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再曝“甲醛房”乱象!租户集体起诉,行业监管漏洞引热议

华绿城分享甲醛知识:近年来,长租公寓市场发展迅猛,凭借其拎包入住的便捷性和相对精致的装修,成为众多都市白领租房的首选。然而,在行业繁荣的背后,“甲醛房”乱象却如一颗毒瘤,不断侵蚀着租户的健康权益,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甲醛房乱象频发,租户健康堪忧

近期,长租公寓“甲醛房”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有媒体报道,某长租公寓品牌被多名租户投诉,称所租房屋甲醛超标,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租户李女士表示,入住后不久便出现头晕、咳嗽等症状,经专业机构检测,房间内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租户在入住长租公寓后,都遭遇了甲醛超标的困扰。

甲醛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长期暴露在甲醛超标的环境中,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甚至增加患癌风险。对于租户来说,他们花费了高额的租金,却居住在充满甲醛的房屋中,健康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

租户集体起诉,维权之路艰难

面对甲醛房问题,越来越多的租户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前,就有26名北京租客共同起诉自如公司,要求赔偿损失并形成判例。这些租客均租住了刚刚装修完工的自如住房,入住后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如严重皮肤瘙痒、持续低烧、过敏性鼻炎等。其中,有的租客入住半年后,房屋甲醛浓度依旧超标一倍。

然而,租户的维权之路并不平坦。在诉讼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要证明甲醛超标与自身身体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难度极大。不同场景下的多次检测结果难以一致,且超标与身体受损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这使得法院在判决时面临诸多挑战。另一方面,长租公寓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法律团队和资源,租户在维权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行业监管漏洞,乱象滋生的温床

长租公寓“甲醛房”乱象的背后,暴露出行业监管的诸多漏洞。目前,我国在房屋租赁立法上相对不足,对于租房的安全质量、租期、租价和租赁期间租赁双方的诸多权益没有明确规定。虽然住建部早在2017年发布了《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但该条例对于租房市场的规范性要求仍不够完善,诸如租赁房的安全标准等具体标准缺失。

在甲醛检测方面,也存在监管难题。市场上甲醛检测机构众多,但检测标准和结果存在差异。一些不良检测机构为了谋取利益,甚至存在数据造假的行为。他们通过随意调控设备数据和显色液,让甲醛检测数据超标,再进一步讲述甲醛危害,制造“甲醛焦虑”,诱导消费者购买其除醛治理服务。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此外,对于长租公寓企业的装修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快速盈利,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廉价劣质的装修材料和家具,导致甲醛超标问题频发。而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装修材料采购、施工过程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使得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加强监管,保障租户权益

为了遏制长租公寓“甲醛房”乱象,保障租户的健康权益,加强行业监管迫在眉睫。

首先,应完善房屋租赁立法,明确租房市场的各项标准和规范。制定严格的租房安全质量标准,对租赁房的装修材料、空气质量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租户居住环境的安全。同时,加强对租赁双方的权益保护,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租赁市场的交易行为。

其次,加强对甲醛检测机构的监管。建立统一的甲醛检测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核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检测机构的数据造假行为,对违规机构进行严厉处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同时,鼓励消费者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加强对长租公寓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企业装修备案制度,要求企业在装修前将装修材料、施工方案等进行备案,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加强对企业装修过程的监管,定期对装修房屋进行抽检,确保装修材料和空气质量符合标准。对违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应纳入黑名单,限制其市场准入。



长租公寓“甲醛房”乱象给租户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也暴露了行业监管的诸多漏洞。只有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保障租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长租公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规范、安全的长租公寓市场,让租户能够住得安心、放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