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火箭升空的尾焰刚在云端消散,直升机与无人机便相继划破苍穹……4月13号19时38分,在嘉兴市平湖市明湖公园,近万人共同见证1730架无人机,以天幕为画布,勾勒出这座城市向天空要效益的雄心。
平湖地处沪杭航空走廊“黄金夹角”,空域受嘉兴军民合用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航空管制影响相对较小。这种“近枢纽而不受限”的区位特质,使其成为长三角低空飞行器测试、短途运输、应急演练的首选之地。
近年来,平湖从农业植保到物流运输,从城市治理到文旅体验,全方位解锁低空经济的多元场景。剑指浙江省低空经济应用先飞区、临沪低空经济合作示范区、长三角低空经济智造集聚区的目标,这座“背靠上海、面朝大海”的江南城市,如何“飞”上天?
场景破圈,重塑城市肌理
平湖市低空经济正从农村物流、农业生产、文旅等这些毛细血管开始,重塑城市肌理。
在新仓镇友联村,载重百公斤的物流无人机每日两次精准降落在村口驿站,从镇配送中心到农户家门口的距离,在180秒的飞行中被轻松跨越。返程时,无人机还能运送寄件物品和农产品至共配中心。“低空+物流”的模式既破解了偏远村落“快递难入户”的民生痛点,又通过“农忙植保、农闲送件”的设备共享模式,无人机利用率提升2到3倍。据了解,预计在今年7月底前,新仓镇的11个村社区将实现物流配送、无人机投递全覆盖。
这种空中的效率革命,早在春耕时节便显露锋芒。当飞手李东亮操控的植保无人机以20米秒速掠过广陈镇万亩稻田时,雾化药剂均匀喷洒,操控终端的屏幕上,气象数据、药剂消耗率、飞行轨迹实时交织成三维作业图谱。植保无人机不仅为农作物“私人订制”成长套餐,更减少了农药用量,保护了生态和水源。目前,李东亮手下已有500多台无人机在全国各地的农田里作业,服务农田20多万亩。放眼平湖,全市共有农业无人机415架次,保有量嘉兴市第一,植保无人机飞行从业人员150多人,全年无人机植保、播种和追肥作业面积达到200万亩次,服务产值超过1500多万元。
当无人机航线向城市空域延伸,治理维度开始突破平面限制。平湖市上空的巡查无人机已上线“一飞多能”模式:掠过建筑工地时,“天空之眼”可快速锁定违规堆放的建材,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回执法终端;飞过水域时,自动巡检机可捕捉到蓝藻异常增殖,触发生态预警系统的瞬间,治理响应机制同步启动;进入化工园区,无人机可对消防通道占用等问题进行全域扫描,较传统检查效率提升3倍。这些“空中哨兵”的背后,是平湖布局20个全天候值守的无人机机巢、25名专业飞手、6条固定巡查航线组成的响应网络,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空天地”监测体系。
而位于新埭镇的华湖航空飞行营地正将低空经济的想象力推向新高度。其推出的航空观光线路,串联起平湖不夜城、上海乐高游乐园等跨省低空旅游航线,游客还可在航程中体验自己动手“开飞机”。除此之外,华湖航空飞行营地具体业务还涵盖飞行培训、青少年航空研学教育、轻型飞机生产制造等领域。自去年开业以来,基地已完成1500多架次飞行体验服务,接待青少年研学教育800多名。
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到楼宇林立的城区再到跨省联飞的空域,平湖的低空经济从来不是悬浮在云端的概念,而是扎根泥土的生长,是打破“最后一公里”的决心。
产业集聚,谋划全产业链路径
早在2023年,平湖就发布了《平湖市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专项政策》。方案中明确的18条空天信息专项政策,从企业落户奖励到供应链金融支持,从人才引进补贴到应用场景开放,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扶持体系。截至2024年,平湖已集聚航空航天基金总规模近200亿元,为产业创新注入资本活水。
在平湖市独山港镇的空天产业园内,政策的温暖正转化为推动生产的动能。步入产业园锐恩飞机总装车间,工人们正投身于飞机零部件的精密组装与细致调试之中。而一旁,一架已经组装完成的RX1E-A电动固定翼飞机静静地停放在机库里,蓄势待发。
“最近,我们刚与云南客户签下29架RX1E-A型号飞机生产的订单。”锐恩飞机工业(浙江)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刚说道。这款中国首款实现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的新能源轻型运动类飞机,不仅是国内首个同时斩获型号合格证(TC)与生产许可证(PC)的双座电动轻型运动飞机,更凭借280公里续航、5分钟快速换电等技术优势,将订单排至2026年。值得一提的是,一架整机需要组装上千个零部件,目前锐恩已在考虑供应链本土化替代,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锐恩飞机生产基地落地平湖并非偶然。在去年举办的平湖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大会上,公司董事长石红表示,生产基地不仅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先进的硬件设施,更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集聚效应。就拿锐恩所在的平湖空天产业园来说,作为平湖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专业园区,据平湖空天产业园运营单位国甫科技发展(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梅透露,目前,该园区已签约23家高科技企业,覆盖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此外,二期项目正规划建设中,占地124亩,未来将与一期联动,形成更强集聚效应。
为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产业蓝图,平湖市正系统谋划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路径。截至目前,平湖拥有零重力、帛莱恩、御风未来等航空航天零部件及配套设备企业22家,2024年实现产值64亿元。产业细分上,涵盖加工设备、材料、表面处理及零部件。产业布局上,除了平湖空天产业园之外,北部张江平湖园有中德直升机项目与通航机场联动,中部平湖经开则依托上海航天院,建设航天产业基地并发展相关新材料项目。平湖逐梦“蓝天”,势头强劲。
协同推进,让低空经济“飞得更高”
政策的春风为平湖市低空经济的发展锚定了航向。随着《平湖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正式印发,平湖计划在2027年实现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的雄心跃然纸上。这一目标的实现,依托于全产业链布局、基础设施升级与人才战略的协同推进。
在产业规划方面,平湖市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其中新埭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力争早日投入运营,为低空经济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平湖市还将加快培育低空产业生态,计划到2027年,培育出多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招引低空链上的头部企业,并引进大量航空领域专业人才,实施科技攻关项目。
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平湖市将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低空飞行保障体系。预计到2027年,将建成一批包括新埭通用机场在内的有人无人航空器起降场、测试场等低空基础设施,数量超过100个,并开通市域航线、城际航线、海陆航线等20条以上,实现低空飞行“审批、保障、监管”三大平台的互联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平湖市低空经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于今年4月正式成立。该公司专注于投资开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低空经济资源开发与经营,并提供全方位的低空服务保障。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助力平湖市构建区域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人才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平湖市通过与泛美航空签订学校建设协议,计划共同打造长三角航空科技职业学院,招生规模将达到16000人次,为低空经济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此外,平湖市还将大力引进高层次行业领军人才、专业科技人才和研发运营团队,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通过多元化激励措施,加大对通用飞机研发制造企业和高附加值配套企业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低空经济领域。
平湖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未来规划更是宏伟而清晰。它以天空为卷,以创新为笔,正在书写低空经济时代的“平湖范式”。
声 明:原创文章,欢迎联系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源飞行邦;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本平台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