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1988年冬天,北风呼啸,雪花纷飞。
五十岁的农民张明志蹲在火车站的角落,摆着一个小摊,售卖着自家产的农产品。
生意清淡,张明志不时搓着双手,试图让自己暖和起来。
就在黄昏时分,当人群开始逐渐稀疏,张明志注意到站台角落里蜷缩着一个小男孩。
男孩看起来不过七八岁,身上只穿着单薄的棉衣,嘴唇冻得发紫,却异常安静。
"小朋友,你在等谁吗?"张明志走过去,轻声问道。
男孩抬起头,露出一张沾满灰尘的小脸,眼睛里满是惊恐和不安。
"我叫小远,没人要我了。"男孩低声说,声音里有着不符年龄的沉稳。
张明志注意到男孩身旁放着一个小布包,上面放着一张泛黄的纸条。
他拿起纸条,上面写着:"这是小远,八岁,请好心人收留他。我实在无力抚养,愿他能遇到好人家,给他一个家。"
"你母亲呢?就这么把你留在这里了?"张明志感到一阵心疼。
"妈妈说她病了,没钱医,也没钱养我。她说这里有好多人,总会有好心人收留我的。"小远说着,眼睛里的泪水终于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张明志沉默了。他想起了自己家中九岁的儿子张伟,比眼前这个孩子大不了多少。
他无法想象自己的孩子被遗弃在寒冷的火车站会是什么感受。
"你饿了吗?"张明志问。
小远点点头,但很快又摇摇头:"我不能要你的东西,妈妈说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
"不是陌生人,我叫张明志。来,吃点东西吧。"
张明志从自己的食盒里拿出几个馒头和一个水煮蛋。
看着小远狼吞虎咽的样子,张明志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收拾好摊位,牵起小远的手:"走吧,我带你回家。"
"回家?"小远疑惑地抬头。
"对,以后你就住在我家,我收养你。"张明志坚定地说。
回到家,张明志的妻子李淑芬看到丈夫带回一个陌生男孩,先是一愣,听完丈夫的解释后,眼中闪过一丝不忍:
"这孩子太可怜了,咱们家虽然不富裕,但多一双筷子的饭还是有的。"
正在写作业的张伟听到动静跑了出来,看到父母和一个陌生男孩站在门口,顿时皱起眉头:"爸,他是谁?"
"他叫小远,以后就是我们家的一员了,是你弟弟。"张明志说。
"弟弟?"张伟瞪大眼睛,"我不要弟弟!我们家已经很穷了,还要养一个不相干的人?"
"张伟!不许这么说话!"李淑芬厉声呵斥,"小远以后就是咱们家的孩子,你要像对待亲弟弟一样对他!"
张伟撇撇嘴,转身回房间摔上门。小远站在门口,不安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别怕,小远,这是你的新家了。"张明志轻轻抚摸着小远的头,"伟伟只是一时接受不了,他会慢慢喜欢你的。"
就这样,张小远正式成为了张家的一员。
虽然起步并不顺利,但张明志相信,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家人之间的隔阂终将消失。
02
五年过去,十三岁的张小远已经完全融入了张家的生活。
他是个勤奋懂事的少年,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会主动帮助养父母做家务。
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打扫院子,喂养鸡鸭,然后才去上学。
"小远,成绩单拿回来了吗?"这天放学后,张明志期待地问道。
"拿回来了,爸。"张小远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红色的奖状和成绩单,"我这次年级第一。"
张明志接过成绩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啊!真是咱们张家的骄傲!"
就在这时,张伟拖着步子回到家,看到父亲手中的奖状,不屑地哼了一声:"又是年级第一?装什么样子?"
"伟伟,你怎么又逃课了?老师今天又打电话来了。"李淑芬叹了口气。
"烦不烦啊?上学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在地里刨食?像他那样读书有什么用?不过是想分我们家的家产罢了!"张伟怒视着张小远。
"胡说什么?!"张明志拍桌而起,"小远这么勤奋,你应该向他学习!"
"我为什么要向一个外人学习?"张伟冷笑道,"他不过是想表现得好,让你们多给他点东西罢了!"
"张伟!"李淑芬严厉地说,"不许你这么说小远!他是你弟弟!"
"他才不是我弟弟!他是捡来的!"张伟吼道,随即冲出了家门。
张小远站在一旁,低着头,眼中闪过一丝伤痛,但他什么也没说。
张明志走过来,拍了拍张小远的肩膀:"别在意,他就是这脾气。慢慢来,总有一天他会接受你的。"
"我知道,爸。"张小远点点头,"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夜深人静,张小远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
自从五年前来到这个家,张伟对他的敌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强烈。
无论他如何努力,如何表现得懂事,张伟始终把他当作家里的外人,一个威胁。
他轻轻叹了口气,翻身继续看书。
他知道,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
即使张伟永远不会接受他,他也要让养父母感到骄傲,这是他能回报他们收养之恩的唯一方式。
学校里,张小远的表现同样出色。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是老师们眼中的模范生。
"小远,你能不能教我解这道数学题?"同桌小李请求道。
"当然可以。"张小远微笑着,耐心地讲解着题目的解题思路。
"谢谢你,小远。你人真好。"小李感激地说。
放学路上,张伟和几个朋友正在学校门口闲逛。
看到张小远走出来,张伟冷笑一声:"看,我那个假弟弟,装模作样的优等生!"
"就是他啊?整天装乖巧,讨你爸妈欢心?"一个瘦高个男生问道。
"没错,我爸妈现在眼里只有他,对我不闻不问!"张伟恨恨地说。
张小远走过他们身边时,张伟故意伸脚绊了他一下。
张小远踉跄几步,书包摔在地上,书本散落一地。
"走路看着点,假弟弟!"张伟讥笑道。
张小远默默地捡起书本,没有说话。
他知道,无论他说什么,都只会火上浇油。
"怎么?哑巴了?"张伟走过来,踢了他一脚,"告诉你,不管你怎么表现,我爸妈的家产永远都是我的,你休想分一杯羹!"
"我从来没想过要分家产。"张小远终于开口,声音平静,"我只想报答爸妈的恩情。"
"装!继续装!"张伟冷笑,"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
张小远没有再争辩,收拾好书包,默默离开。
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无数次,他早已习惯。
回到家,张明志注意到张小远脸色不对:"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没什么,爸,只是今天功课有点难。"张小远勉强微笑。
张明志叹了口气:"是不是又和伟伟起冲突了?"
张小远摇摇头:"没有,爸,我知道该怎么处理。"
张明志握住张小远的手:"小远,你是个好孩子。爸爸知道这些年你很不容易,但相信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张小远点点头,眼中满是感激:"谢谢您,爸爸。有您和妈妈,我已经很幸福了。"
就这样,时光匆匆,张小远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与张伟之间的隔阂,似乎永远无法弥合。
03
时光荏苒,一晃眼,张小远已经十八岁,高中毕业。
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城的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
"小远,你真是咱们村的骄傲啊!"邻居王大妈拉着张小远的手,激动地说,"考上这么好的大学,将来肯定有出息!"
张明志站在一旁,脸上写满了骄傲:"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又肯用功,不像我那个整天游手好闲的亲生儿子。"
张伟站在不远处,听到父亲的话,脸色阴沉。
十九岁的他早已辍学,靠着打零工度日,最近刚被录取进入一所职业学校学习电子商务。
"爸,我去收拾东西了。"张小远轻声说,不想让场面更加尴尬。
回到房间,张小远开始整理行李。
明天就要离家去大学了,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门突然被推开,张伟站在门口,脸色阴沉。
"怎么?准备去大学了?"张伟冷笑,"终于不用看到你这张虚伪的脸了。"
张小远深吸一口气:"伟哥,我明天就走了,希望咱们能好好道个别。"
"道别?"张伟嗤笑一声,"告诉你,不管你上什么大学,将来多有钱,我爸妈的家产永远都是我的,你别想分一分钱!"
"我从来没想过要分家产。"张小远平静地说。
"装吧你就!"张伟甩手离开,"走了就别回来了!"
晚饭时,李淑芬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为张小远送行。
张明志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给张小远和自己各倒了一杯。
"小远,明天就要去大学了,爸爸为你感到骄傲。"
张明志举杯,眼中闪着泪光,"这些年,你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多欢乐,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爸,妈,是你们给了我家的温暖,我永远感激你们。"张小远声音哽咽。
"小远,大学费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虽然家里不富裕,但供你读完大学绝对没问题。"李淑芬慈爱地说。
"妈,我申请了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您和爸的钱留着养老用吧。"张小远说。
"好孩子。"李淑芬欣慰地点点头。
张伟坐在一旁,一言不发地吃着饭,眼中满是嫉妒和不满。
大学期间,张小远不负众望,成为了学院的优秀学生。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赚取生活费。
每个月,他都会把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家,补贴家用。
与此同时,张伟从职业学校毕业后,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
工作中,他展现出了不错的交际能力和商业头脑,很快被提拔为领班。
一年后,在父母的资助下,他开了一家小吃店,生意逐渐好转。
四年后,张小远大学毕业,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实习经验,被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录用,薪资丰厚。
每个月,他都会按时给家里寄钱,并经常回家看望养父母。
"爸,妈,这是我的第一个月工资,给你们买了些补品。"张小远放下手提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名贵的补品。
"小远,你自己留着用吧,我们不缺这些。"张明志推辞道。
"爸,这是我的心意,再说我工资高,花不完。"张小远坚持道。
"好孩子。"李淑芬感动地说,"对了,你哥的小吃店最近生意很好,已经准备开第二家分店了。"
"真的吗?太好了!"张小远由衷地为张伟感到高兴。
就在这时,张伟推门而入,看到张小远,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哟,大公司的高管回来了?"
"伟哥,听说你生意做得不错,恭喜你。"张小远真诚地说。
"不需要你假惺惺地恭喜。"张伟冷笑,"我的成功和你没半毛钱关系。"
"伟伟,小远是真心为你高兴。"李淑芬责备道。
"算了,妈,我习惯了。"张小远笑了笑,转移话题,"对了,爸,我带了些新出的保健品,对您的老寒腿应该有帮助。"
时光如梭,转眼间又是几年过去。
张小远在公司步步高升,成为了部门经理,薪水丰厚,生活稳定。
而张伟的小吃店也逐渐发展成了连锁店,在当地小有名气。
表面上看,两兄弟各自发展,生活殊途同归。
04
时光荏苒,一晃眼,十年已过。
张明志已年过七旬,满头白发,腰也弯了。
最近,他总感觉胸闷气短,咳嗽不止。
"老头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吧,这咳嗽都半个月了。"李淑芬担忧地说。
"没事,老毛病了。"张明志不以为然。
张小远接到母亲电话后,立即从城里赶回家,坚持带父亲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晚期肺癌,已经扩散,医生给出的预期生存期只有三到六个月。
"不可能!再检查一次!"张小远不敢相信,坚持要求医院重新检查。
三家医院的诊断结果一致:晚期肺癌,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回家的路上,车厢里一片寂静。
张明志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脸上并无太多悲伤:"人总有一死,我这把年纪了,知足了。"
"爸,我们不会放弃的,一定还有办法。"张小远红着眼睛说。
回到家,张小远立即辞去了城里的高薪工作,决定留在家中全职照顾父亲。
"小远,不用这样,你的工作来之不易。"张明志劝阻道。
"爸,您的命比什么都重要。"张小远坚定地说,"我联系了北京的专家,明天我们就去北京,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
张伟得知父亲病情后,也赶回家中。但面对张小远的建议,他皱起眉头:"去北京?那得花多少钱?咱们家又不是大户人家。"
"钱的事不用担心,我有积蓄。"张小远说。
"哼,装大方?"张伟冷笑,"到时候还不是找我爸报销?"
"伟伟!"李淑芬怒斥,"你爸生病了,你就不能消停点?"
在张小远的坚持下,张明志开始了漫长的治疗之路。
先是手术,接着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
奇迹般地,在正规治疗和张小远的精心照料下,张明志的生命一次次得到延续。
原本医生预计的三到六个月,变成了一年,又一年……
张小远寸步不离地照顾父亲,每天按时给他吃药,带他做康复训练,陪他聊天解闷。
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他查阅了大量医学资料,甚至自学了按摩和针灸。
"小远,你已经照顾我两年了,该回去工作了。"张明志心疼地说。
"爸,不着急,您的病情稳定了我再考虑。"张小远微笑道。
"你这孩子,真是……"张明志哽咽了,眼中满是感激和歉疚。
而张伟,尽管生意越做越大,但探望父亲的次数屈指可数。
每次来访,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从不过夜,也不主动承担医药费。
"伟伟,你爸想你了,多来看看他吧。"李淑芬在电话里恳求道。
"妈,我很忙,店里的事走不开。"张伟找借口,"反正有小远照顾,不是挺好的吗?"
"他再怎么照顾,也不是亲生的啊!"李淑芬伤心地说。
"行了,妈,我知道了,有空我就去。"张伟敷衍道。
一年又一年,张明志的病情时好时坏,却奇迹般地坚持着。
医生们都感到不可思议,本该早已离世的他,竟然活了这么久。
"小远,谢谢你。"一个宁静的夜晚,张明志握着张小远的手,眼中含泪,"如果不是你,我早就不在了。"
"爸,别这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张小远鼻子一酸。
"不,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做的。我知道这些年你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心。"张明志声音哽咽,"你比我亲生的还要亲啊!"
十年过去,张小远的积蓄早已耗尽,他甚至变卖了自己在城里的房产,只为给父亲寻求更好的治疗。
但他从不抱怨,始终带着微笑照顾着父亲。
张伟偶尔来访,看到张小远日渐憔悴的面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又恢复了冷漠:"装什么孝子,不就是为了爸妈的遗产吗?"
张小远已经不再争辩,只是默默地继续着自己的付出。他知道,无论做什么,在张伟眼中都是别有用心的。
这一年冬天,张明志的病情突然恶化,医生摇头表示已经回天乏术,建议回家安心度过最后的时光。
回到家中,张明志叫来了当地的律师,决定立下遗嘱。
"爸,您不用急着这个。"张小远劝阻道。
"不,人总要有个交代。"张明志坚持,"小远,其实我有两套房产,一套是咱们现在住的老房子,还有一套在城东新区,那是我早年做小生意攒下来的,一直没告诉你们。"
张小远惊讶地看着父亲,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已经想好了怎么分配。"张明志说,随后请律师记录了他的遗嘱内容。
几天后,张伟接到消息,匆匆赶回家中。
得知父亲要立遗嘱,他的眼睛明显亮了起来。
"爸,您的病不会有事的,不用想这些不吉利的事。"张伟难得地表现出关切。
"伟伟,人总有这一天,早做准备总是好的。"张明志平静地说。
一周后,张明志的病情急转直下,医生宣布已经进入弥留之际。
全家人守在病床前,律师也应张明志的要求来到现场。
"按照张先生的遗嘱,他名下的两套房产——村里的老宅和城东新区的房子,全部留给长子张伟。"
律师宣读道,"给次子张小远一张银行卡,密码是他的生日,卡内有三万元人民币。"
房间里一片寂静,张小远愣住了,张伟则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爸,您……"张小远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小远,这是我的决定。"张明志虚弱地说,"伟伟是我亲生的,房子留给他是应该的。你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事业,这三万块是我的一点心意。"
张伟的妻子郑玲冷笑一声:"十年照顾,就换来三万块?真是值啊!"
"郑玲!"张伟呵斥道,虽然语气不重。
张小远沉默了片刻,然后握住张明志的手:"爸,我从来不是为了钱才照顾您的。无论您怎么安排,我都尊重您的决定。"
张明志看着张小远,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神色,微微点头。
两天后,张明志安详离世,享年八十一岁,比医生最初预期的寿命长了整整十年。
05
张明志的葬礼简单而庄重,村里的乡亲们都来送行,纷纷称赞他一生善良正直,教子有方。
"张小远真是个好孩子啊,照顾张明志十年,不离不弃。"
"是啊,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比亲生的还亲。"
这些话传到张伟耳中,让他脸色阴沉。
葬礼结束后,他找到张小远:"爸的遗嘱你也听到了,老房子我准备卖掉,你最好尽快搬出去。"
张小远看着这个朝夕相处十几年的"兄弟",心中百感交集:"好,我会尽快搬走的。"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张伟冷笑,"这么多年装孝顺,不就是想分家产吗?可惜我爸没上当。"
张小远摇摇头,不再争辩:"伟哥,无论你怎么想,我都祝你今后一切顺利。"
"少来这套!"张伟转身离去。
一旁的郑玲讥讽道:"小远啊,十年辛苦照顾,就换来三万块,真是太值了!"
张小远沉默不语,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离开了生活了三十年的家。
他在县城租了一间小公寓,开始重新找工作。
由于已经离开IT行业多年,他只能在一家小型软件公司找到薪水不高的初级职位。
与此同时,张伟迅速卖掉了两套房产,获利丰厚。
他用这笔钱扩大了餐饮连锁,又涉足房地产投资,生意蒸蒸日上。
半年后的一天,张小远在超市偶遇了张伟的妻子郑玲。
"哟,这不是我们家的好弟弟吗?"郑玲阴阳怪气地说,"怎么?现在过得不好啊?看你这穿着,跟以前差远了。"
张小远勉强笑了笑:"挺好的,生活简单点也不错。"
"是吗?"郑玲冷笑,"当初要是不装那么孝顺,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十年照顾换来三万块,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些话像刀一样刺痛了张小远的心,但他只是笑了笑,没有反驳。
刚要离开,郑玲又补了一刀:"对了,听说你还没去银行取那三万块钱?怎么,嫌少啊?"
张小远愣了一下:"我一直很忙,还没顾上去。"
"哼,装什么清高?"郑玲冷笑,"那可是你十年辛苦的'回报'啊,千万别浪费了老爷子的一片心意。"
告别郑玲后,张小远站在超市门口,心中五味杂陈。
是啊,他确实还没去银行取那笔钱,不是因为嫌少,而是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好像去取这笔钱就等于给自己十年的付出定了价。
但郑玲的话还是刺激到了他。
或许,是时候接受现实了。
张明志已故,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为回忆。
那三万元,不管多少,都是养父留给他的最后心意。
06
第二天一早,张小远来到银行,准备处理那张养父留给他的银行卡。
"您好,我想查询一下这张卡的余额。"张小远将银行卡递给柜员,同时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
柜员接过卡,输入信息后,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奇怪,她抬头看了看张小远,又低头看了看电脑屏幕。
"先生,你确定要查询这张卡的余额吗?。"柜员再次确认。
张小远点点头:"是的"
柜员犹豫了一下,然后打印了一张单子递给方志明:"这是您的账户信息。"
张小远接过单子,低头一看,顿时呆立在原地,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