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此前《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0)规定的动力电池系统在发生热失控时,车辆“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并提供报警信号”的要求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和用户需求。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新规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改为了强制性要求,因此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相比此前要求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新规将这一时间延长到了2小时,要求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后至少2小时观察期内无起火、无爆炸,并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高于60℃。同时,新规还增加了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电池包在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后无泄漏、无起火、无爆炸,且乘用车全部纳入这一标准。针对目前兴起的超快充,新国标要求300次快充循环(SOC区间20%-80%)后仍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防止电池出现性能衰减和安全隐患。
预计新规实施后,将倒逼车企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强化底部防护盒热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同时二线电池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技术升级压力,头部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都已提前做好技术储备,而部分二线电池企业技术实力薄弱,可能面临淘汰。对消费者来说,新规实施后一方面将有力保障用车安全,不用再为电池起火、爆炸而担心;同时随着动力电池安全性提高,保险公司的赔付比例和金额也有望下降,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保费下降。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车
作者: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