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4月2日至3日,中美两军在上海举行了2025年度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这一消息在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显得尤为引人关注。

中美军队之间原本设有四个沟通机制,然而,由于美方击落中国民用飞艇,以及在台湾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行径,这些机制于2023年8月31日被迫中断。直至2023年11月中旬,中美首脑会晤后,沟通机制才得以恢复。在这四个机制里,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毕竟,中美两军在海上和空中的接触极为频繁,相应地,这些区域也是最容易引发意外冲突的地方。



海上军事(资料图)

在此次上海会议上,双方秉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深入交流了自上次会议以来的海空安全形势,认真评估了《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执行状况,还积极探讨了改善海上军事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期间,中方明确指出,美军舰机在中国当面海空域频繁开展侦察、测量以及高强度演训活动,这一行为极易引发误解误判,对中国主权和军事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军队郑重表态,定会依法依规坚决回应任何危险挑衅,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一直以来,美方在中国大陆周边海域频繁进行侦察测量和军事演训活动,这几乎已成为一种常态。相关数据显示,每年美军飞机在中国附近的侦察活动超过1000次,若将各类演训行动计算在内,总架次更是超过3000次。这种高密度的军事活动,无疑是对中国安全底线的持续试探。

此次磋商,在时间节点和地点选择上都颇为特殊。恰逢解放军开展“海峡雷霆-2025A”围台军演,同时,美国打破了以往地点轮换的惯例,再次主动前来中国进行商谈。这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面对解放军坚定维护台海、东海、南海领土完整统一的决心和行动,美军迫切希望避免擦枪走火的情况发生。此外,特朗普新政府军事班子也期望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我国军事机制以及对外立场。



海上军事(资料图)

然而,此次会晤结束后,双方并未发布联合声明。解放军新闻稿中提及的“进行坦诚、建设性交流”,意味着双方在此次沟通中,主要是各自阐明立场,在强化海上安全合作、降低海空力量冲突风险等关键问题上,并未达成重要共识。究其根本,是因为华盛顿依旧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坚持把亚太地区作为首要战略方向。尽管美军在南海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但并未放弃搅动地区局势、维持自身军事优势的企图。不仅如此,美国还积极拉拢菲律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在南海频繁举行联合演训,致使地区局势愈发紧张。但在面对解放军大规模军事行动时,美军又表现得极为谨慎,竭力避免直接卷入冲突。

从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整体战略布局来看,其在南海等地区的频繁军事动作,旨在构建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但当解放军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时,美军却选择谨慎应对。以“海峡雷霆-2025A”围台军演为例,美军虽在周边海域有所调动,却并未采取直接对抗行动。这种矛盾行为,深刻反映出美国在战略层面的纠结。一方面,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试图通过军事威慑等手段遏制中国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也深知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将付出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因此极力避免陷入战争泥潭。



海上军事(资料图)

再将目光转向岛内。长期以来,“台独”势力妄图依靠美国实现“谋独”的幻想。但此次中美军事磋商所释放出的信号,让岛内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逐渐明朗,其对“台独”势力的支持并非毫无底线。美国清楚地认识到,台海一旦爆发战争,自身将面临巨大风险,所以并不愿为“台独”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这一态度的转变,对“台独”势力而言,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岛内民调数据显示,反对“以武拒统”的民众比例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意识到,“台独”意味着战争,将给台湾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此次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尽管没有取得突破性成果,但为双方提供了重要的沟通交流平台,对缓解当前紧张局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美国应摒弃霸权思维和零和博弈观念,切实尊重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以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处理中美关系。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必须严格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规定,停止一切挑衅行为。唯有如此,中美海上军事安全关系才能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才能得到有效维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