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尼克松曾经当面向毛泽东、周恩来许诺,要在第二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但“水门事件”使他无法兑现诺言。中国方面关注着新总统的态度。
当过橄榄球运动员的福特身体健壮,看上去似乎挺有魄力,其实他为人和蔼,还缺乏领导能力,也不擅长外交;因而,对能干的博士基辛格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尼克松。他接任总统后在尼克松的阁员中首先召见的就是基辛格,要其留任国务卿。
在基辛格的建议下,福特就任总统后,在对华问题上作出了两个姿态。
其一,福特在白宫的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上班的第一天,就会见了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重申美国将继续遵循上海公报的原则,继续追求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目标。
其二,福特写信给毛泽东,信的内容称其政府没有比“加速”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还说基辛格应访问北京,讨论实现关系正常化的细节。
但这也只是两个象征性的表示而已,中国人从来都是有“听其言而观其行”的传统的。睿智而敏锐的中国领导人很快就对这位继任总统能否实现尼克松所作的承诺心存怀疑和十分不安。从为基辛格新的访问所作的具体准备中,中方发现,基辛格的日程并非加快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而是试图表示这只不过是迈向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个步骤而已,实际上拖延的最终结果是要等到美国的国内政治允许白宫中止与台湾的关系。
福特因其是未经选举而接任总统的,其政治地位自然很脆弱。当时,美国还在遭受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加上福特只剩下两年任期就得参加1976年的大选,他大部分的精力将用于准备竞选上。因此,在1976年大选获胜之前,他是无法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只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拖的办法,而寄希望于1976年大选获胜之后。
在福特的影响下,基辛格在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也失去了昔日的热情。基辛格是在尼克松辞职后的一个星期开始制定访华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向中国领导人保证美国对华政策的连续性,也为了抵消已经确定日程的同苏联人高级会谈的影响。
基辛格希望至少安排两次访华:一次在9月间,一次在年底。但实际情况是,他只能在这一年的11月下旬从苏联返回时顺道来北京。这次,善搞地缘政治的基辛格耍了一点并不高明的“小聪明”,竟然同意在中苏边界上的城市举行美苏首脑会谈,然后再访问北京,以强调美苏关系缓和对中国利益的影响,从而迫使中国接受美国的政治目标。这表明基辛格还没有充分了解中国人,他的做法只能使中国人忿然。中国领导人仍然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肯定要在北京碰软钉子。
1、基辛格与邓小平的交锋
1974年11月25日,基辛格在海参崴苏美最高级会谈结束后的返美途中乘专机来到北京。这次,基辛格全家都来了,包括夫人南希及其儿子和女儿。
基辛格在首都机场刚下飞机,前来迎接的乔冠华在握手拥抱时,弦外有音地对基辛格说:“博士,你过去来北京,都是从南面或者是从东面来的,你这次是从北边来的。不知道博士是否知晓,影响中国天气的寒流都是从北边来的。”
基辛格抵达的当晚,就携带全家在邓小平的陪同下去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周恩来。周恩来请基辛格给患病的尼克松捎去问候,却并没有说给新接任总统的福特捎去问候。
11月26日、27日、28日,邓小平与基辛格连续进行了四轮会谈。中方在场的有外长乔冠华,美方有新任驻华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
第一轮会谈开始时,基辛格为了缓和谈判气氛,指着摆在面前厚厚的三大本提要手册,说:“我将开始把这几本手册,从头到尾给你念一遍。”
邓小平幽默地说:“博士,你这几本手册有几吨重?”
基辛格故弄玄虚:“有好几吨重。还准备了不少,这仅仅是开场白。”
邓小平机敏而坚定:“我们方面没有任何手册,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
在谈到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时,邓小平严肃地说:“我必须先放一炮。”
基辛格问:“对我?”
邓小平说:“空炮还是真炮,看你喜欢哪一种。那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如你们所说,你们欠了我们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基辛格还是亮出了美方的观点。
基辛格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问题是我们怎样完成这一过程。我想将我们遇到的问题分成几部分:这就是台湾外交地位问题、与我们的外交关系问题以及我们在台湾的军事力量问题和我们承担台湾的防务问题。我们的问题与日本不同,或者说,在这个问题上不同于与你们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任何国家。
首先,我们存在着正式的防卫关系,美台间订有《共同防御条约》;其次,在美国存在着一大群人,他们在历史上就是亲台派。在这种情况下,美方提出:第一,美国准备按日本模式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需有一种变通,即我们在台湾维持一个联络处,在北京建立使馆;第二,确定美国从台湾撤军的时间表,到1976年夏天撤出一半,剩下的在1977年底全部撤出。但在撤军的过渡期,我们还没有找到妥善解决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问题的方案,希望中方声明和平解放台湾,以便美国考虑放弃美台防御关系。
…邓小平盯着基辛格,这是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明显的倒退,因而心里十分不快。基辛格自知是理亏,说话有些吞吞吐吐,不很流畅。
不待基辛格将话全说完,邓小平就打断他的话道,问道:就这些啦?
基辛格:是的。这是基本的,因为美国有法律上的问题。
邓小平一言挑明:实际上,这条法律是由你们自己制定的,对吗?
基辛格:哪条法律?
邓小平:你们就是那些制定法律的人。就是你们对台湾防卫承诺的法律,那是你们自己确定下来的。
基辛格:当然,这完全是真实的。
邓小平直截了当地指出:好。既然你们可以制定法律,那自然你们也可以废除它的。
基辛格:这也是真实的。我们的观点不是那不能做。我们的观点是我向你解释的那些原因…
邓小平:你的考虑,从本质上说,我们感到,它还是一中一台的变种。
基辛格:为什么是这样?
邓小平:主要是你们的立场倒退了,改变了联络处的立场。
现在的情况是,你们在北京建立了联络处,我们在华盛顿也建立了自己的联络处,你们在台湾还保持着大使馆。这本身表明,还不存在关系正常化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如果你颠倒一下位置,在北京设立大使馆,在台湾设立联络处,这不是改正问题的方式。人民会得出一个结论,这实际上是一台一中的翻版。因此我们发现难于接受这个方案。
基辛格:我们希望实现的,是同台湾一步一步地分离…
邓小平:很明显,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就解决台湾问题而论,假定你们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台湾问题应该留给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至于我们用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相信毛主席已经在他的谈话里讲得很清楚了。
基辛格: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毛主席声明了两点:一个他相信问题最终要用武力来解决;但他也说,中国可以等待一百年使问题得到解决。
邓小平:是的,他是那样说的。当然,一百年这个数字是象征性的。
基辛格:当然,我理解。我要说的是,一百年以后,我将不再是国务卿了。
邓小平:毛泽东主席已经把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它应该留给中国人来解决讲得很清楚了。
基辛格:我同意。这也正是我保存的谈话记录。
在这几轮会谈中,在广泛地谈到核武器、缓和、中东冲突、柬埔寨问题、中苏关系及能源危机等世界上别的问题之后,话题又回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
邓小平重申了中方的关系正常化三原则。
邓小平:博士阁下,中方只能按照日本模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一旦华盛顿终止了它与国民党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台湾问题就成为中国人自己解决的内部事务。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形式的评判和保证,以及任何形式的卷入,我们都不予接受。如果是你们还需要台湾,以及你们国内还有困难,还有待于时间,那么,我们可以等待。
在11月28日下午举行的最后一轮会谈中,双方各自谈了对世界形势的认识。基辛格说到因为欧洲和日本不能构成强大的战略力量,而承认说美国基本上处于世界的“第一线”。
邓小平委婉地反驳了美国在所有的地方都处在“第一线”的说法。
邓小平:…刚才博士几次说到开炮问题。似乎博士对炮火非常关注。
基辛格:我要深挖洞。
邓小平:我赞成深挖洞。可炮必须开。博士说,炮火的频率和精确度都提高了,由于精确度提高了,炮火能否停下来就不好说了。我认为,研究一下炮开得究竟有没有道理是必要的。因此,我想提出这一点以引起你们的注意是有用的。也就是说,现在在许多问题上,美国正处于第一线。当然,美国也并不是在所有的问题上都处在第一线。
基辛格正想说什么时,邓小平看了一下时间,暗示会谈该划句号了。邓小平最后以一句幽默作为结束:“阁下对炮感兴趣,可以多研究我们的大炮。”
由于美国从原有的立场上倒退了,当时美国的评论家们普遍认为,基辛格此次访华“受到了冷落”。尽管基辛格表达了包括会见毛泽东在内的全部的兴趣,但被告知由于毛主席正在长沙而“不方便安排会见”。
后来,基辛格从另外的渠道听说毛泽东在长沙会见别的外国客人,他只好悻悻然地去了苏州。
2、最后一次与毛主席会谈
基辛格再次见到毛泽东,已经是十个月之后的事了。1975年10月19日,基辛格为准备福特总统访华之行又一次来到北京。基辛格与邓小平进行了数次会谈,在即将离开北京的时候,才被告知毛泽东将会见他。这是毛泽东与基辛格的最后一次会见。在不到一年之后,毛泽东就辞别人世了。
会见是在10月21日傍晚6时25分至8时05分进行的,地点仍然是在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副总理邓小平、外长乔冠华、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参加了会见。
毛泽东坚持站着欢迎他们进屋,握手寒喧,并让摄影者拍照。可以明显地看出,毛泽东身体已经很虚弱了,站着谈话已经相当困难。他与基辛格夫人握过手后就坐下来了,要了一张便条,写下了他要讲的话,说基辛格夫人个头比基辛格还大。然后,毛泽东再度站起来,欢迎其他的客人。拍照后,基辛格随从的官员被请出房间,美方只有国务卿基辛格、联络处主任布什和洛德留下来谈话。
毛泽东讲话已经十分困难,是由唐闻生与王海容重复他说的话,确认没有错,然后才进行翻译。要不然就是由他的护士拿着一本记事本,让他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在整个会谈过程中,毛泽东都不断用力地用手和手指做出手势,以强调他的重点。从谈话内容看,他的头脑很清醒,思路还明晰。
毛泽东:你知道我浑身是病,我很快就要上天堂了。
基辛格:不会的。
毛泽东:快了。我已经收到上帝的邀请函了。
基辛格:我希望你还要很长的一段日子才会接受邀请。
毛泽东:我接受博士(医生,一语双关)的嘱咐。
基辛格:多谢。(美国)总统非常希望能够访问中国,也非常希望能和毛主席见面。
毛泽东:我们诚挚地邀请他来访。
基辛格:我们非常重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毛泽东:是蛮重要的,但没那么重要。(用手指作手势)你们是这个(两个手指中间空间比较大),我们是这个(两个手指中间空间比较小);你们有原子弹,我们没有。
基辛格:是的,但是主席过去常说,军事力量不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
毛泽东:副总理邓小平说过,小米加步枪。
基辛格:我们有一些共同的敌人。
毛泽东:是的。
基辛格:你用英文说,也写下来了。能不能把这给我?
毛泽东:好。(他把他写下的便条递给基辛格)。
基辛格:我看主席学习英文大有进步。我说过,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毛泽东:不(把两个手指握得很近)。所以你们和他起了争执(指着副总理邓小平)。昨天,你对他说到,美国对中国无所求,中国对美国也无所求。我的看法是,这种说法一部分是对的,一部分是错的。台湾是小问题,全世界才是大问题。(开始咳嗽了,护士帮助)要是无论哪一边对另一边都无所求,你们干嘛要到北京来,我们又为什么要接待你和贵国总统?
基辛格:我们到北京来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也是因为我们认为你们对世界情势的看法比我们打交道的任何国家都要清楚,而我们和贵国若干观点一致…相当多。
毛泽东:那样靠不住。那些话不可靠。…(拍自己的两个肩膀)我们认为你们做的是从我们的肩膀跳到莫斯科去,这些肩膀现在一点用都没有了。
基辛格:我们在莫斯科什么都得不到。
毛泽东:但是你能在中国取得台湾。
基辛格:我们能在中国取得台湾?
毛泽东:但是你们现在有中国的台湾。
基辛格:但是我们总有一天会解决这件事情。
毛泽东:在一百年内。
基辛格:上次我到这儿主席也是这样说的。
毛泽东:的确。
基辛格:至少,我不认为需要一百年。
毛泽东:要是现在你把它送回给我,我也不要。因为它现在要不得。现在那儿有非常多的反革命分子。一百年的话,我们会要它。(作打的手势)我们将会为得到它而打仗。
基辛格:不是一百年。
毛泽东:(做手势,计数)很难讲。五年,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实在难说得很。
接着,毛泽东谈到了欢迎福特总统来访,也谈到了自己的具体病情。
基辛格:主席,我看了我们两年前的对话记录。我认为它是最深入的国际事务记录之一。我们对它非常重视。
毛泽东:但有些事我们必须等待观察,我做的一些评估还有待客观的情势来推动。
两人在讨论了美苏在欧洲的争夺、在欧洲打仗会不会使用核武器等问题之后,毛泽东谈起了经常爱看报上的国际新闻,就说起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是犹太家族拥有的。
基辛格:《华盛顿邮报》现在不是了。
(询问布什主任)布什:主掌《华盛顿邮报》的格雷厄姆夫人确实是犹太人,她是麦耶先生的女儿。
基辛格对毛:你说的没错。
毛泽东:经营者都是犹太人。
(对布什感兴趣,看着布什)你这位主任在北京处境艰困,为什么不来找我?
布什:我今晚能来这儿,真是荣幸。我认为您很忙,没有时间接见联络处主任。
毛泽东:我不忙,因为我不用去管所有例行性的事务。我只看国际新闻。你们不晓得我的脾气。我喜欢人们骂我(提高声调并用手拍打椅子)。你们一定会说毛主席是一个老官僚。这样的话,我会快一点与你们见面,而且会急着想见到你们。如果你们不骂我的话,我就不会见你们,宁愿睡大觉。
基辛格:这对我们很为难,特别是叫你为官僚。
毛泽东:我批准(用手重击他的椅子),外国人都在我面前拍桌子。骂我的话,我只会感到高兴。
基辛格:这对我们来讲,还是很不自然。除非是出自策略上的权谋。
毛泽东:但我的确是个官僚,而且还是个军阀。这是苏联给我挂上的名号。
基辛格:但苏联对中国的评价与我们不相同。
毛泽东:他们每天都在骂我,每天。因此,我接受这两个称号,军阀与官僚,再荣幸不过。而且,你们也说过我是个战争贩子及侵略者。联合国通过一项美国支持的决议,宣称中国侵略朝鲜。
基辛格:那是25年前的事情了。
毛泽东:没错,所以它和你没有直接的关系。那是杜鲁门时代的事。
基辛格:是的。那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我们的想法已经改变了。
毛泽东:(摸摸头顶)但决议还没有取消。我仍然戴着侵略者的帽子。我仍然把这视作无上的荣誉。好极了,非常好。
次日,在基辛格离开北京的那天深夜,基辛格与乔冠华讨论美国的声明草案。乔冠华拒绝了美方建议的公报,提出了一个美方觉得不能接受的公报,基辛格也拒绝了。乔冠华外长明确地说,中国准备举行不要公报的高级会晤,这使基辛格很恼火。会议在凌晨中断,没有达成协议。
分手时,乔冠华表示说,中国政府不能保证美国总统将受到热烈的欢迎。有评论说,这次基辛格是从北京两手空空地返回华盛顿的。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