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战”,欧盟已经露出了退让之意。
更过分的是,作为欧盟主席的冯德莱恩,竟然在关键时刻给中方打来了电话。
而在电话中,冯德莱恩要求中国向特朗普妥协......
中欧的不同反应
2025年4月,特朗普再次祭出他惯用的“关税大棒”,这一次来势更猛也更不可理喻。
他签署了一项新的行政命令,宣布对全球商品普遍加征10%的关税,并按照所谓的“对等原则”,对各国分别设定了不同的税率:
对中国高达34%,对欧盟为20%,其他国家也无一幸免。
面对美国的这一轮贸易施压,各国的反应出现了明显分化。
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接受、不退让。
仅仅两天后,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决定自4月10日起,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
这一决定迅速而坚定,表明中国不但有能力应对压力,更有决心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中国的回应不仅是对单边主义的回击,更是捍卫国际贸易秩序的姿态。
反观欧洲,情况却要复杂得多。
尽管法国和德国主张应对美国的做法做出强硬反应,但在整个欧盟27个成员国中,只有这两个国家表现出明确的反对态度。
其余大多数成员国,特别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不但反对采取强硬措施,甚至公开表示应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
他们更倾向于寻求谈判解决,力求在维持与美关系的基础上“稳住局势”。
欧盟内部缺乏统一立场,导致整体反应显得迟缓且软弱。
更让人意外的是,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冯德莱恩在这一关键时刻,不仅没有站稳立场、团结内部,反而主动向外示弱。
4月7日,她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布公开言论,表示欧盟已经向美方提出了“零关税对零关税”的建议。
这无疑是在向华盛顿表达善意,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妥协信号。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冯德莱恩不仅要代表欧盟让步,甚至还想要求中国向特朗普妥协......
冯德莱恩的“要求”
4月8日下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打电话给中方高层。
在这通电话中,双方谈到了中欧关系的未来,也提及了眼下全球焦点之一的美国关税战。
冯德莱恩在电话里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市场之一,中国理应为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贸易体系”承担责任。
她话中有话地表示,希望中国能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采取“协商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就是希望中国对美方有所让步。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要求”显得既不合时宜,也不合理。
美国已经毫不掩饰其对外施压的策略,不仅对中国征收高达34%的惩罚性关税,还将身为传统盟友的欧盟一并纳入制裁名单,欧方自身也要为此承担20%的关税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不但没有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反而试图劝中国退让,这让人颇感意外,也引发了外界对欧盟立场的质疑。
面对这样的“劝说”,中方的回应沉着而坚定。
一方面,中国重申了对中欧关系的重视,指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双方正处于发展关系的重要窗口期。
中国愿意继续扩大开放,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各国加强合作,共享发展红利。
这种表态展现出中方一贯的合作姿态,也体现出对中欧关系长期稳定的重视。
但在涉及美国问题时,中方立场鲜明。
中国明确指出,美方打着各种旗号,对包括中欧在内的各国滥用关税手段,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和经济霸凌。
中国之所以采取反制措施,不是为了对抗而对抗,而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规则的正当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冯德莱恩并没有资格要求中国该如何应对美方的关税挑衅。
中国本就没有关上谈判的大门,但这绝不意味着接受讹诈。
中国的对美反制,是为了保住应有的底线,是对等回应;而妥协让步,反而只会鼓励特朗普更进一步,伤害的是整个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
欧盟如果真想在全球博弈中维护自己的地位,应该首先认清一个现实:
特朗普并不会因为你让步就心生怜悯,反而会得寸进尺。
中国此时坚定立场,不仅是为自己争取公平,也是为整个国际社会树立一个不向霸权低头的榜样。
所以,与其要求中国“放软姿态”,不如欧盟先问问自己:面对特朗普的施压,准备好真正站起来了吗?
参考资料: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已经提议了一些零对零的关税政策——界面快讯