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对华关税再度加码,直接飙升至125%,这一记重拳砸下来,不仅让全球市场震动,也让无数中国人攥紧了拳头。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掷地有声:“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这句话的背后,是国家意志的坚定,也是全民动员的信号。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个群体格外引人注目——退役军人。他们曾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如今,在中美贸易战的战场上,他们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退役军人的价值,从来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他们身上流淌着纪律、忠诚和执行力,这些特质在和平年代的经济战线上同样熠熠生辉。贸易战看似是经济领域的博弈,实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韧性、智慧和全民动员能力。退役军人,恰恰是这场战役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首先,退役军人在稳定国内经济基本盘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贸易战最直接的冲击是就业市场,尤其是外向型产业的工人可能面临岗位流失。但退役军人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组织纪律性,他们可以迅速转入新就业形态,比如物流、安保、跨境电商等领域。事实上,早在2017年,滴滴平台就为退役军人提供了近18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而随着新经济模式的扩展,这一数字还在增长。退役军人可以成为平台经济的中坚力量,帮助缓冲贸易战对就业的冲击。


更关键的是,退役军人在高端制造业的突破上能够贡献力量。美国之所以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核心目的是遏制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崛起,尤其是芯片、航天、通信等领域。而退役军人中不乏技术骨干,他们曾在军队中操作精密设备,掌握尖端技能。如果能将这部分人才引导至国内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无疑会加速“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正如一位退役老兵所言:“美国断了我们的芯片,我们就自己造!” 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正是中国突破技术封锁最需要的底气。

此外,退役军人在维护社会稳定、提振国民信心上也有独特优势。贸易战不仅是经济战,更是心理战。美国希望通过极限施压让中国自乱阵脚,但退役军人经历过严格的意志锤炼,他们的坚韧和冷静可以感染更多人。还记得那位独臂派出所所长鲍志斌吗?他在失去左臂后依然坚守岗位,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越挫越勇”。这样的精神榜样,能够帮助普通民众在贸易战的阴霾下保持定力,不被外界的恐吓所动摇。

当然,退役军人的作用不仅限于国内。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他们同样可以大显身手。许多发展中国家安全环境复杂,而退役军人具备丰富的安全管理和危机处理经验,可以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保驾护航。同时,他们还能帮助输出中国的商业模式,比如在非洲、东南亚等地推广中国的电商、物流体系,进一步拓宽中国的经济辐射圈。这种“软实力”的输出,某种程度上比硬碰硬的关税对抗更具长远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退役军人的潜力尚未被完全挖掘。目前,针对退役军人的职业培训和政策扶持仍有提升空间。比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退役军人创业,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外贸领域;也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退役军人成为技术工人或管理人才。毕竟,贸易战是一场持久战,只有让每一个群体都找到自己的战位,才能形成最强的战斗力。

回望历史,中国从不畏惧外部压力。从鸦片战争的炮火到抗美援朝的冰天雪地,从改革开放的筚路蓝缕到贸易战的正面交锋,这个民族的韧性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被淬炼得更加坚硬。而退役军人,正是这种韧性的最佳代言人。他们脱下军装,但军魂未改;他们离开军营,但战斗未止。在中美贸易战这场新时代的“上甘岭”中,他们依然可以成为冲锋在前的尖刀连。

今天的中国,需要的不只是外交部的强硬表态,也不只是企业的技术突围,更需要全民的团结与智慧。退役军人作为曾经的保卫者,如今的建设者,他们的角色转换恰恰印证了这个国家的成长轨迹——从被动防守到主动破局,从跟随者到引领者。当关税大棒砸下时,我们看到的不应只是损失,更应是机会。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美国的打压,反而给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动力。” 而退役军人,正是这股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坚韧者永远不会输。退役军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不在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在于能否在压力下锻造出更强大的自己。这场战役,中国输不起,也不能输。而退役军人,必将在这场战役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