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后赛就是摔跤和打架,这句话怎么理解,背后的因素又是什么
徐杰由于他在G3中的优异表现,被杜锋带到了赛后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可他的一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被各路人等纷纷不同解读,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效果。
的确,季后赛的强度是有目共睹,不强是不行的,尤其是在防守端,你要是给对手留下更多的出手空间,仅凭进攻,你是很难赢下比赛的。
粤沪大战的第三场,说广东赢在防守一点儿不为过。黄荣奇的死命缠绕,赛后,反应强烈。正是他的铁血防守,让哈维命中率下降,连罚球都失准。这就是防守强度对他的体力和心理的压迫所致。
但是,显然与摔跤与打架是不同的,毕竟不是拳击和摔跤比赛。但其中的意义是相通的,这意义就是要有一个肉搏的意识,用这种心态去对待比赛。也许,这就是杜锋指导真正的意思,也是徐杰如童言无忌般说出的话的原意。
不要曲解,真的不要曲解。简单一点说,摔跤和打架是直接对人去的,而季后赛要想上强度,要对球去。用对人的努力和意识去对球,抢、断、逼等手段,更激烈,更积极。
事实上篮球比赛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你意识上紧张,对掌控球的意识强烈。很可能球距你还有两米远你会努力上抢,很可能你就会触到球,改变一次球权,从而改变一场比赛的走向。
大概我们还记得,大上个赛季,山东对北京的一场比赛。最后时刻,高诗岩一个飞身扑地的抢断球,距离之远,动作之大,让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山东队掌握了那个球权,并改变了结局。
为什么说,懒散是球员最大的敌人呢?球距你一米远时候,你漫不经心,一个距两米远却在努力的球员,非常可能在你懒散之际,一个鱼跃将皮球收入怀中。在赛场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真正打过球,临场的人都懂,积极性会决定皮球的归属,乃至比赛的走向。
由于篮球本身与排球不同,就是一个争抢的过程,你争到了,你就有将这个球打进篮筐的可能。如果你争不到,一切免谈。
那么,说季后赛就是摔跤和打架,就看你怎么理解了!说它是一种态度,那就是鼓励球员们用更积极的心态去争、去抢,去冲击每一个球。要说他就是让球员去武打,太偏激吧!
事实也证明 ,上海队这场比赛就是输在防守上,他们的防守压迫性不够,给广东球员留下了更多的出手空间。你看看比赛过程中,广东向内一压,向外一分,肯定是胡明轩和徐杰的投篮空间,没有人用更快的移动来压迫他们。反而是在球的传导中,经常是乱成一锅粥。顾的了东,顾不了西。
当然,广东队的传导球做的也是好,迅速的传导,球的运转肯定会比人的移动更快。内外结合,挡拆顺下,更熟练,更简洁,自然也更快捷,结果就是你防守跟不上进攻的频率,节奏感被打乱。
而进攻呢?哈维也太沾球,在黄荣奇的逼迫下,其他球员也是各自紧紧地封锁对面的上海球员。这就使的他们摆脱不了防守,球的传导必然迟滞。偶尔找到机会传一个,力道不是大就是小,方向也不准确,一旦被断,下一个球就更不敢传。
这就是恶性循环,不敢传,球就找不到出手的合理空间。可以看到,比赛中 很多的都是强投,包括洛夫顿。这样的进攻,肯定是比不上很好传导后,找到合理空间的进攻效果了。
更重要的,你的战术没了,节奏感没了。球就越来越不顺畅,每一次冲击篮筐你都会觉得别别扭扭。当你陷入这个怪圈时,胜利就会离你越来越远。
不需要实力差距多少,在战术执行力上有差距就完了。
正是这种战术执行力的差距,使上海遗憾地败下阵来。而这背后,恰恰是摔跤与打架的精神内涵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