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

原标题:“百味”人生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高东旭

在吉林油田,“全国三八红旗手”、吉林西部油气新能源公司后勤服务队副队长巩丽新的故事广为人知。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工作上的挑战,她用坚强书写人生,以柔肩担起重任,跨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每天凌晨,当大多数人还沉睡在梦乡,巩丽新已在员工食堂的后厨开启工作模式。她的指尖划过青翠欲滴的菜叶,目光扫过肌理分明的鲜肉,一丝不苟地对原材料进行着质检。

自2002年起,巩丽新就开始守护员工“舌尖上的幸福”。那一年,她被公司任命为员工食堂管理员。这份千头万绪、起早贪黑的工作,对巩丽新而言更具挑战——儿子患有窒息缺氧性脑瘫,她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一时间,巩丽新陷入两难,最终丈夫的大力支持让她决定挑起这份重担。

公司员工来自五湖四海,面对“天南地北”的不同饮食习惯,巩丽新深入了解员工喜好,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特色调整菜谱。寒冬腊月推出滋补羊肉汤驱散严寒,酷暑时节备好冰镇绿豆汤消解暑气;针对川渝员工增设麻辣香锅窗口,为东北师傅保留地道杀猪菜……巩丽新的努力让食堂面貌焕然一新,收获了不少员工点赞。

然而,生活再次给了她迎头一棒——2009年春节,丈夫突发脑出血。在巩丽新的陪伴和鼓励下,丈夫3个月后恢复自理能力,重返工作岗位。同年6月,儿子病情加重,巩丽新不得不带着孩子奔赴北京就医,这一次,她将自己的干细胞移植给了儿子。2014年1月,儿子的离世将巩丽新重新推入痛苦的深渊。

“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被击倒,而是懂得在破碎处生长出更坚韧的骨骼。”凭借顽强的意志,巩丽新将悲痛埋藏在心底,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

野外作业员工,常常无法准时到食堂就餐,为了让他们吃上热乎饭,巩丽新专门组建了配送团队,根据一线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合理规划送餐路线,并选用优质保温餐盒,确保饭菜温度和口感。考虑到野外工作体力消耗大,她还为一线员工定制了高蛋白和高热量的营养餐。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食堂的灶台升腾起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风雨无阻地温暖着荒原上的奋斗者,巩丽新管理的职工食堂也成了吉林油田的样板食堂。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