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4月13日,一封仅有10个字的辞职信,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炸翻了无数人按部就班的心,在网上引发了各种热议和讨论。
而写下这封信的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教师顾少强随之走红。
十年间,网上不时有她的消息,真假参半。
十年前她辞去体制内的稳定工作离开郑州,选择出走“看世界”;十年后她“世界看完了,现在想好好看看身边的人”,重回郑州老家定居,似乎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很多网友总结这十年,“任性了一把,结果啥也不是。”
但真的啥也不是吗?过去十年的经历,她后悔了吗?顾少强有自己的答案。
1
辞职的决定
顾少强,1980年出生在郑州,2004年从师范大学心理专业毕业,201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
体制内,重点中学。这一系列标签,在一些人眼中,代表着 “规律与稳定”;在另一些人心中,却满是 “枯燥与疲累”。显然,顾少强属于后者。
学校仿若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挤破脑袋、拼尽全力想要跻身其中,而里面的人,在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工作里,却时常萌生出逃离的念头。
教师的工作不只是教学,还涵盖了行政事务、军训管理、录取通知书发放等诸多繁琐任务。“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疲惫。而11年的教学生涯,也让顾少强陷入职业倦怠期。
在一节心理课上,她要求初一的学生给两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而她自己,也不禁开始畅想 20 年后的生活图景。
彼时是2015 年,她35岁,20年后的她将 55 岁,正值退休年龄。就在这一瞬间,她清醒地意识到,安稳却一成不变的生活,并非自己内心真正所向往的。仅仅 20 分钟后,她便毅然决然地做出了 “辞职” 这一决定。
辞职是冲动吗?
倘若对顾少强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或许就不会这般认为了。
当顾少强的女同事忙着研究菜谱、下班回家做饭时,她却在绞尽脑汁,思索着如何寻觅一件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尽情折腾的热爱之事。
由于钟情于王菲的歌,她毅然前往酒吧驻唱,一唱便是三个月,每晚从 8 点持续到 12 点。因为都是越剧迷,她可以和妈妈、姐姐一同从郑州飞往北京,奔赴北京国家大剧院观看精彩的越剧演出。
当旁人都在省钱攒钱,计划着买房买车时,她却“学期攒钱假期花光”。
对生活的不满足,加之自由、尊重个性的家庭氛围,让她在做出辞职决定时,几乎毫无顾虑。
此后,她拿着11000元的积蓄,开始了旅行生活。
她的足迹遍布敦煌、成都、重庆、杭州、绍兴等地,还涉足乌镇、南浔古镇、街子古镇。她并非简单的旅游打卡,而是全身心地去体会、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感受每一座城市与古镇的独特韵味。
三个月后,她被四川青城山下的街子古镇深深吸引,就此决定定居于此。六个月后,她与此前在云南结识的于夫喜结连理,二人齐心协力,共同装修、经营起客栈民宿。一年之后,他们爱情的结晶——女儿小鱼诞生了。
如果说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是最具浪漫色彩、最为诗意的理想,那么经营客栈民宿,无疑便是王子公主童话故事结束后,回归世俗的 “柴米油盐” 生活。
客栈的日常运营极为繁琐,刷马桶、洗床单、换床单已然成为每日必做之事。除此之外,“小白”的她还需随时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比如夏夜毫无征兆的停电,又或是客人酒后闹事等,桩桩件件,都需要她亲力亲为。
开客栈当然是辛苦的。姐姐有次说要给她寄一条丝巾。她说不行,戴不了,因为她的手太粗糙了,一拿丝巾就挂得都是毛。
不过,开客栈也赋予了她更多的自由,让她得以探索生活方式的另一种可能。忙碌之时,她全力以赴努力赚钱;闲暇之际,她便静下心来练字、弹古琴,还会带着女儿外出散心。除了新疆、西藏,祖国的其他省份,都留下了她和女儿的身影。
特殊时期,客栈生意遭受冲击,她迅速调整策略,开启直播,同时开展线上心理咨询业务,积极拓展收入来源。2021 年,与她一同生活的母亲身体抱恙。于是,她带着母亲和女儿重返郑州。如今,她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从事线上心理和家庭教育咨询工作,还参与脱口秀等多元化的尝试,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边界。
从郑州出发,又回到郑州,看似回到了原点。但她真如部分网友所说的,一无所有吗?
2
真的一无所有吗?
十年前,她毅然决然地写下辞职信,一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赢得了网友毫不吝啬的赞美与羡慕。她仿佛化身成了冲破生活樊篱、追逐自由的勇士,承载着无数人对远方的憧憬与向往。
时光流转,从她结婚生孩子,再到经营客栈,最后重返郑州,舆论的风向却陡然一转。曾经那个勇敢逐梦的形象,在部分人眼中沦为了 “向现实低头” 的反面教材,骂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一句 “那个说要看世界的人,最终也没有免俗”,满含着失望与嘲讽,似乎将她过往的勇敢全部否定。
随后,更有“离婚”“客栈倒闭”“欠债 60 万”等负面传闻甚嚣尘上。这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就像一把把利刃,刺向她的生活,也刺向那些怀揣着“诗和远方”梦想的人。一时间,不少人开始感叹,诗和远方在柴米油盐面前,终究是脆弱得不堪一击,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然而,近日顾少强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淡定地将这些传闻一一击碎。“我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惨,没有离婚,客栈还在开着,也没有欠钱。”
但人们心中的疑问并未就此消散:辞掉那令人艳羡的 “铁饭碗”,她可曾后悔过?
她给出的答案坚定而有力:“遗憾可能会有,但后悔肯定没有。”这份坦然,让人不禁对她多了几分敬意。即便退一步讲,假设她如今真的惨败,身无分文,那又能说明什么呢?难道就能以此证明人不该踏出舒适圈,去追寻别样的人生风景吗?
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思维定式,热衷于从他人的不幸遭遇中匆忙总结所谓的经验,试图以此告诫世人和自己:只要避开那些 “错误”,就能稳稳地走在 “正确” 的道路上。可生活并非简单的是非判断题,哪里有绝对的对与错呢?结果固然重要,它是我们努力的一种呈现,但过程中的体验,那些欢笑与泪水、挫折与成长,不才是构成生命厚度的关键所在吗?
顾少强的经历,与其说是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碰撞的故事,不如说是一次对生活选择的深度叩问。她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途中有阳光灿烂,也有风雨交加。但她始终未曾后悔,因为她真切地体验过、感受过,而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3
人生没有对错
人生没有对错,只有体验。体验没有好坏对错,体验只是体验本身,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顾少强不是第一个出走的人。
56岁那年,苏敏阿姨鼓足勇气,带着一车的自驾装备,逃离了令人窒息的家。五年时间,她走过了中国230多个城市,也终于离了婚。
顾少强不是失败的,苏敏阿姨是成功的,还有很多“出走”的人,她们也许并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没有收获巨额财富,也没有赢得广泛赞誉。但她们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敢于去尝试,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换一种活法,体验到更丰富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圆满。
正如苏敏阿姨在视频中分享的一样,“我不鼓励出走,相反希望大家直面各种矛盾和问题”“找寻自我不一定要出走,但一定要在心中为自己留那么一点位置,从现在起关注自己的需求。”
出走,并不是重点,它只是自我探索的一种方式。
真正的重点,在于你清楚思考过以下三件事:
1 你想要过怎样的人生,至少要清楚知道,自己不想要怎样的人生;
2 针对自己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你是否已然做好了充分准备,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后果;
3 永远不要美化你要选择的未来,更不要美化那条未选择的路。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岔路口,都会面临诸多选择,是安稳度日,还是勇敢逐梦,并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当我们回首往事时,能够像顾少强一样,坦然地说,我不后悔。
无论是诗和远方,还是柴米油盐,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用心去经营,都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