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已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场大戏,而西方阵营在这场大戏中的表现,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曾经在大选前豪言“一上台立刻能让俄乌战争停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如今在俄乌冲突的棋局中,似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不但没能如愿说服俄罗斯在战争中让步,就连乌克兰都敢对其话语置若罔闻。
美国第46任和第47任总统在对俄政策上的巨大转变,宛如一场政治地震,让西方阵营内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这种分裂,不仅仅是政策方向上的差异,更是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利益诉求和战略考量不同的集中体现。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虽已退出欧盟,但在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上,却与欧盟大国保持一致,继续对乌克兰进行援助支持,公然反对特朗普的对俄现行政策。美国,这个西方阵营的“老大哥”,首次被如此彻底地孤立,这无疑给西方阵营的团结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从军事战略层面来看,美国的这种分裂态度,使得西方阵营在对俄乌冲突的军事支持上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各国在军事援助的规模、方式和时机上存在分歧,导致乌克兰在战场上难以获得有效的、持续的军事支持。这种内部矛盾,不仅削弱了西方阵营的整体实力,也为俄罗斯在战争中争取主动权提供了机会。
“意愿联盟”的困境:30国维和部队难成行
在西方阵营内部矛盾重重的背景下,已经退出欧盟的英国和当前欧盟主导大国法国,竟然搞出了一个由30个国家参与的“意愿联盟”,其主旨是“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这一举措看似雄心勃勃,实则困难重重。
关于欧洲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的问题,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然而,美国对此并不感兴趣,而俄罗斯则坚决反对。这就好比一场足球比赛,一方球员(美国)消极怠工,另一方球员(俄罗斯)严防死守,中间的裁判(“意愿联盟”)想要组织一场公平公正的比赛(派遣维和部队),谈何容易。
在30个“意愿联盟”参与国中,很多国家都是本着打酱油的心态参与其中,导致该联盟至今仍未就任务目标达成共识。大多数参与国(含荷兰与瑞典)对缺乏美国明确支持下的任务可行性表示质疑。瑞典国防部长的一番话,更是道出了问题的关键:“必须明确这项任务的性质——我们究竟要充当维和部队、实施威慑还是缓和冲突,这对行动至关重要。”
从军事行动的角度来看,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和统一的指挥体系,这支所谓的“维和部队”即便组建起来,也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各国军队的作战理念、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存在差异,在协同作战中容易出现混乱和失误。而且,在俄罗斯坚决反对的情况下,这支部队进入乌克兰,极有可能引发与俄罗斯军队的直接冲突,从而使局势进一步恶化。
爱沙尼亚的激进行动:扣押油轮引发轩然大波
在“意愿联盟”陷入困境的同时,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小国——爱沙尼亚,却做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4月11日,欧媒透露,爱沙尼亚海军首次在波罗的海公海上,扣押了一艘疑似运输俄罗斯石油的油轮。这一行动,无疑是在本就紧张的俄乌局势中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被扣押时,悬挂吉布提国旗的“KIWALA”号货船正驶往俄罗斯乌斯季卢加港。然而,吉布提官员却否认该船在其系统中注册。报道称,不明身份的“KIWALA”号油轮载有24名第三国公民,其中油轮的船长是中国公民,其余人员可能来自毛里塔尼亚。这一事件,不仅涉及到俄罗斯与爱沙尼亚之间的紧张关系,还牵扯到了其他国家的利益。
爱沙尼亚的强硬姿态,让外界十分担忧。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爱沙尼亚海军规模极其微小,目前只有1艘500吨级布雷艇、1艘400吨级扫雷艇、4艘小型海警巡逻艇,其最强打击火力是一门23毫米机关炮,4艘小型海警巡逻艇的武备只有一挺勃朗宁M2机枪。如此弱小的海军力量,却敢于挑战实力强大的邻国俄罗斯,这无疑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