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贾凯清 通讯员 彭良程)航空医疗救护是航空应急救援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响应速度快、救援范围广、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等特点。4月13日,湖南省首个航空医疗救护联合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航空医疗救护联合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湖南省航空医疗救护事业进入新阶段,推动全省医疗应急体系向“空地一体化”迈进。


  据悉,该航空医疗救护联合体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牵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湖南省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长沙湘江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省内外70余家医疗机构、航空医疗服务机构组成。

  “本次成立的医疗救护联合体是为了推动‘健康中国’与‘低空经济’两大战略深度融合,也是新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柴湘平介绍道,湘雅二医院将作为牵头单位,建立起全省范围内的航空医疗救护体系,让更多的三湘父老享受到快捷的航空救援服务。

  登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急诊医技楼楼顶,一座高架直升机停机坪在眼前豁然展开。该停机坪是目前我省三级甲等以上医院面积最大、荷载最大、助航设施最完备、功能最齐全的专用航空铝甲板停机坪,可起降最大起飞重量13吨的中重型直升机,将成为实施航空医疗救护的核心枢纽。


同时进行展示的还有湘江通航AW139救护直升机,该机型是新一代多用途15座中型双发直升机,在同级别直升机中,AW139拥有最宽敞的客舱,并且能够轻松自由地进行改装以满足不同的任务需求。

“湘江通航公司的航空医疗救护工作目前已覆盖全省。今年1月7日,一例从邵阳到长沙的航空救援仅用时1小时12分,为患者筑牢了‘空中生命线’。”长沙湘江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鲁鸿透露,未来,湘江通航公司还将积极探索有人机与无人机联合救援模式,无人机主要承担医疗物资配送任务,有人机则专注于病患转运,进一步提升救援效率。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湘江通航公司已获得“湖南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基地”和“湖南省航空医疗救援实训基地”授牌,公司常态化备有AW139、AW109、AW119等多种机型用于不同的任务场景,实现重、中型直升机常态化备勤,是中部地区唯一自有运行中型双发全天候、全天时直升机、首家运行“D级直升机与载荷组合”的通航公司。


此前,湘江通航公司与湘雅医院紧密合作,开展湖南省航空医疗救护培训,已累计培训医护人员200余人次。公司先后成功执行桑植—株洲航空医疗转运、湖北宜昌—长沙器官航空转运等多项紧急医疗救护任务,一次次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记者了解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航空医疗救护联合体将在省内外航空医疗救护网络、湖南省航空医疗救护体系、航空医疗救护学科、航空医疗救护数智化系统、航空医疗救护科普宣传和急救教育活动等方面开展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和低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