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张家口滑雪,夏天到坝上避暑,是近年来很多北京市民的周末选择。张家口相比北京气温更低,除了滑雪,当地还将这份“冷”变为宝贵的资源,结合多种区位优势,和北京的科技力量优势互补,大力发展起算力经济。

如今,在张家口每秒钟会进行近3千亿亿次浮点运算。巨大的算力不但为京津冀互联网企业发展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高新技术提供了算力保障,更在潜移默化中方便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在北京点外卖坐网约车背后就有算力来自张家口

“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家里点外卖,App会结合我的习惯为我推荐想吃的东西。吃完饭用App约车从我家去北京北站,App会给我推荐当前最快的路线。坐车路上再用人工智能App帮忙查点资料,做好工作的准备。这一切行为背后,可能都有来自河北张家口的算力支撑。”中明数智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明科技”)技术人员李纲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今年以来,他多次前往河北张家口,参与公司的京津冀枢纽张家口中明算力中心项目建设工作。

他解释说,算力简单来说就是计算的能力。在计算机领域,每秒内进行一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的算力为1P。

而据张家口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介绍,截至2024年底,张家口市的算力规模已达2.91万P,相当于每秒钟在张家口都会进行近3千亿亿次浮点运算。

“如今,互联网领域几乎完全离不开算力的支撑了。”李纲表示,正是这些数不清的电子计算,在支撑着包括算法推荐、人工智能在内方方面面的计算机服务,支撑着京津冀的‌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蓬勃发展。

《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显示,北京有着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智能算力需求,为此需要准确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发展大局,构建密切协作、供需协同的京津冀蒙算力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北京市智算需求优先向津冀蒙及西部地区倾斜,原则上不再新增通用算力,不足部分由津冀蒙及西部地区满足。

但北京所需的庞大算力,不能无中生有,背后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撑,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有着多年从业经历的李纲回忆说,大约10年前,国内就会有专门用于生产、存贮算力的数据中心,这样的数据中心能够占据整栋大楼。“如今,得益于芯片的发展,单个芯片的计算能力大大增强,也意味着同样体积的大楼,提供的算力可达以前的10倍以上。但即使如此,面对飞速增长的算力需求,仍需要不断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不过,算力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李纲说,每次运算背后都是电信号的运作,而如此海量的运算,意味着巨大的电力消耗,芯片在耗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积少成多,轻则导致芯片过热降低计算能力,重则减少芯片寿命引发故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为数据中心降温散热,成为了选址、施工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用好多种区位优势寒冷也能成为算力经济的发展资源

“今年年初,我几乎每周都要往返一次北京与张家口,冬天的张家口常常处于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那里的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纲说,“但我知道,就是这股冷空气,最适合发展我们的算力经济。”

张家口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介绍,张家口全域年平均气温仅7摄氏度,坝上地区更是仅有2.6摄氏度,天然的优势,让包括中明科技在内的不少京津冀企业选择在张家口市建立数据中心。

“在很多地方,为数据中心散热的首选是空调,随着芯片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降温的需求也水涨船高,降温就需要制冷效率更好的空调,而这也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增加。”李纲说,张家口地区海拔高,年平均气温低,“我们可以把自然的低温空气经过处理后,引入数据中心,用大自然的力量为芯片降温,这样一来运营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张家口风力资源丰富,是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2024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达562.9亿千瓦时,是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算力经济需要大量电力,而张家口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绿电”,不但发展有电力保障,也更经济、更环保。

让李纲印象深刻的是,如今的张家口融入了首都一小时交通圈,从北京北站坐高铁出发,最快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张家口,然后再坐十几分钟车就能抵达算力中心建设项目所在地。

“从北京到张家口非常方便,我常常是早上从家里出发,到张家口项目这里来吃早饭。下午下班坐高铁回家,还能和家人一起吃晚饭。”李纲说。

张家口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介绍,从北京中关村、西三旗等互联网企业聚集地搭乘京张高铁非常方便,便利的交通让包括李纲在内的北京技术人员可以方便地往返于京张两地,这也成为了不少企业选择张家口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李纲看来,张家口还有一个不容易被普通市民发现的“隐藏款”区位优势。“虽然国内冷的地方很多,但张家口与北京直线距离不足200公里,数据的传输几乎没有延时。像智能驾驶等同样需要大量算力的领域,哪怕毫秒级的延时,都可能给安全性等带来负面影响。”

据介绍,目前张家口已成为全国110个千兆城市之一,三大运营商均具备800G以上一级直连北京能力,可以确保数据输送到北京骨干节点“零延时”。得益于多种区位优势,如今张家口的算力已为字节跳动、美团等多家北京互联网大厂提供服务,这些算力也被广泛用于造福北京市民的生活之中了。

《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介绍,到2027年,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质量和规模都将实现优化,北京将建立布局合理、算网协同、技术领先、绿色集约、产业链完备的京津冀蒙算力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融入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有力支撑落实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部署。


算力经济带动上下游产业同时发展促进当地本地居民就业增收

近日,中明科技建设的京津冀枢纽张家口中明算力中心项目完成封顶,预计今年建成。该项目占地87亩,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0亿元,规划算力能力超5万P规模。

“现在大数据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包括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撑,我们的项目建成后,可以将算力提供给有需要的企业,为京津冀‌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李纲说。

而张家口市也在持续开展多方面的工作,为来张家口发展算力经济的企业保驾护航。多年来,张家口努力做好营商环境,如今张北、怀来等地都有园区都被评为了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在规划上,张家口还建设了宣化装备制造与数据存算基地,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

“如今,张家口有不少企业从事制冷设备的制造以及服务器回收等工作,为来张家口发展数据中心的企业提供方便。还有很多张家口本地市民参与到了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之中,算力带动本地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也给张家口本地居民带来了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张家口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数字经济科负责人魏丽丽说,“我们希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好我们本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京津冀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民生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