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创新建设模式。推行“大型央国企+地方国企”规模化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引入内蒙古金土资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等央国企参与工程施工和后期管护27.2万亩,中标企业通过在工程所在地注册成立分公司将税收留在当地。同时,发挥央国企担当,从利润中预留管护资金,建立“建设管护一体化”长效机制,确保工程“建得好、用得上、长受益”。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优先聘用当地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2025年计划聘用2.1万人次参与工程建设,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3亿元,可带动人均增收6000余元。
二是创新技术集成。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与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深度融合,2024年集成推广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等技术65万亩,配套北斗导航播种、无人机植保等智能装备,项目区实现玉米亩均增产200斤。2025年,计划在上一年度基础上推广增加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面积35万亩,使总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三是创新社会化服务。立足耕、种、管、收等环节,采取“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建立土地托管、服务全程机制,实现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防控、统一收获,村集体、合作社、农牧户按照5:3:2比例对增产部分二次分红。计划年内打造社会化服务典型45个,可带动120万亩土地实施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来源 │科左后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