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动机,也没有螺旋桨,

气球一放气为什么会飞走?”

“如何将不同速度的风

转换为稳定的电?”

“高铁为什么被设计为子弹头?”

“秘密在于……”

4月12日

第10届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

青少年组决赛现场

19位参赛选手

用生动有趣的讲解

破解谜题

将深奥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


这些小小少年

最小的只有8岁

他们中

既有善于从生活细节中

挖掘问题的小观察家

也有痴迷于硬核科技的发烧友

这群“追科学”的少年有点“酷”


“为什么敖丙把水变成冰后,申公豹就无法施展法术?”“敖丙在深海落泪,泪水为什么是向上浮?”来自崇州市辰居小学校的刘玺铜,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提出了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他运用“冰不导电”的原理解释了第一个问题,并通过现场实验演示了“海水密度大于眼泪,因此泪水会上浮”的科学现象。


“上海中心大厦为何能在大风中‘优雅摇摆’?港珠澳大桥为何能抵御台风?”来自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馆的8岁小选手余昊宸,以《风洞:地面上的天空,科技腾飞的翅膀》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风洞的原理及其广泛应用,将复杂的空气动力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


来自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的江舒瑶手握一把长嘴壶登台亮相。这位小选手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还是成都非遗长嘴壶茶艺第六代传承人。“修长的嘴壶形成天然的冷却管,当沸水顺着嘴壶下降,水温也会随之降低。”现场,她手持长嘴壶一边行云流水地展示着茶艺绝活,一边在讲解中揭示了“非遗长嘴壶与茶叶的秘密”,让传统茶艺展现科学魅力。


这些小小少年们讲解的内容丰富多样

既有探索宇宙奥秘的天文主题

也有研究动植物特性的生命科学

既有前沿的AI技术和脑机接口

也有贴近生活的保暖原理和近视预防

还有非遗文化和方言保护

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讲解




台上,他们是妙语连珠的科普小达人

台下,他们是充满好奇的追梦少年

面对提问

他们回答道


为什么选择这个演讲主题?


“因为我喜欢青蛙,在草丛与它相遇时,会有一种非常兴奋的感觉,对它既恐惧又好奇。”


“电影里看到敖丙在海里落泪,眼泪朝上流,心里很疑惑:难道万有引力失效了?”


“我之前参观一个航空博物馆,里面有很多航空知识,我对这些知识很好奇。”


“我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我很喜欢四川话,想用AI来保护方言。”



长大想做什么?


“两栖爬行类动物学家。现在有一些青蛙属于濒危物种,需要人工繁育,我也可以当人工繁育的饲养员。”


“我想当飞行员。”


“想当科学家。”


“想当茶艺师,在茶馆里工作,给大家科普长嘴壶的原理。”



你觉得科普是什么?


“就是把你自己喜欢的知识讲给别人听。”


“就是把生活中奇妙的现象总结出来。”


“把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讲出来,普及给大家。”


“把看似感觉很枯燥的一些定义,让它简单化。”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文字:白芳

视频:唐建军

值班编辑:苏吾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