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浙江宣传”公众号的一篇题为《文科何去何从》的文章,谈及近几年被张雪峰老师带火了的一个“文科无用论”的话题,以及文科何去何从的现实困境。
作为一名文科出身的读书人,“浙江宣传”的这篇文章我读来深有感触。“浙江宣传”这篇文章主要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谈论文科的重要性,那么,我今天就想从历史的角度来谈一谈一个社会能不能只有理工科、没有文科?文科有没有理工科重要?
中华文明在世界领先几千年,大约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也就是近400多年内开始落后于西方。人们往往认为,中国在近400多年的时间里落后于西方,根本原因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工业、经济等方面落后于西方,换句话说,我们在自然科学上落伍了。我们从小在学校里被灌输的“常识”,也是说中国在科技、工业、经济等方面落后于西方,所以“落后才会挨打”。
实际上,中国近代以来落后于西方的仅仅是自然科学吗?
当中国还处于明朝的皇权专制时代时,德意志就发生了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与神权垄断,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了基础。我们千万不能小觑和低估宗教改革的意义,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世界实现了政教分离,使世俗权利摆脱了宗教控制获得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宗教仅被限制在精神领域,不得干涉行政和社会生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改革促使欧洲的科技和经济摆脱了神权的枷锁,实现了飞速发展。而今天的中东地区之所以仍然相对落后,就在于他们没有经历像基督教那样的宗教改革,政教并未完全分离,社会生活并没有实现世俗化。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马丁·路德。
中国有明一代,正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巅峰时期,而几乎与明朝全程的同时代,从意大利发端,欧洲就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追求个性解放,以人本代替神本,以人权代替神权,终结了欧洲长达上千年的黑暗中世纪。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真迹《圣殇》。
当中国正处于清朝“康乾盛世”的君主专制统治时期,以英国为开端,以法国为中心,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1689年,英国思想家洛克发表《政府论》,批判了“君权神授”,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最早版本的“三权分立”学说。法国更是涌现出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三杰”。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风靡全欧洲。
法国巴黎先贤祠。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并称为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直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促使西方社会走向近现代文明。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英国、法国、德国等老牌西方列强,在近代以来,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强国,也是思想文化的高地;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领先世界,在人文社科领域更是大师辈出,泰斗云集,引领世界。培根、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黑格尔,这一长串闪耀着人类智慧与文明之光的名字,熠熠生辉。即使进入了现当代,欧洲也有萨特、罗素、奥威尔、哈耶克这样的代表着人类顶级思想水平的大师巨匠。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即使被很多国人讥笑为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很多人误认为美国的物质文明很强大,但精神文明却很匮乏,是一个“文化沙漠”。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早在美国立国之初,就有亚当斯、杰斐逊、潘恩、汉密尔顿、富兰克林这些既是行动派、又是思想家的开国先贤。正是这些闪耀的群星,奠定了延续美国200多年的立国根基。即使在当代,美国也有塞缪尔·亨廷顿、弗朗西斯·福山这些社会科学的大师巨匠。在很多人眼中,尤其是法国、意大利等文明繁盛的欧洲国家人眼中,美国就是一个“文化沙漠”。但就是这个“最没文化”的国家,它的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文化创新能力、文化输出能力,到目前为止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比如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10名有9部是美国的,还有一部是《哪吒2》。
美国启蒙思想家、《常识》作者潘恩。
我们再看看西方列强中的一个另类,就是日本。经常读我文章的朋友可能都能感觉出来,我对日本(是指当代日本,不是历史上的军国主义日本)这个国家是很有好感的。但在这里,我不得不指出,日本这个国家相比起欧美列强的一个重大缺点。
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虽然打着“文明开化”“求知识于世界”的旗号,学习了西方的科技和工业,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也正是因为只学习了西方的科技和工业,而没有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没有掌握到西方思想文化的精髓,没有同时接受现代政治文明,政府权力以及当权者的野心无法得到有效制约,日本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杀式的军国主义邪路,给中国人民、亚洲人民,也给日本人民自身带来了深重灾难,害人害己。
而且,我们也看到,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在细微之处做得非常精益求精。但从宏观层面上来讲,在近代以来,日本没有产生过像英国、法国、德国、美国那样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原创性发明创造和重大科学发现,究其根源,在于日本没有产生过对人类文明有过巨大影响的思想巨匠,没有发生过像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那样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日本也有过福泽谕吉、西乡隆盛,但与欧美的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力相比,还不可等量齐观。
日本东京上野公园,西乡隆盛雕像。
明治维新只是一次不彻底的西化改革;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指导下完成了民主改造,催生了一部真正现代意义的宪法,有了真正对民权的保障,彻底改变了少数人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才使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真正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
日本东京浅草寺。(摄于2015年5月31日)
在我们国家的近代历史上,其实也有过“重理轻文”的教训。最典型的就是晚清的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的科技器物,而不学西方的思想文化,只是功利性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其结果,在一场甲午战争中就被打回了原形。
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等人。
记得上中学时,学校里的学霸在全校的讲台上介绍学习经验。有一位文科学霸在介绍经验时,下面有同学问他“为什么要选择文科”。他回答:“文科代表着文明。”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很有道理。文科就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一旦缺失,整个社会都会缺氧。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文科“性价比”不高,文科的社会贡献能见度难以像理工科那样立竿见影地量化,但文科对社会的贡献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奋斗目标仅仅是为了富国强兵,那么大力发展理工科而忽视文科,也许勉强够用。但一个国家如果想在文明层面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跃升,那么紧靠“工业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撑。正如小西兄弟所说:“网上现在很多‘工业党’只看得上枪炮与钢铁,瞧不起‘文科生’。实际上,思想是有最伟大的力量的,因为它不怕子弹。躺在法国先贤祠里的其他人咱都不提,就一本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就足够让这个国家彪炳史册、名垂千古了。”如果以一种实用主义甚至功利主义的态度去对待文科与理工科,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大家都去技校学技术、搓机床不就行了吗?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真正的现代文明国家,不仅要培养工匠,更要培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