汽车消费本质的回归 。短期来看,该政策的市场效应已初步显现,途昂家族 3 月订单 6500 辆,销量数据达到近几个月新高。长期而言,这场 “价值战” 的胜负将取决于三个关键变量,即质量体系的持续迭代能力、售后服务的成本控制水平、用户生态的黏性构建。正如陶海龙所言:“终身质保不是终点,而是我们重新定义合资品牌价值的起点。” 在电动化浪潮中,上汽大众的壮志雄心,或许正在书写燃油车的最后一章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