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白宫这一次低头都很可能是“特朗普关税”走向失败的开端。

全文2709字,阅读约需5分钟

撰稿/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迟道华 校对/张彦君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图/新华社

“特朗普关税”又反转了。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12日消息,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于当地时间4月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

CBP发布的文件显示,这些产品被排除在政府对贸易伙伴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之外,且适用于所有4月5日以后进入美国的电子产品,已经支付的“对等关税”也可以寻求退款。

金融分析师侯赛因·库贝西指出,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在关税政策上“180度大转弯”。

虽然特朗普政府官员证实,此项豁免不适用于此前美国加征的20%所谓“芬太尼关税”,但彭博社、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的分析都认为,这是特朗普对华关税 “放软”“松动”的首个信号。

舆论认为,根据美国政府最新通知,“豁免产品特别适用于从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因为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是中国对美出口的第一和第二大品类的产品。美国73%的智能手机与78%的笔记本电脑,都在中国生产。

从不断向中国发出所谓“最后通牒”到悄然豁免部分从中国进口商品,特朗普为何退缩了?

━━━━━

关税大棒伤了美国科技巨头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已让美国科技业巨头先受了伤。

4月3日、4日两个交易日,苹果、英伟达、Meta、谷歌、微软、亚马逊、特斯拉等美国科技业七巨头的总市值就蒸发了14900亿美元,足以让这些科技业巨头心惊不已。而这些科技业巨头与亚洲供应链,特别是中国供应链关系极其密切。

以受伤最重的苹果为例,苹果全球供应链高度集中于中国,占比高达40%,其次才是越南和印度。其中,iPhone手机90%的组装产能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关税清单,等于要阻断苹果最重要的生产节点。

尽管苹果声称要实施“中国+1”战略,并承诺未来4年要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但新厂的建设周期一般需要5年,所以这不是在特朗普任期内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球供应链被阻,溢出的成本还不是全部,还有因高关税导致的市场萎缩的损失。这更是苹果不可承受之重。

同样的困境在亚马逊、特斯拉等企业也存在。高盛预测,特朗普关税将导致亚马逊成本上涨15%~20%,年利润损失50亿~100亿美元。特斯拉整车、电池、压铸件等均高度依靠中国市场供应,中国市场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占比也超过40%。今年以来,在特朗普“对等关税”及“汽车关税”冲击下,马斯克的净资产已从4000亿美元跌至3000亿美元以下,失血严重。

“特朗普关税”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伙伴深感威胁,但对曾经力挺他的美国科技业巨头则是已经进行了一番“绞杀”。这暴露了特朗普及其“关税派”团队,并不了解全球供应链的构成和复杂程度。豁免部分中国商品,算是面对现实不得不低了一次头。


▲4月8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工作。纽约股市三大股指4月8日下跌。图/新华社

━━━━━

美债收益率放出不祥信号

对特朗普政府来说,更令他们担心的是美债收益率释放出的不祥信号。

以往,美国国债被视为全球金融资产的避风港,被认为是无风险资产。其中,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基准向来被认为是“资产定价之锚”,决定着抵押贷款利率和企业债券利率基准。

但受“特朗普关税”影响,仅在过去的4月7日—4月11日这一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就上涨了近50个基点,创下了2001年以来单周最大涨幅。4月12日,又上涨到了4.4876%‌,逼近了4.5%的心理关口。此外,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盘中也一度突破5%大关,创下1982年以来最大的三日涨幅。

美债收益率的上升意味着借贷成本的上升,加上关税影响,预示了未来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抬升。这对意图借关税大棒重振美国经济的特朗普团队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负面影响还不限于此。美债收益率与美债价格、美元指数成反比,美债收益率上升表明美债价格和美元指数出现了下跌之势,这说明有投资者在抛售美债和美元。事实也确实如此。过去的一周,美债被连日抛售,4月12日美元指数也跌破了100关口。

以往,如果美国股市出现下跌,投资者会转为购买美债和美元避险,然而现在却出现了股债汇三杀的局面。这表明,“特朗普关税”导致有投资者失去了对美债美元的信任,要么表明美国市场开始失去流动性,人们宁愿“现金为王”,也不愿意面对关税导致的风险。一个较大的抛售美债美元的动作,就可能带动其他投资者跟随。

上周美债被抛售,即传说与日本农林中央金库宣布抛售10万亿日元美债有关。虽然10万亿日元在美债的日成交量中占比并不大,但这一动向加深了市场担忧。

━━━━━

“特朗普关税”是缘木求鱼

对CBP豁免部分商品关税的公告,白宫迄今为止不予置评,似乎是想以低调方式让外界忽略特朗普政府这一次的低头。

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白宫的这一次低头很可能是“特朗普关税”将走向失败的开端。

从美国内部看,在共和党内部和国会,都已出现了反对“特朗普关税”的声音。两党议员共同制定相关法案,以图让国会重新获得关税主导权就是一个信号。

媒体报道,特朗普的贸易团队正在重组权力,一度处于核心权力边缘的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暂时代替偏执狂纳瓦罗(贸易与制造业高级顾问),成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主要发言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面对国际、国内和市场的反对浪潮,特朗普不得不对其原有的关税立场有所修正。

事实很清楚,自特朗普祭起关税大棒以来,美国连有得有失都谈不上,失远远大于得。比如,特朗普团队声称7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90天关税“暂缓期”,但到底是哪75个国家,白宫至今不愿意透露。

就算是真的有75个国家和地区愿与美国谈判、作出让步,其中又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有能力满足特朗普政府降低关税、降低本国国内增值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等要求?

实际上,美国关税收入一年不过800多亿美元,特朗普关税大棒挥舞得再猛,既未必能把制造业带回美国,也填补不了美国的债务窟窿。美国今年有9.2万亿美元国债到期,仅6月就有6万亿美元国债需到期置换,用新债还旧债。那些向美国低头的国家和地区,有几个能买得起美国新国债?

形势比人强。如果美国债务危机、通胀危机、国家信用流失等问题进一步显性化,特朗普团队估计又得调整关税政策了,虽然那样做仍只是缘木求鱼。

值班编辑 康嘻嘻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