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央视播放的一个纪录片,说的是大山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我还记得很清楚,这位记者的名字叫长江,戴眼镜,是位女记者。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找来看看,也许,你看过之后的心情,会和我看过之后一样地沉重。
能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自然不会是无病呻吟的不痛不痒的没有营养价值的片子。
片子说的是四川的某地,大山深处,一个家庭和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他是家中长子,下有个弟弟,家境贫困,经济条件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上学,弟弟为了他上学,弃学外出打工,举全家之力供他上学,年纪并不老的父母衰老得就像老年人。他也很争气,考上了上海的大学,并且留在了上海工作,面对记者的采访,回顾一路走来的艰辛,家人为他付出的牺牲,他泪流不止。
那时,记得片子里说他母亲已经去世,也好像父母都已经去世,不太记得了,只记得他镜头前的哽咽和眼泪。
贫困,是大山深处的真实存在,而读书上学也是普通人家的唯一出路,举全家之力,况且,也还不能保证这样全家的付出,一定能考取大学。试想,如果落榜,如何面对家人?
片子里是这样说的,因为经济原因,辍学的儿童很多,而且上学的孩子,每天上下学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日常生活中,到县城就是出一趟远门,生活在大山里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一次大山。
要么就是走出大山,离家外出打工赚钱,要么就是一辈子都留在大山,生老病死。
片子里,采访车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然后,好像是因为下过大雨,车子没法开了,再后来,就算有车也没法开,因为只有山路,只能步行。在大山的深处,就生活着这些人和家庭。
这部片子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教育的问题?失学儿童的问题?家乡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振兴乡村的问题?怎么脱贫致富?怎么建设家乡?
大山深处有人家。如果我也出生在这样的大山里的家庭,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我该怎么办?我过的会是怎样的生活?我的命运将会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