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30日,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帝国。

周总理此行,是应海尔·塞拉西皇帝之邀来访的。会谈地点安排到远离首都的北部城市阿斯马拉。



塞拉西皇帝曾在二战中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享誉世界。

周恩来一行到达阿斯马拉后,受到塞拉西皇帝的接见。但是,在下午的会谈中,70多岁的塞拉西皇帝却指责中国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同索马里的边界争端中支持了索马里。

“哦,”周恩来有些惊讶地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塞拉西皇帝说:“中国援助索马里”, “索马里会利用中国的援助来反对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这就是他的理由,貌似“有理”。



这个问题真不好解释。但是,周恩来说:“埃、肯、索三国的民族争执问题,对我们是一个新问题。”然后,他对塞拉西皇帝说:“索马里同中国先建交,埃塞俄比亚同中国未建交, 肯尼亚当时还未独立。由于中索建交,索马里总理到中国访问,向我们要求经济援助。凡是非洲国家向我们提出援助要求,我们一般都给予满足。我们帮助索马里进行经济建设,同索马里想用武力夺回领土毫无关系。”

周总理解释了中国援助索马里的历史,这话没有任何问题。

“好似我们对阿尔及利亚提供的援助,同阿、摩冲突完全是两回事一样。”周总理继续说,“因为我们对阿的援助,从阿进行反殖民主义战争就开始了。 但阿、摩冲突发生在去年10月。我们一向坚持万隆精神,主张任何争端和平解决,而不诉诸武力。我在同索马里总理的谈话中,一再强调了我们对埃、索争端采取不介入的立场。索总理表示同意我们的立场。”



周总理的一席话,合情合理,令塞拉西皇帝心服口服,再也没有什么意见了。

在塞拉西皇帝指责中国时,周恩来没有生气,也没有强辩,反应很快,而是讲历史,讲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把中国的态度告诉塞拉西皇帝,说服了他。

这就是大国领袖的风范。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各畅销书排行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