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民星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山东境内蜿蜒流淌奔腾入海,它不仅滋养了齐鲁大地,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更成为山东生态格局中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山东黄河河务局坚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防洪工程生态防护体系,全力推进黄河生态屏障带建设,初步建成长800公里、宽200米的绿色生态安全长廊,在山东黄河沿岸描绘出一幅生态与发展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


擘画蓝图 规划建设黄河生态屏障带


4月初,走进济南黄河槐荫段,堤坝道路两侧的红叶李已经进入盛花期,绵延数十里的粉白花海与防浪林、行道林交相辉映,不仅勾勒出黄河两岸一道靓丽风景线,更是为山东黄河筑起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

为全面构建黄河生态屏障,2021年11月,山东黄河河务局印发《山东黄河生态屏障带建设五年规划(2021-2025年)》,擘画蓝图,以完善生物防护体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工程面貌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山东黄河生态绿化建设。

何为山东黄河生态屏障带?“沿着黄河干流河道依次向两侧延伸的临河防浪林、堤顶行道林、淤区适生林、护堤(坝)地防护林和各类防护草皮‘五位一体’的防洪工程生物防护体系都属于生态屏障带的范畴。”据山东黄河河务局建设与运行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屏障带是沿黄地区的一条绿色生态景观线和防沙御沙屏障,对于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规划落地落实,山东黄河河务局要求各市河务(管理)局,综合考虑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地势情况、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选择苗木树种,编制详细的年度植树绿化计划,强化林木抚育、保护和病虫害防治,严抓质量,保证“栽一棵,活一棵”,加快打造建设沿黄生态屏障和绿色长廊。

规划指出,到2025年,确保堤顶行道林全部种植美化树种,存活率达到100%;全面消除淤背区空白段,临河防浪林基本无断带;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绿化全覆盖;“五位一体”的防洪工程生物防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山东黄河生态屏障带建设效益凸显。

生态蝶变 绿色生态廊道初具规模


走进惠民黄河大堤,刚刚种下的流苏树在春风的吹拂中已经开始长出嫩绿的枝芽,待到明年春天,在黄河蜿蜒的臂弯里,大片的流苏树肆意绽放,将会编织出一场如梦似幻的花事。

“从漫天黄沙到杨柳依依,再到多彩森林,山东黄河生态屏障带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黄河河务局按照“一区三带”总体布局,通过基本建设、维修养护和义务植树,不断提质增效,打造高品质高标准林带。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山东黄河绿化面积达22万亩,树株保有量达3500万株,实现了以数量为主向质量提升转变、以单一树种向多树种混交转变、以绿化为主向彩化花化转变,逐步形成“五位一体”的综合性生物防护体系,全局共4家单位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正如大家所见,黄河两岸正上演着一场悄无声息却又震撼人心的崭新蝶变:昔日以杨柳为主的单一防洪林带,在精心策划和培育下,蝶变为灌木与乔木相互交织、色彩斑斓的多彩森林,更有枫树、栾树、花树等景观树种搭配成景;底层葛巴草逐步更新为更适宜本土的铁板芽,悄然覆盖每一寸大堤。

黄河生态屏障建设带来的不仅是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更是架起生机盎然的“生态堤防”,让山东黄河防洪之堤坚不可摧、固若金汤。

当前,山东黄河基本建立起由临河防浪林、行道林、淤背区生态林、背河护堤地防护林和堤坡、坝顶防护草皮等组成的综合性生物防护体系,初步形成长800公里、宽200米,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

融合共生 黄河生态廊道实现多元效益


春日傍晚的齐河黄河大堤热闹非凡,南坦险工附近的红心广场上,不少市民正在悠然漫步,趁着微风欣赏黄河迷人的风光,享受着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带来的惬意与美好,这一刻,河地携手、融合发展的鲜活实例得以完美呈现。

职责有分工,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无边界。近年来,山东黄河河务局积极践行“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理念,将山东黄河生态屏障带建设融入山东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之中,积极推动河地融合发展,持续打造黄河生态长廊。

坚持开放治河理念,在不降低防洪强度、不影响工程管理、不损害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对近城堤段和傍水近岸工程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对黄河水利风景区进行提档升级。

还与济南、滨州等地方政府合作,实施济南黄河防洪工程绿化提升、滨州市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等24 个河地融合生态廊道共建项目,打造出了宜观宜赏宜行的黄河生态廊道。

2019年以来,山东黄河河务局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9处,11家单位入选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典型段,15处河段获评山东省级美丽示范河湖。

可以说,河地融合创新发展在提升黄河沿岸生态质量的同时,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元共赢。

从单维度的防洪保安到多维度的生态赋能,山东正用“绿色画笔”重新定义母亲河的价值。未来,黄河两岸将成为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振兴于一体的幸福廊道,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山东样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