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报道,菲律宾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月该国失业率为3.8%,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月菲律宾失业人数为194万人,高于去年同期的180万人,但较1月减少22万人。此外,2月菲律宾就业不足率降至10.1%,低于去年同期的12.4%及上月的13.3%,显示就业质量有所改善。就业不足意味着就业者正在寻求更多工作时间或更好的工作机会。
官方把责任推给“季节性调整”,可明眼人都知道问题不简单:占就业61%的服务业全是临时工,农业靠天吃饭,工业连条像样的铁路都建不起来。 更扎心的是,18-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14.8%,每10个失业者就有4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除此之外,在苏比克湾的荒地上,生锈的钢轨成了中菲关系破裂的纪念碑。 这个本该连接港口与机场的黄金线路,因中方撤离瞬间停摆。
马科斯(资料图)
从地图上看会发现,在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中,菲律宾离我国的距离明显要近得多,按道理来说,邻邦之间就更应该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可菲律宾却并不是这么做的,他们觊觎我国南海上的岛礁,以各种歪曲事实的方式抹黑我国的形象,而且还联合美国来对我们进行战略上的围堵。杜特尔特时期中菲关系还算有所缓和,我国也是在杜特尔特执政的2021年选择参与苏比克 - 克拉克铁路项目的。
苏比克-克拉克铁路,算是吕宋岛的“动脉”,一头连着港口,一头连着机场,是真正的战略工程。可偏偏,马科斯上台后风向一变,对中企一会儿加价,一会儿卡审批,甚至直接喊停合同。中方一看,你这不是当我冤大头吗?干脆撤了。项目就这么黄了。中国一撤资,菲律宾指望美国日本来接盘。结果呢,美国嘴上答应得挺快,实际啥也没拿出来,除了几艘军舰和一堆“高性能”无人艇。
马科斯(资料图)
菲律宾军事基地改造和发展局局长、前国防部长德尔芬・洛伦扎纳表示,菲律宾方面积极与日本与美国公司以及政府融资机构展开接触、谈判。但美日两国虽然在外交场合对菲律宾做出了诸多承诺,信誓旦旦地表示会对菲律宾进行投资,在菲律宾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可当真正涉及到具体项目时,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在美日两国的观望和拖延下,菲律宾的苏比克 - 克拉克铁路项目陷入了僵局。
马科斯(资料图)
马科斯的“救世主”美国会来帮它吗?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它在外交场合一再表态要支持菲律宾,但真到了掏钱的时候,美国却开始搪塞。原因很简单,美国自己也不富裕。国内经济压力大,国债又高得吓人,政府资金本来就紧张。而且修铁路这种事,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对讲究短期收益的美国资本来说没啥吸引力。
走到今天,菲律宾位于失业率飙升、项目搁浅和地缘博弈的三角地带。面对复杂的国内问题与外部压力,马科斯政府究竟能否找到平衡点?这些问题最终指向一个关键作为东南亚经济体之一,菲律宾是否可能自主选择其发展道路?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够抵御地缘政治洪流,留下一条经济与政治理智交织的可能性?或许,这个答案只能留待未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