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部分群众反映收到了领取“五险一金补贴”的通知。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从未面向普通群众发放过所谓的“五险一金补贴”,所谓通知为不实信息且涉嫌诈骗,千万别信!
(4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部分群众反映收到领取“五险一金补贴”的通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表示,从未面向普通群众发放过此类补贴,相关通知是不实信息且涉嫌诈骗。除了“五险一金补贴”“社保补贴”,这两年还出现过“经济复苏津贴”“个人劳动补贴”等各种骗局。为了以假乱真,行骗者会伪造部委或地方有关部门网站并设置飘窗,让大家点击进入填写个人信息。还有的骗子以公司人事部门为名,向员工发送补贴领取邮件,并附上自助办理的二维码。
此类骗局套路满满。通知中虚构入职满一月且正常缴纳五险一金员工有资格申请补贴的内容,以限时办理、逾期无法享受等话术增加紧迫感,诱导受害者扫描二维码。而二维码指向的所谓“财政部网站”,实则是假冒平台,一旦受害者按要求输入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验证码等关键信息,不仅补贴拿不到,银行卡内的钱财也将被盗取。更恶劣的是,诈骗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群众联系方式后广撒网发送虚假信息,给众多民众带来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
当前,面对这类骗局,常见的应对方式多是提醒民众“千万别扫”。诚然,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至关重要,但这只是防范骗局的第一道防线。仅靠提醒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法律的强力介入。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社保扫码补贴骗局,法律不能缺席。一方面,对于诈骗分子,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惩处。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罪等犯罪行为有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应依据事实和法律,对涉及此类诈骗的不法分子进行精准打击,让其受到应有的制裁,以此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遏制此类骗局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打击新出现的诈骗模式。
揪出“社保扫码补贴骗局”背后的骗子们是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利用技术和大数据手段,追踪诈骗信息的源头,挖出幕后的诈骗团伙。只有将骗子绳之以法,才能真正保护民众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社保扫码补贴骗局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扰乱了社会秩序。仅仅提醒民众防范是远远不够的,法律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法律的扫帚,扫净这些骗局的阴霾,让诈骗分子无所遁形,才能让公众不再需要为这类诈骗骗局而忧心忡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