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解放军报


本文刊于4月12日解放军报02

解读一条“维修曲线”的起伏波动

——陆军某旅开展夜视装备强化训练的一段经历

■李浩然 徐艺洋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韩帅


陆军某旅夜视装备讲解现场。张飞跃 摄

3月下旬,笔者走进陆军某旅装备维修科看到,该科干部郑墩杰与周洋正在梳理夜视装备维修数据。数据表上,一条曲线格外显眼——这条曲线起初近乎水平,却在去年某月陡然攀升、达到高峰,今年则逐渐回落并趋于平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笔者对这条曲线的波动感到十分好奇。

“曲线呈现了近几年旅队夜视装备维修数量的变化。”周洋告诉笔者,要解释清数据陡然攀升的原因,还得从去年那次全旅装备抽查说起。

去年装备换季保养期间,该旅组织了一次装备抽查,周洋带领检查组走进某连器材室。打开器材箱,几十套夜视装备整齐码放、崭新如初,一旁的登记本上,使用记录不足两页……

“这么好的装备,官兵为啥不用?”面对这一现象,周洋十分不解。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后续检查其他连队过程中,检查组频频发现“装备配而不用”的情况。为查明背后原因,他们召集各连干部骨干举行一场座谈交流。

“夜视仪精密‘娇贵’,训练时万一不小心磕坏了怎么办”“每次取用都要维护保养,既麻烦又浪费时间”……座谈会上,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实情。原来,夜视装备刚配发时,曾有官兵因操作不当导致装备受损,虽然未影响装备核心功能,但报修流程繁琐,耗时费力。久而久之,一些官兵干脆放弃使用夜视装备,生怕“惹麻烦”。

根据这次调研结果,检查组专门撰写了一篇关于夜视装备使用情况的报告,提交给该旅党委。

“这些夜视装备配发时都是‘宝贝’,如今却成了器材室里的‘摆设’。必须抓紧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议战议训会上,该旅党委一班人下定决心破解“重列装轻使用、重保管轻训练”问题,推动夜视装备训练实现全员覆盖。

为此,该旅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来队授课,为官兵详细讲解夜视装备操作方法、技术性能和常见故障排除技巧;拟制《夜视装备维修流程图》,优化维修流程的同时,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联系方式,方便官兵准确把握维修进度;定期召开经验分享会,组织官兵分享管装用装过程中总结的“金点子”和“小妙招”,并针对训练中遇到的装备使用难题展开集智攻关……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出台,不仅打消了官兵曾经的顾虑,更激发了大家训练的热情。

“夜间作战是战场的重要一环,熟练运用夜视装备是提升部队夜战能力的基本要求。”该旅机关趁热打铁,以某新型装备配发部队为契机,组织官兵开展夜视装备强化训练,锤炼部队夜间作战本领。

训练室内,某装步连季连长和训练骨干反复练习夜视装备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技巧,严抠细训每个技术动作;夜训场上,官兵头戴夜视仪开展据枪瞄准、目标识别、功能切换等训练……

采访期间,有个细节让笔者印象深刻:下士朱帆使用的某型单兵夜视仪套袋已经被磨出了毛边,而这型装备刚刚配发不久。这个细节表明,官兵们已经在训练中高强度使用新装备。

随着夜视装备使用频率提高,装备维修科收到的报修需求也多了起来。为此,该旅加强人员力量,加班加点完成维修作业。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及时协调厂家,并跟进维修进度,想方设法确保官兵训练不受影响。

为打消少数官兵对“装备损坏要担责”的顾虑,该旅党委专门制订《夜视装备训练使用免责条款》,明确规定“非故意损坏不追责、科学组训出故障不问责”,帮助官兵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

随着夜视装备在训练中广泛应用,该旅装备维修科的“维修曲线”渐趋平稳。然而,一次夜间对抗训练再次引起该旅领导关注。

训练中,某连官兵如往常一样借助夜视装备向“敌”阵地穿插。突然,对手实施强电磁干扰,穿插小队的夜视仪瞬间变成“雪花屏”。官兵顿时乱了手脚,在夜色中迷失方向,对抗以失败告终。

“武器装备是提升战斗力的工具,可以依靠,但不能过度依赖。”该旅领导表示,在这次失利的启发下,为防止官兵对夜视装备产生过度依赖心理,他们要求部队在用好夜视装备的同时,也要持续强化夜间传统作战手段训练。

某侦察连为夯实官兵夜间作战能力,在所有夜训课目中设置“夜视装备失灵”特情。官兵精练指北针判定方位、星光条件下识别目标等传统夜战手段。夜幕下,他们摸黑拆装武器、构筑工事、渗透侦察,将夜战基本功练硬练扎实。

夜色如墨,某合成营正在开展夜间实弹射击训练。中士高扬通过夜视仪锁定目标后,在击发前突然闭上一只眼睛——这是他自己摸索出的“单眼切换”技巧。“真碰上装备故障也不怕,咱还有这双‘火眼金睛’!”高扬说。

“解读这条‘维修曲线’的起伏波动,这背后凝结着官兵无数汗水与智慧。”该旅领导由衷感慨。

短评

唯有实践出真知

■张愈

“夜袭阳明堡机场”“夜渡长江”“奇袭白虎团”……在过去的战争实践中,夜战曾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今时今日,我们既需要发扬夜战传统优势,也要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夜战能力,淬炼制胜高技术战争的“暗夜尖刀”。

有了新装备,训练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陆军某旅一条“维修曲线”的起伏,体现了一支部队向战而行的姿态。从“锁在箱里”到“拿在手里”,从“过度依赖装备”到“人装最佳结合”,装备更新呼唤思维升级、能力升级。只有在炮火硝烟、实兵演训中不断探索新装备性能、优化战术战法,才能让新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

唯有实践出真知。这篇新闻也告诉我们,虽然新装备有效提升了部队作战能力,但各级需要对“装备依赖症”保持高度警惕。只有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中夯实基础能力,活用巧用新装备,才能真正提高部队作战本领。

来源│光荣e家 (ID:plaefamily)

编审│洪玉生

责编│童祖静

编辑│方仲平

邮箱│grejwx@163.com

刊期│2799 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