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做了好几件事
●一个人去大连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实习工作;
●尝试抢拉萨的火车票,想着抢到就去,就真去了;
●投了很多成都的公司,却被北京一家游戏公司录取,开启了我直到今日7年的游戏行业生涯;
●逃课+逃班去云南过自己21岁的生日,自那以后,云南成为了我的精神故乡。
第一章:梦开始的地方
只要370元,就从北京到了我的心之所向——云南。丽江三义机场到市区还是挺远的,蹭上了飞机上认识的一对退休老夫妻的车,我顺利在凌晨抵达了今晚住宿的青旅,并和他们度过了我的21岁生日。
清晨迫不及待的早早起来,看一眼云南,雪山近在眼前。
一个人四处乱逛,那时候的白沙古镇还没有现在商业,坐公交过去,路过了几个村子,都能感受到本地人生活的气息。
虽然也有很多摆摊的商业行为,但买卖不就是本地生活之一嘛,只是现在互联网发达了,在北京也能买到云南鲜花饼,在上海也能买到北京炸酱面,这种便利确实降低了地区独特性,但本地摊位的氛围感是互联网买不到的。
在一个卖炸洋芋的小摊位停下,看着有本地嬢嬢接孩子放学,叽叽喳喳买东西的氛围,那一刻我好像融入了他们。
所以我也能接受买卖的商业行为,只是我喜欢更多的去到面向本地人的摊位/店铺,那样我才能感觉到我是他们的一员,而不是流水的游客。
坐上开往大理的火车,终于圆梦,实现了电影《心花路放》中去大理听《去大理》。
洱海环了,苍山去了
这真的是21岁吗?(我以前是真喜欢成熟穿搭)
现在苍山脚下的村子里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独立、艺术、实验性的店铺,得益于很多有想法的人涌入云南,很适合从城市过去长期旅居的人作为精神栖息地,当然云南的自然景色就足以滋养人的精神世界,只是在此之外有些其他有趣的、能在此寻找其他同类爱好者的地方,会让人感觉没那么孤单吧。
看日出、晨跑、晒太阳
那时候的才村还是个安静的小渔村
泸沽湖一圈多少公里?
53.4km!
骑车环湖是很有趣的,上坡下坡,累了就路边找个店吃饭、补给,向阳处就尽情享受阳光,背阴处就快速骑过等待阳光从下一个转弯处照射而来。
第一次云南行结束后我就回去继续上班了,这短暂的十天对我当时来说像梦一样,让我从压抑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梦醒又要回到现实。
第二章:探索世界
后来,我去了很多地方旅行,也回过云南,在探索世界的阶段,我也在探索自我,我对自我界限的描绘越来越清晰了。
曾经我被别人说:“你不是别人的NPC,别人是你的NPC”。我想了想,或许我也不觉得别人是我的NPC,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不需要把别人当成客体角色。
打开世界地图,我们是世界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虽然我也时常感觉在这个世界孤身一人,但那是因为我太关注我了,将心中的世界放大,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除了我之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人,每个人都在经历自己的暴风雨。
第三章:又回云南,心境已不同
2024年,在我的27岁生日,我又回到了云南,不同的是,这次我认为我已经达到了部分财物自由(自由不在钱多钱少,够用就自由),所以整个人是很有底气的状态,我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也不怕别人坑我,我可以先做后解决,我有支撑起自己的能力。
第一次去云南,我曾写到:
“之前的那段时间过的实在太压抑了,之后的那段时间又重新回到压抑的环境,只有那十天我是快乐的.....后来我明白了,那些快乐来自于跟平凡生活的对比,那些勇敢去说的话、做的事是平时被压抑太久,那个又勇敢又有激情的我是真实的我,而现在这个普通的人是磨平棱角适应社会后的我......我想保留一些热忱给我爱的东西,那种爱必须是干净的,所以我只能是偶尔去跟它见个面,生活里大多数的日子,我还是要完成我自己的任务,以我的B面去面对那些社会、虚假、不平等的事和人。”
7年后再看,我不会再那么愤世嫉俗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苦的,他们也不想,他们也是拿出了自己的B面去假装大人,去让社会运转,去进入一个安全的体系,让自己运转。
对热爱的东西当然要保持热忱和纯粹,但对我现在来说,那不是一种拯救,而是一个目标,“那很好,这也不错”。如果极度讨厌现在的生活,那就设法改变,如果没法改变,那就发现它的营养。譬如现在工作能带给我自由出去玩的底气,我可以不用担心花费,大胆出游,这种底气是自由职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无法达到的。但我现在的一切都是以我的热爱为意义来源,我不会本末倒置,赚更多的钱不是我的目的。所以想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去吧,如果时间合适的话,不要等,未来发生什么谁又说得好呢。
关于云南的故事,未完、待续...
我想会有那么一天,我将留在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