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咱们一同聊聊成语 “乌衣子弟”。诸位可曾听闻过这 “乌衣子弟” 一词?乍听之下,仿佛是身着黑褂的年轻小伙,然而其背后的故事,可比大栅栏那古旧的门脸深邃得多呢!

“乌衣子弟” 成语读音

“乌衣子弟” 的准确读音为【wū yī zǐ dì】 。

“乌衣子弟” 成语来源

“乌衣子弟” 这一成语,源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拒媒》:“闹端阳,正纷纭,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难道是织女牵牛天汉津。” 这话描绘的是,端午节之时,热闹喧嚣,水阁之中满是春意。那些贵族子弟陪伴着佳人,在秦淮河畔的河房里玩乐。不禁让人疑惑,这难道是银河中的织女与牛郎在相会?

追溯到东晋时期,南京的乌衣巷,居住的皆是王导、谢安这般位极人臣的宰相。他们家族的子弟身着乌衣,尽显气派,恰似北京城 “八旗子弟提笼架鸟” 一般。说来有趣,刘禹锡的一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竟让这些贵族子弟成为千古以来的 “网红” 。

“乌衣子弟” 成语含义

乌衣,指的便是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面,那是东晋时期王、谢两大家族的聚居之地。子弟,自然是指这些家族中的年轻一辈。所谓 “乌衣子弟”,原指出身名门望族、生活富足优渥的年轻人。后来,这个成语也用以形容那些出身高贵、生活奢华的年轻人,有时还略带贬义,意味着这些人虽有好出身,却未必有真才实学。

比如:

1.民国时期,八大胡同的姑娘们眼光可毒了。远远瞧见穿着杭纺长衫却不系扣子的人,就知道定是乌衣子弟前来听曲儿,他们不仅出手阔绰,嘴巴还甜得很 。

2.走在前面的那人中等身量,衣着得体,一身丝袍说不出的轻软,虽是黑色却一点不让人觉得那颜色压抑反而有一种乌衣子弟、洒脱风流的气韵。

3.小张出生在富裕家庭,自幼生活优渥,但他从不摆出 “乌衣子弟” 的架子,而是勤奋学习,凭借自身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

“乌衣子弟” 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乌衣子弟” 的近义词

公子王孙:公子王孙,指的是那些出身贵族、有权有势的少爷们,多为王公贵族的后代 。

纨绔子弟: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比如一些富家子弟,成天游手好闲,被称为纨绔子弟。

膏粱子弟:指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膏粱” 指肥肉和细粮,代表着美味佳肴,形容他们生活优渥。

膏腴子弟:意思也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与 “膏粱子弟” 类似,强调出身富贵。

五陵年少:原指京都富豪子弟。例如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描绘那些在京都中过着奢华生活的年轻子弟。

“乌衣子弟” 的反义词

市井小民:市井小民,说的就是普通老百姓,那些在街头巷尾、集市中做买卖、过生活的平凡之人 。

白屋寒门: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与 “乌衣子弟” 所代表的富贵出身形成鲜明对比。

倘若今日听我讲完 “乌衣子弟”,您对这个成语有了新的认知,不妨与身边的朋友分享一番。让我们一同将这些有趣的成语传承下去,说不定哪一日,您用这个词描述事情时,还能令人眼前一亮呢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