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张颤抖着手,翻开儿子小张的抽屉。三天前,他32岁的儿子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封简短的遗书:"对不起,我真的太累了。"

这十年来,小张大学毕业后一直没能找到稳定的工作,住在父母家中。

外人看来,他是个典型的"啃老族",但老张和老伴一直心疼儿子,从不抱怨。

"要不要等你妈回来再整理?"老张对空荡荡的房间说,仿佛儿子还在床上玩手机一样。

他机械地打开抽屉,开始整理儿子的遗物。

几件换洗的衣服、一些药盒、几本书...然后,他看到了一个黑色的笔记本和一个深蓝色的存折本。

翻开存折,当他看到上面的余额数字时,他的双腿一软,跌坐在地上。

01

天快黑了,张建国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小区保安室往家走。

肩膀酸痛不已,脖子也落下了老毛病,一整天站岗下来,腿脚肿胀得厉害。

他特意绕到小区边上的药店,买了两贴膏药。

"老张,又来买膏药啊?"药店老板娘热情地招呼道。

"是啊,李大姐,这把老骨头不中用了,"张建国苦笑着掏出皱巴巴的十元钱.

"站一天岗,腰都直不起来了。"

"谁说不是呢,咱们这岁数,该享福了,还得给儿女操心。"老板娘一边找零一边感叹。

提起儿女,张建国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十年前,他还是本地小有名气的个体户,经营着一家日用百货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每逢过年过节,四邻八舍都要来他店里采购,生意红火得很。

可随着大型超市的崛起,他的小店渐渐没了生意,最终不得不关门。

如今,58岁的他在小区当保安,每月两千八的工资勉强贴补家用。

"你儿子最近找到工作了吗?"老板娘随口问道。

张建国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别提了!整天在家对着电脑,也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

老板娘识趣地不再多问,笑着岔开了话题:"这膏药挺管用的,我给你拿的是特效的。"

拖着沉重的步伐爬上四楼,张建国停在门口喘了好一会儿气,才掏出钥匙开门。

一进屋,熟悉的一幕再次呈现在眼前。

他32岁的儿子张明又戴着耳机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击着。



茶几上放着一袋面包的包装袋和一个喝了一半的酸奶盒,显然这就是他的午饭。

见父亲回来,张明摘下耳机,声音低沉地问道:"爸,回来了?吃饭了吗?"

张建国没有回应,只是重重地把钥匙扔在茶几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他直奔冰箱,拿出一瓶啤酒,拧开盖子,仰头灌了一大口。

"我说你小子,三十多岁的人了,整天就知道对着电脑,"他终于开口,语气中满是不满。

"大中午的连饭都不好好吃,就对付一袋面包,这像什么话?"

张明的肩膀微微耸起,但他没有回头,只是轻声辩解:"我在赶一个工作进度,没时间做饭。"

"工作?"张建国嗤笑一声。

"你那叫工作?没有单位,没有同事,整天对着电脑敲敲打打,小时候老师没教过你坐姿吗?你看看你,都驼背了!"

张明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挺了挺腰。

张建国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扯开衬衫最上面的纽扣,长叹一口气.

"你看看咱们楼下王大妈的儿子小刚,比你小两岁,都已经在银行当经理了,前天刚买了辆新车,二十多万呢!人家大学一毕业就找了好工作,这一干就是八年,年年升职,年年加薪。

再看看你,大学毕业十年,还窝在家里啃老!我昨天在楼下都不好意思跟王大妈打招呼。"

厨房里传来李秀兰的声音:"老张,饭马上就好,你先去洗洗手。小明,你也过来吃饭。"



张明点点头,关掉电脑,拿起茶几上的垃圾去厨房倒掉。

饭桌上,李秀兰端上了一盘红烧排骨,香气四溢。

"今天怎么做这么好的菜?"张建国问。

"不是你昨天说想吃排骨吗?我特意去市场买的新鲜猪排,"李秀兰笑着回答。

"多吃点,补补身子。"

"对了,今天在门口又遇到王大妈了,"张建国继续他的唠叨。

"她儿子又升职了,年薪都二十五万了。她问起你,问你现在在哪儿上班,我都不好意思说实话,只能撒谎说你在什么互联网公司上班呢。"

张明的筷子顿了一下,但没有说话。

"你说你好歹也是个大学生,找个正经工作有那么难吗?"张建国放下筷子,声音提高了几分。

"整天在家里啃老,像什么话!我都快六十的人了,还得出去给人看大门,你倒好,躲在空调房里舒舒服服的!"

"老张,别说了,"李秀兰打圆场,"每个人情况不同,小明有自己的发展方向。"

"什么发展方向?"张建国更来气了,"整天对着电脑,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这叫什么发展方向?不就是懒吗?不就是不想吃苦吗?"

张明突然站起身:"我吃好了。"说完,他快步走回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晚饭后,李秀兰轻轻敲开儿子的房门。张明正戴着耳机,专注地盯着屏幕,上面是一连串复杂的代码。

"小明,"李秀兰轻声喊道。

张明回过神来,连忙摘下耳机:"妈,有事吗?"

李秀兰走进来,在床边坐下:"你爸不是故意的,他就是着急你的未来。"

张明扯了扯嘴角,挤出一丝苦笑:"我知道。"

"你最近...找工作的事情有进展吗?"李秀兰小心翼翼地问。

张明犹豫了一下,像是想说什么,最终只是点点头:"嗯,在找。"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就先找个一般的也行,"李秀兰拍拍儿子的肩膀,"先工作起来,有经验了再换更好的。妈相信你能行的。"

"妈,其实我......"张明欲言又止,眼神闪烁,最后改口道,"我会努力的。"

李秀兰笑了笑,刚要起身,突然轻咳几声,捂住胸口,脸色变得有些苍白。

"妈,你没事吧?"张明关切地问,连忙扶住母亲。

"没事没事,就是有点胸闷,"李秀兰勉强笑笑,"可能是天气变化,休息一下就好了。"

02

第二天下午,张建国正在小区大门口站岗,手机突然响了。是医院打来的。



"喂,请问是张秀兰的家属吗?"电话那头是个陌生的女声。

"是的,我是她丈夫,"张建国有些紧张,"出什么事了?"

"张女士今天上午来做例行体检,结果显示有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张建国的心一沉:"什么异常?严重吗?"

"初步怀疑是乳腺方面的问题,需要做更详细的检查才能确定。"

"要多少钱?"张建国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初步估计至少需要三千元左右。"医生回答。

张建国沉默片刻:"能不能先缓一缓?下个月发了工资再去。"

"最好不要拖延,早发现早治疗对病情恢复有很大帮助。"医生严肃地说。

"我知道,但是......"张建国有些为难,"这个月刚给房子做了些修缮,手头有点紧张。"

挂断电话,张建国愁眉不展。

这个月家里暖气管道漏水,修理费就花了不少,再加上平时的生活开销,手头确实拮据。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工资卡,余额只有不到两千元。

他抬头望向自家所在的那栋楼,四楼的窗户里,隐约能看到儿子的身影,还是那个姿势,坐在电脑前。

"唉,这孩子......"张建国摇摇头,没有再多想。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张明起床后发现母亲不在家,父亲已经去上班了。

餐桌上留了张纸条:"小明,妈出去一趟,中午饭在冰箱里,热一下就能吃。"

他打开冰箱,看到母亲准备好的饭菜,心里一暖。

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母亲去了哪里。

上周,他就注意到母亲的脸色越来越差,经常捂着胸口,还偷偷吃药。

出于担心,他趁母亲不在家,翻看了她床头柜里的药盒,是治疗乳腺疾病的药物,还有一张写满密密麻麻数字的纸条,上面记录着各种检查费用和药费。

他心里一惊,立刻上网查询这种药的用途,越看越担心。

中午时分,母亲还没回来。

张明越来越担心,决定出去找找。他估计母亲可能去了医院,于是直奔社区医院。

果然,在医院门口,他远远地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她正从药房出来,手里拿着几袋药。

张明没有上前,而是悄悄跟在后面。

他看到母亲在一家银行前停下,似乎在查询余额,然后面露愁容地摇摇头,继续往家走。

晚上,张明敲开母亲的房门。

"妈,你今天去医院了?"他直截了当地问。

李秀兰愣了一下,随即镇定下来:"是啊,去复查了一下。"

"你是不是病了?"张明追问,"我看到你的药了。"

李秀兰强撑着笑了笑:"没什么大事,就是年纪大了,身体有些小毛病。"

"那是治疗乳腺癌的药,"张明的声音有些颤抖,"你到底怎么了?"

李秀兰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平静下来:"医生说只是早期症状,定期检查就行,不需要太担心。"

"需要多少钱治疗?"张明继续问。

"不多,医保能报销大部分。"李秀兰避重就轻地回答。

"妈,你别骗我了,"张明握住母亲的手,"我都查过了,这种病需要及时治疗,耽误不得。"

李秀兰叹了口气,眼圈有些发红:"我不想让你们担心,尤其是你爸爸,他现在工作那么辛苦,又操心你的事情,我不想再给他增添负担。"

"那你一个人扛着就行了吗?"张明有些生气,"你要是倒下了,我和爸怎么办?"

李秀兰低下头,不说话了。

"到底需要多少钱?"张明再次追问。

"医生说......至少需要八万元,"李秀兰终于说出了实情,"需要手术,然后是放化疗。"

"八万元......"张明默默计算着,"爸爸那边有多少存款?"

"不到一万,"李秀兰摇摇头,"前段时间修暖气管道花了不少钱。"

张明沉默片刻,下定决心:"妈,我来想办法。"

"你?"李秀兰诧异地看着儿子,"你哪来的钱?"

"我......我有一些积蓄,"张明含糊地说,"你先别告诉爸爸,我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天,张明暗中转了两万元到母亲的账户,附言写着"医保报销"。

03

晚上,李秀兰收到短信通知,惊讶地看着手机:"怎么回事?医保怎么一下子报销了这么多钱?"

张明装作不知情:"可能是新政策吧,挺好的。"

李秀兰将信将疑,但眼下有钱治病是好事,她也没有多想,只是在心中感谢这意外的幸运。

周末,张建国参加了一场老同学聚会。

这是他们高中毕业三十五周年的聚会,来了不少当年的同学。

大家都已两鬓斑白,但见面后还是兴奋地互相寒暄,回忆往事。

"老张,听说你儿子在家待业?"一个老同学端着酒杯问道。

张建国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他......他在找工作。"

"我记得他大学毕业都好几年了吧?"另一个同学接话,"现在找工作是有点难,但总能找到的吧。"

"老李家的儿子在银行当经理,老王家的闺女在外企,老赵家的小子自己开了公司,咱们这代人真是不容易,把孩子养这么大,不就盼着他们有出息吗?"

张建国强笑着应和,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

是啊,同学聚会就是攀比大会,孩子是最好的谈资。

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有出息,就他家的儿子......

几杯酒下肚,张建国心里的苦闷越发明显。

他提前离开了聚会,一路上越想越气。

回到家,他发现儿子还是老样子,坐在电脑前。

酒精上涌,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你看看人家的儿子!"他指着张明。

"一个比一个有出息!王大军的儿子都买第二套房了,李铁柱的儿子公司都上市了!就你,在家啃老啃了十年!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老张,你喝多了,"李秀兰闻声从厨房出来,"别说了。"

"我说怎么了?"张建国甩开妻子的手,继续咆哮。

"咱们老张家祖祖辈辈都是勤劳本分的,没出过吃闲饭的!就他,整天窝在家里,三十多岁的人了,连个女朋友都没有!谁愿意嫁给一个啃老的废物?"

"爸!"张明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发抖,"我不是故意的,我......"

"你什么你?"张建国打断儿子,"有本事你现在就去找个工作!去证明你不是废物!"

说完,他摇晃着走进卧室,重重地摔上了门。

张明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地掐进掌心。

这一晚,张明久久无法入睡。他打开窗户透气,听到楼下几个邻居正在聊天。

"张建国家儿子真是不像话,这么大人了还在家吃白饭。"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王大妈的声音。

"可不是嘛,人家刘大妈的孙子上幼儿园了,张建国连个儿媳妇都没见着。"另一个声音接话。

"等张建国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他们?那个啃老的儿子吗?我看悬。"

"唉,张建国也是命苦,养了个这样的儿子。"

张明轻轻关上窗户,泪水无声滑落。

一个月后的一个下午,李秀兰正在厨房准备晚饭,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胸痛,眼前一黑,手中的菜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她想喊儿子的名字,却发不出声音,整个人摇晃着倒在了地上。

张明听到厨房传来异响,连忙跑过去查看。

看到母亲倒在地上,脸色惨白,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妈!妈!你怎么了?"他慌忙蹲下,轻拍母亲的脸颊。

李秀兰微微睁开眼,虚弱地说:"没事,可能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就好......"

"别说话,我马上叫救护车!"张明掏出手机拨打120,同时给父亲打电话。

"爸,妈晕倒了,我已经叫了救护车,你快回来!"

救护车很快到达,医护人员初步检查后,迅速将李秀兰送往医院。

张明一路陪同,内心充满了自责,他早该坚持让母亲去做全面检查的。

张建国从小区赶到医院时,李秀兰已经被送进了急诊室。

他气喘吁吁地问儿子:"你妈怎么了?好好的怎么会晕倒?"

"不知道,她最近一直说胸口疼,"张明没有提及自己已经知道母亲患病的事,"医生在里面检查呢。"

04

两个小时后,医生走出急诊室,表情严肃:"病人情况不太好,乳腺癌中晚期,已经有转移迹象。需要立即手术,然后进行放化疗。"

"什么?癌症?"张建国如遭雷击,身体晃了一下,险些摔倒。

"怎么可能?她一直好好的啊!"

医生叹了口气:"这种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明显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据我们检查,她应该有段时间了,你们之前没发现吗?"

张建国呆立原地,回想着妻子近来经常捂着胸口,脸色苍白的样子,懊悔不已。

"我......我以为只是普通不舒服......"

"病情需要立即处理,"医生继续说。



"初步估计,手术加上后续治疗,总费用在八万元左右,可能还会更多。"

"八万?"张建国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这...这么多钱,我上哪儿弄去?"

"爸,先别想这个,"张明拉着父亲的手,"妈妈的命要紧。"

回家的路上,张建国一言不发,眼神呆滞。

进门后,他直接走到卧室,从床底拖出一个铁盒子,打开后数了数里面的钱,只有九千多元。

"这点钱,连医院的押金都不够,"他喃喃自语,然后拿出手机,开始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借钱。

张明站在一旁,看着父亲焦急的样子,心如刀绞。

第二天一早,张建国又联系了几个关系好的老同学,好歹凑了三万多元。

他正在为剩下的钱发愁,张明却说了一个让他惊讶的消息。

"爸,我联系了我大学时的老同学,他愿意借我们五万元,已经转到你账上了。"

张建国一脸狐疑:"你同学?哪个同学这么有钱?他为什么愿意借这么多钱给我们?"

张明早已准备好说辞:"他家里开公司的,条件很好。大学时我帮过他不少忙,他一直说要报答我。我跟他说明了情况,他二话不说就转了钱。他说先不用还,等妈妈病好了再说。"

张建国看了看手机短信,上面确实显示账户转入了五万元。他没有多问,毕竟眼下救命要紧。

李秀兰很快进行了手术,术后被安排在普通病房。



张建国每天早出晚归,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妻子,奔波于小区和医院之间,身心俱疲。

一天下午,他在医院走廊打盹时,被一个熟悉的声音惊醒。

"老张,你在这儿啊!听说你爱人住院了,我特意来看看。"

张建国揉了揉眼睛,看到王大妈站在面前,手里拎着一篮水果。

"王大姐,你来了,"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谢谢你还惦记着。"

"这哪的话,咱们做了几十年邻居了,"王大妈放下水果,在他身边坐下,关切地问,"嫂子怎么样了?"

"手术很成功,但要观察一段时间,还得做化疗,"张建国苦笑道。

"手术费就花了五万多,后续治疗还不知道要多少钱呢。"

"哎呀,这病确实费钱,"王大妈叹气。

"要是缺钱就说话,我让我儿子帮忙。他最近工作顺利着呢,又升职了,公司还给配了辆车,40多万呢!我昨天坐着他的新车去了趟郊外,坐着真舒服!"

"对了,你儿子呢?怎么没见他来医院?"王大妈环顾四周。

"他啊,在家照顾着呢,"张建国随口应付,心里却暗自窝火,儿子确实很少来医院,大部分时间还是窝在家里对着电脑。

当晚回到家,张建国的情绪再次崩溃。

他看到张明还是老样子,坐在电脑前,就忍不住发作。

"我说你小子,你妈都病成那样了,你还有心思在这儿玩电脑?"他一把关掉显示器。

"你知不知道,我这几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张明急忙站起来:"爸,我不是在玩,我在工作......"

"工作?"张建国冷笑一声,"少跟我扯这些!你妈都住院了,你连去医院看她的时间都没有?"

"我去过了,就在你上班的时候,"张明辩解道。

"而且我这几天在加班,就是为了多挣点钱给妈治病......"

"挣钱?"张建国更加激动,"你能挣几个钱?你看看人家王大妈的儿子!又升职又买新车,四十多万的车!你呢?连个病床都住不起,还得靠我这个老头子东奔西走!你说你图什么?啊?在家待了十年,一分钱没挣,你对得起我和你妈吗?"

05

张明再也忍不住了,他打开电脑,调出自己的工作界面和银行账户。

张建国愣住了,他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